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1136章 有备而来

晋末长剑 第1136章 有备而来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5:43

第1136章 有备而来

第1136章 有备而来

驿道之上,一批又一批的战马奔腾南下。

烟尘大作之时,直让人以为起了沙尘暴。

风吹了起来,烟尘慢慢散去,几个灰头土脸的人影钻了出来。

“这是征调的马匹。”潘诞说道:“定是为攻成所准备,却不知是调去汉中还是巴东了。”

“这是第二批了。”到华看了看,说道:“应是段部鲜卑,从北平那边过来的。听闻十月头上从静塞、居庸等镇调了数千匹。彼处人不能动,马却可以调集。去一下蜀中,不知道要死多少马,回不来几匹的。”

这里是范阳郡故安县西北部,一个夹在祖氏、卢氏、张氏、刘氏等世家大族之间的县。西边就是山,山那边则是代郡广昌县。

燕王封地主要就在故安,范阳、涿以及广昌也都带到部分土地。

封地内大部分是平原,另有约三分之一是山区牧场,食邑户口肯定达不到一万户,且胡汉都有。

邵裕来幽州前,他甚至只能收三千户百姓的租赋,十分可怜,而邵勋也不帮他,就在一旁看着他怎么处理。

最后还是王衍私下里派人去说项,几个大家族给了个面子。

邵裕自己上山,将故安西北那群杂胡给“说服”了,让他们交税——得亏这帮杂胡是大洪水时期迁移过来的,内部就很复杂,有高鼻深目的西丁零人,有代郡羯人,有幽州匈奴,还有乌桓、鲜卑,这帮人渐渐混居,有慢慢融合成一个部落的趋势。

到了现在,燕王食邑也只有七千多户,收了多少钱他也不管,大部分都赏赐下去了,身上也从来不带钱,出门买个胡饼还得王府属吏付钱。

一行人边走边看,很快到了一座寨子外。

寨中之人远远看到来了七八百全副武装的军士,立刻击鼓聚兵,片刻之后,两千余人已在寨外阵列完毕,数十骑策马上前,见到是邵裕后,立刻下马而拜。

“铁弗,你父呢?”邵裕亦下马,将一胡人少年搀扶而起,问道。

名字叫“铁弗”,这个少年显然是混血了,即父亲是匈奴人,母亲是鲜卑人。

“贩马去高阳了。”少年答道。

其他杂胡头人亦跟在一旁,毕恭毕敬。

今时不比往日了,建起寨子后,他们又挖了水渠,开始尝试着种粟麦,现在真的不好跑。更何况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互相抱团聚居在一起的,人心不是很齐,对大梁朝的贵人,还是尊敬一些好。

“卖给府兵?”邵裕问道。

“听说是的。”少年说道:“我父说右飞龙卫的府兵打的仗太少,这两年肯定会被征发,果然让他说中了。九月底就走了,当时恨不得把全郡的驴马骡都带走,消息传过来后,我父说贩马过去定能卖得好价钱。”

“你父可真精明。”邵裕笑道。

据他所知,右飞龙卫府兵被征调了三千六百人,作为一支以狂飙突进为特征的部队,府兵和部曲两个人就得带至少三匹役畜上路,宽裕点的话需要四匹。

真不知道打着打着,右飞龙卫最后会不会变成步兵,养役畜太花钱了。

除了府兵之外,冀州的武强、易京、蒲阳山等军镇也被征发了约一万五千步骑,他们走得更早,九月中旬就出发了,而今却不知在何处。

大梁朝的动员动力还是一如既往地强。

这边征发一下,那边调集一下,轻轻松松数万人齐集,还都有不俗的战阵经验,武器装备也还凑合,并非乌合之众。

不过,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除了朝廷掌握军力之外,私人武装的力量也十分雄厚,在打天下的时候他们是助力,天下平定之后朝廷就会愈发看他们不顺眼了。

河北那么多军镇,当初父亲设立的时候可不是那么情愿的啊,带有点妥协的意味。

九州一统之后,邵裕总觉得父亲要拿河北的军镇开刀。未必全部裁撤,但至少一半以上的军镇保留不下来。

“最近读书了吗?”邵裕指了指寨子,说道:“听闻邺城书局给你们送了蒙养书和韵书,如何了?”

少年听到读书,竟有些畏惧之色,道:“县里派了一个武学生过来。教读书时有三五个人听,教武艺时有几十个人学。”

邵裕听得目瞪口呆,骂道:“都不识好歹么?据我所知,那个武学生也就教你们一年,一年后就回县里当小吏了,以后你们再想读书,要么想办法进县学,要么就慢慢等吧。兴许哪天运气好,再来一个武学生。”

少年听得一惊,嗫嚅道:“我以为一直有呢。”

邵裕摆了摆手,让他滚蛋,不想多说了。

父亲一直想对这些胡人部落“训以华风”,推行这么多年,看样子也就并州诸郡效果好一些,至少平阳、上党、西河、太原四郡的胡人是慢慢被拴住了,县学、郡学里也满是酋豪子弟。

他们慢慢改变之后,部落百姓又农牧并举,渐渐地开始半胡半汉,再过几十年,这些郡县都会慢慢稳定下来。

奈何幽州依然胡风浓郁,没有太多改变。

想到自己头上“幽州采访使”的头衔依然没有摘掉,看样子可多花些时日采访些幽州的文教之事。

听闻大兄已亲自押着一批书籍自邺城北上,往冀州、幽州而来,沿途分发,督促诸郡县办学,想必这事十分紧要。

想着想着,邵裕耍了一个枪花,然后把器械扔给护兵,感觉该给老父亲写封奏疏了。

******

冬月初三,邵裕回到了蓟县,听闻都督羊忱有召,立刻换上了官服,入都督府拜谒。

羊忱的眼睛半眯着,好像怎么也睡不醒似的。

遥想当年征青州曹嶷时,羊忱还是一路大军统率,指挥若定,号令严明,没想到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岁月不饶人啊。

“殿下来了。”羊忱睁开了眼睛,对邵裕笑了笑,道:“坐吧。”

邵裕行了一礼,然后坐了下来。

羊忱也坐直了身子,道:“老夫镇幽州也有些时日了,说起来有些惭愧,很多事情是帐下僚佐、诸郡耆老帮着完成的,老夫却管得少了。”

“陛下让老夫来幽州,其实也是想镇之以静,守紧门户,没想着有什么进取。殿下在老夫帐下,一身本事无从施展,想必憋屈得紧吧?”

“羊公言重了。”邵裕连忙起身行礼,道:“陛下欲用事于西蜀,自然不想东陲生事。羊公以静制动,实乃良策。”

“以静制动说得好。”羊忱轻声笑了一下,问道:“听闻你去范阳几个县转了一圈,如何?”

“据百姓、耆老所言,比起幽州举义归正那会日子好过了不少。”邵裕说道:“胡人半牧半耕,粮产日丰,已然慢慢安定下来了。”

“诸军镇镇将以下官员,多有流入外郡外县者。初时镇将多有挽留乃至留难,最近十年多有改善。军镇长史、司马、掾、史、录事等僚佐与镇将非一氏族,慢慢知道自己当的是大梁朝的官了,如此持之以恒下去,亦可慢慢尝试更换镇将。”

“唯文教有所不利,却不知朝廷有无良策。”

羊忱听得连连点头,赞道:“老夫过往知你勇武,却不知你还如此细心。再历练历练,早晚出镇一方,老夫这个位置却是为你留的。”

“羊公过誉了。”邵裕笑道。

宗室出镇是必然之路,因为外人出镇更危险。但天子会让他出镇幽州吗?这可不一定。

其实他也很好奇。现在诸王的年纪、资历都还没达到出镇一方的程度,所谓王府属吏说实话有点小打小闹的意味,都谈不上经营势力,起码也得是幽州都督、并州都督、荆州都督这种实权剧任才能摸到一点边。

如果可能的话,他更想在幽州长期干下去,因为他真的很想跃马柳城,兵临高句丽。

这才是男儿该做的事情。

羊忱扯了一会闲篇,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只听他说道:“而今却有一桩棘手之事。宇文氏刚刚来报,其部于国中捕获慕容氏使者。这本不算什么,但慕容氏并非只派出了一批使者,而是足足三批,据宇文氏拷讯所得,第一批使者已进入代国,且有人接应,他们是第二批。”

“使者为何而来?”邵裕问道。

“慕容氏欲嫁女予代公为正妻。”羊忱说道。

“这是想策反代国!”邵裕惊讶道:“真真是好算计。”

“确实是好算计。”羊忱点头道:“代公今年十二岁了吧?”

“正是。”

“明年就十三了。按草原风俗,稍稍有些早,却也未尝不可,有先例可循。”羊忱说道:“这些草原部落,虽然互相厮杀,形同仇雠,有时候为了缓和局势,却也互相嫁女。拓跋郁律就嫁女给宇文丘不勤,慕容廆欲嫁女给拓跋什翼犍,属实寻常。”

“老夫担心的是,慕容使者已经到了平城,或许尚未公开露面,但已和诸多部落有了联系。此事一旦传扬开来,代国必然动荡。代公可不是没有支持者啊,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单于。”

“慕容氏这一招,可谓有备而来,意在搅乱代国人心,乃至互相攻伐。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专力攻打宇文十二部,再也不用担心拓跋氏遣兵相助。殿下和宇文氏多有接触,想必知道其中轻重。”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羊忱似乎有些乏了,又半眯上了眼睛。

邵裕倒没有轻视他。

羊忱本来年纪就很大了,精力不济,所以他把日常庶务都交了出去,放手让底下人办理,但在重要关头,他还是很敏锐地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于是出面干涉。

这就够了。

“陛下征蜀在即,大军或已齐集,北边不能有事。”邵裕说道。

羊忱轻轻点了点头,道:“备战吧,这个冬天注定不得安宁,老夫也不得安稳,唉。”

说完这番话,羊忱唤来一名僚佐,让他动笔拟写奏疏。

写完后,羊忱检查了一番,又给邵裕看了看,确定无误后,着人发往了洛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