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246章 冯劫论兵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246章 冯劫论兵

作者:岁月如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0:05

第246章 冯劫论兵

“而且,老臣认为,在陪佑都制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极大的隐患。”

“第二朝廷的存在。”

“即便是实行此制度,朝廷整体迁移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迁徙,而朝廷每到一个地方,也就意味着陪佑都会形成一个新朝堂,这个新朝堂一旦操作不当,同样会出现割裂大秦的情况。”

“而若如老臣所说,三公九卿巡视组,也是必须要及时召回避免巡视组权柄过大而产生割据的情况。”

“至于说陛下所说的劳民伤财,老臣倒觉得这仅仅是其次。”

“沿着九条驰道,一路皆修建有离宫,这些离宫除了陛下及三公九卿以及各路巡视有入住之外,其余人无法入驻,只需要稍微扩建离宫,便是一座稍微弱于咸阳宫的宫殿,而让老臣担忧的是,朝廷的安危以及陛下的安危。”

“因为一旦迁移朝堂,便不能如陛下巡视天下一般,可隐匿行踪,必须时刻将自己的行踪告知天下,以便让各地驿差将各地文书实时送达中枢。”

“而这,若是让有心之人利用,反倒是可以拥有一举毁掉我秦国中枢的可能。”

既然始皇帝让说,李斯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

当即也是喋喋不休了左右论证了起来。

有反对的意见。

也有赞同的意见。

整体来说,意思非常的明确。

咸阳作为秦国的都城,不可能废除。

陪佑都制的好处同样很明显。

如果能取其折中之法,便是一件利在万古的国策。

至于说完全是按照嬴城所提议的陪佑都制实行,不可取,其中所隐藏的风险太大。

而接下来。

李斯也是对兵解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

并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只是单纯的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并象征性的解决问题。

在秦国的官员,尤其是三公九卿这些身居高位的重臣。

通常不会乱说话。

但只要说话。

基本保持三个步骤。

提出问题,阐述利害,解决之法。

要不是此时是在集思广益的讨论,李斯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根本不会轻易的提及。

“陛下,末将倒是觉得,兵解制可以成为秦国的兵制!”

就在李斯说完,冯劫却是微微一顿,起身道:“其他事情,末将也不懂,但是若论兵事,末将还是颇有自信的。”

“兵解如今秦国所有驻守营,府兵,遴选其中精锐并扩充精锐将士,将所有的将士分散于乡里之内,组建乡兵,无战无乡兵,有战聚乡兵,反倒是可化解一些别有用心的将领因为军事强大而有异心。”

“天下之乱若是以宏大来分,可分为两类,外乱与内乱,外乱即外敌入侵,首先,若有外敌出现在边境之外,游骑会先发现并迅速通传边境守将,即便是匈奴骑兵纵横,抵达边境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这是最快的速度,若有步卒此时间还要延长至十天以上。

外敌需要从边境叩关,这是第二道防线,散兵游勇不必多虑,大规模入侵可拖延至一月,这一月的时间,足够边境集结兵力了。”

“而在兵解制之下,末将认为,我大秦边境的第三道防线,将是最强大的防线,兵解于乡里,这意味着在边境每一个乡里,都拥有作战能力,即便是边境被突袭,外敌进入我大秦疆域,也会寸步难行,被拖延进一座又一座的乡里之中。”

“外敌若聚集而来,那便让乡里将士执行坚壁清野之策,

组织大撤退,大规模行军进程会以军事规模增多而下降,这可以给朝廷足够的反应时间。”

“而通常情况下,外敌是以散兵游勇的方式,小股劫掠我秦国边境,而这,如若在兵解制之下,小股劫掠外敌会死无葬身之地。”

“也因此,若实行兵解制,今后匈奴若想劫掠我大秦,只有大规模的集结入侵,末将倒是想与匈奴会会。”

冯劫自信的保证,也是对秦国将士的自信,见无人说话,便继续道:“而天下之乱的另一类,内乱。”

“这种乱看似杂乱无章,但是,离不开两点,正如大律令所言,乡里百姓!”

“万变不离其宗,乱的核心是民乱,而只要保证乡里将士的忠心,便能稳定各个乡里,保持乡里将士的战斗力,便能守护乡里,此为不二之法,当为一绝。”

见冯劫如此推崇嬴城所提出的兵解制,其余人都安静的听着,反倒是王贲眉头一皱,打断冯劫推崇的道:“乡里亢长,以县为例,在一县之地设立军营,百里之距集结兵马需要三日,以七大战区为例,五百里之距集结兵马需要十日,这其中,还需要将士生死奔命,若有人提前算计,不排除将士在聚拢沿途被设伏可能。”

“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见王贲提出问题。

冯劫却微微一笑,震声道:“陛下,王将军所提,为正常军事集结,也就是步卒集结之速。”

“但是,倘若!”

冯劫微微一顿,眸光闪烁的笑道:“若是所有乡里均配备战马,无论弓箭手,盾手,步卒,均配战马,敢问王将军,以此集结兵马,需要几日?”

王贲神情微微一愣,眸光深沉的惊道:“可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一县之地十二时辰便可集结,一战区之内,令出即动,即便有延迟,四日即可集结。”

“而倘若即时发令,可平定一切内乱。”

“虽如此,可我身为虎贲营统领,更清楚一点,战骑来之不易,有时一百马匹未必能挑选一匹用于骑战之战马。”

听到王贲说,冯劫反倒是当着始皇帝的面大笑了起来,“哈哈,陛下,恕末将无礼。”

“王将军,你长期统领我大秦最精锐的骑营,三万骑兵六万上乘战马,一人双骑可谓是所向披靡,贵不可言,可你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

“虎贲营无论骑兵还是战马,皆出自其他军营,乃是精挑细选的上上之选,难道王将军认为,我大秦百万战马,皆如虎贲营般,全都是精挑细选的上乘战马?”

“若真如此,我秦国拥有百万如虎贲营所拥战马,何至于让匈奴在塞外横行,早灭绝了他们。”

“况且,若我秦军全部配战马,其中还有步卒,还有重弩兵和弓箭手,攻城车投石车,战车,还有盾兵,还有长矛兵,甚至还有水师,极为综合,若全部为骑兵反倒是降低了我大秦的军事战力。”

“可,若配之良马用以脚程集结兵力,集结便弃,原本是什么兵种便自归其兵种,而这,可极大的降低对战马的要求,即便是被跑废的战马,也可用于将士脚程之骑。”

“敢问王将军,若以此为准,能否为兵解制之下的乡里将士,全部配备坐骑。”

王贲愣在了原地,却是勐然惊醒了过来,眼神惊疑不定了起来,脑海之中已经在迅速的形成一个数据概念,不由的点头道:

“以我秦国之马政,根本不需要给乡里将士配备废马,只需要五年时间,便可以全员配备可奔行五百里之中马!”

“如此,或许,可行!”

见此,冯劫再次面向始皇帝,道:“陛下,正如末将所言。”

“只需要脚程之马便可解决军令亢长之问题,但这仅是其次,若想切实推行兵解制,还需要注重两点。”

“定期检验兵解将士的战斗力,包括兵甲器械更换,并在同时,每一个乡里要有可武装至少一什里兵的兵器,并要有专门的人查验,避免将士私心导致军械外流。”

“再者,如大秦军事学府一般,必须要对兵解将士的思想进行引导规范,保证这些将士忠于大秦,守护一方,不祸害乡里,此,也需要有专门的人来查验。”

“而这,若是与军功军爵荣誉优待制相结合。”

“兵解制将是令我大秦无敌于天地之间的军制。 ”

说着。

冯劫又看向嬴城,笑道:“也如大律令所言,想必大律令所提出兵解制,也并非单纯以优替优,而是与大律令所提及之饲虎与冲撞有关吧!”

“的确,兵解之下,实为分制,对整个秦军的军事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达到大律令之目的。”

“但,那又何妨?”

“事实上,不管如何变化,军事的本质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除非没有统兵将领,然而,没有统兵将领,如何随机应变,尤其是对于军事而言,令出一门,才是必胜之关键。”

“而令出一门的关键,在于陛下之信重,将领之忠义,正如王将军所言,令指兵至行果,这一点不会因为任何兵制而改变。”

“一旦改变,必有祸国之危。”

“望大律令铭记!”

“即便是当年王老将军领兵六十灭楚,陛下也从未让监军对军事一事指手画脚,若无陛下之信重,灭楚之战,胜负尚未可知。”

“信重将领,将领才敢战而战而胜之,此比将领拥有经天纬地之韬略更重要。”

“或许大律令还有疑惑,老将建议大律令,了解了解我秦国众多上将军,大庶长的崛起过程,便会知晓,如王将军师承白起,老将自小深耕孙武兵书者,有几人?”

“众多闻名天下,令六国人闻风丧胆之将领,无一不是陛下信重才能所向披靡,只有军士敢战敢死,才能生而获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