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官是没得做了
一场请愿.不,是两场请愿事件。
以一场大规模的斗殴,呃,也许是单方面的殴打结束。
士子们的浩然正气在工人阶级的铁拳面前根本就没什么卵用。
最后还是中都的巡捕司出动了大量巡捕,抓了一批人,才让事件平息下来。
工人们抓了不少,但是士子也抓了不少。
不过人家工人背后都是大老板,还有有大学学历的律师来做保,缴纳了保释金之后就出来了。
而穷士子们哪里有这个钱,被关了好几天,最后才在一些大儒们的运作下出狱了。
可以说,这一次的斗争。
新学大获全胜。
士子们的风骨没有体现出来,新学学生们的手段也让皇帝相当的赞赏。
“诸位,这儒门士子和新学学子们的请愿,我都看过了。我大明之所以能再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靠的可不是儒家之学,靠的是先进的武器,靠的是遍地的工厂!若没有这些,我大明岂能在短短四年就将清廷彻底击败?”
“禁西学,停新政,这如何可行?那是不是不要南洋诸国,不要极北之地(东西部利亚),不要印度诸藩,不要澳大利亚,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日后等着欧罗巴人开着坚船利炮,来打开大明的国门,就如同朕打开清廷的国门一样?”
勤政殿内。
朱皇帝坐在御座上,侃侃而谈。
他脸上不悲不喜。
但诸臣都知道,朱皇帝的倾向。
他们其实也知道。
如果按照吴信中他们这帮人的请愿书里面的办法来办。
那就等着亡国吧!
都不用等着西方人来打。
现在大明诸藩国。
大明如果回到之前清朝的状态。
恐怕就压不住
甚至可能不只是压不住,还要挨揍.
之前朱皇帝几万兵,就能纵横两广江南。
像是现在大明麾下的强藩。
日本国就有十几万新军。
印度诸侯也有将近十万能打的兵马。
wшw● ?????● co
可以说。
若是大明弱了。
不用欧罗巴人出手。
这些藩国就该蠢蠢欲动了——忠诚从来都不是毫无理由的。
如果大明变得和大清一样弱。
那日本国、印度诸侯岂能没有野心?
大明的官儿,虽然容易得到。
但是真正掌权的大官们可没有多少迂腐之辈。
即使是儒臣,多少也要讲究点经世济用。
而且现在大明的官太多了。
数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
是满清时候的五倍之多。
而且待遇还挺优厚。
如果不是开工厂,发展商贸带来的财政收入,朝廷哪里养得起这么多的官儿?
所以。
这二十五万大明的官儿。
都是新政的受益者。
这也就意味着。
其实绝大部分的士绅地主阶级,其实也并未从新政之中利益受损,虽然他们需要交纳田赋。
但是他们能比以前更容易做官,更容易得到政治上的权力。
这一来一回。
是亏了还是赚了,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虽然大部分的士大夫对于新学不感冒,但是却不太射的放弃新学和新政带给他们的利益。
这可真的是相当矛盾了。
总的来说。
士大夫阶级得到的利益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们对新学的厌恶,是出于感情上的。
当年江南的士大夫们还不想剃头呢。
相比于新学。
剃个金钱老鼠尾巴更加让人厌恶吧?
但还不是头皮痒了?
为何?
因为满清摆出了一副只要你臣服我就不动你的财富,并且还可以和你一起剥削欺负汉人底层的姿态。
这让明末那些看起来要比现在的士大夫有骨气多了的文人士大夫们都妥协了。
现在朱皇帝一没有没收他们的田产,二没有强迫他们剃头,三没有拒绝他们在大明朝做官,四没有彻底取缔孔孟之道。
那这些文人士大夫,何苦为了一点点可以动用点小手段就能规避大半的田税,去和朱皇帝硬顶呢?
他们不喜欢新学。
但是新学带来的利益是真的。
谁会为了一点点私人情感,去放弃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样的人,孔孟先圣的圣贤书,是教不出来的。
因此。
朱皇帝才会一步步的,突破,挑战这些儒生士大夫对新政的容忍底线。
这种循序渐进的切香肠式的办法,也确实让并非铁板一块的士大夫阶级很难招架。
总有人会去做大明的官儿。
总有人舍不得那实实在在的利益。
“皇上,臣以为.吴信中、杜如崇等人的请愿书虽有失偏颇,但本意还是好的,是为国家,为朝廷着想的,所以.此事,不宜扩大,最好.不予追究。”
先出来说话的是首相罗芳伯。
他这个首相其实已经有些做不下去了。
因为随着湖南、两江的官儿数量渐多。
罗芳伯和顾松两个广东官儿,已经开始越来越不利于朝堂的平衡。
而在罗芳伯和顾松之间,自然是罗芳伯这个国丈比较容易受到攻击。
这次他出面保六君子,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妥协。
这六君子是为名教请愿的,如果朱皇帝拿他们开刀,恐怕会背上一个闭塞言路的骂名。
日后,怕是就没有人愿意前来请愿了。
‘臣也觉得,这几个士子的本心是好的,皇上不如招他们入朝为官吧!’彭浚建议道。
朱皇帝摇头。
他知道彭浚等人的想法。
给这几个士子领袖一个官儿当当,一方面显得朝廷和皇帝宽宏大量,另外一方面,也省的他们天天在报纸上嚷嚷。
“招安?朕不会招安的,朕不会给吴信中等人官做的!”
朱皇帝说道。
“他们都是想要做官的,但是朕偏偏不给他们做官,他们要做官,可以走正途,可以带着四川士子请开科举,到时候他们要是考上了,自然就有官做。”
朝堂上沉默了下来。
大家都同情这一次士子们的遭遇。
但是
偏偏这一次,年轻士子们的表现太丢人了
被人打得哭爹喊娘就算了,还一个个都跑了。
这如何能让皇帝相信,他的朝廷可以依靠这些没什么骨气的士子?
满朝的儒生都不说话了。
他们都知道。
皇帝就是要给那什么六君子一点苦头吃。
但是又不想背着昏君、暴君、言而无信的名声。
就在这时候。
外交部尚书林大公打破了沉默。
“皇上,从西面传来了消息,俄罗斯皇太子已经领兵进入了莫斯科.现在,也许已经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