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272章 皇帝和官僚

第272章 皇帝和官僚

御前会议室内。

大明朝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

皇帝老子的刚话语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和颠覆性的。

甚至都已经脱离了这些传统士大夫能够接受的范畴了。

什么整体战,什么洗脑,什么从娃娃抓起的军国。

这大明朝好好的,怎么就得折腾出这么多事来?

和欧洲人的战争?

这有什么好怕的,无非是一些远在万里的国家而已。虽然这些国家侵略、暴虐成性。

但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他们还能跨越万里海疆来找大明朝的麻烦?

皇帝老子思考这么多,都想到了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几百年后的事情,谁能管得了那么多啊。

朱道桦把自己大臣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不由得一叹。

这里毕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华夏社会,而不是讲究什么武士刀精神的日本国,华夏的传统精英们是比较没有那么容易接受什么军国体制的。

其实。

在现在的大明朝官员和读书人看来,现在的朱大皇帝就很是有些穷兵黩武了。

开国数年。

对清廷的战争尚且算是内战,是要为了天下一统的“正义之战”。

但是紧接着对不列颠,对沙俄,乃至于对西班牙的战争。、

就很有那么一点点“侵略”的意思了。

太穷兵黩武了。

如此武功。

怕是连汉武帝都望尘莫及了吧。

在这个时代的舆论之中。

如汉武帝这样积极对外扩张的皇帝可不是什么明军圣主。

而且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

读书人的地位就是高。

军人的地位就是低。

三教九流。

都已经排好了座次了。

当兵的都要被人唾为“贼配军”。

位列下九流。

这等贩夫走卒一样的人物,怎么就能读书人平起平坐,甚至要爬到读书人的头顶上呢?

“皇上,话虽如此,但要建立全民教育体系,要花费的钱可不少呢。”

罗芳伯在一旁说道。

朱道桦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己这老丈人当了好些年的首相了,虽然其本人并没有多大的才能,但胜在稳健,兢兢业业,同时也不太和自己唱反调,在大事上还是很懂政治,知道要和皇帝站在同一阵线的。

所以这时候他就率先表态了。

虽然心里不太认同,但他并不会直接反对,而是通过提出困难的方式让朱皇帝再考虑考虑。

办宣传还好,现在朝廷掌握了大公报和明报的发行,这两份全国性的报纸算是大明朝廷的“官方宣传报”了,也是当前销量最大的两份报纸。

除此之外。

地方上的一些报刊也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但只要朝廷有命令,让他们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些经过了康雍干三朝,之前还被杀了一批的江南、岭南的文人还是没多少硬骨头的,文字狱殷鉴不远啊。

所以这也没问题。

但是要建立起从上至下的,大明朝廷完全掌控的教育体系这事可不容易。

统一教材简单,毕竟大明朝廷的科举要考什么还是掌握在朱皇帝的手里。

但是要让绝大部分的娃娃都入学,这可就太难了——但如果不让绝大部分的娃娃都能上学,那还谈何全民洗脑?

一个字。

要办学校,要招募教师,这些都是要钱的!

而现在大明朝的“公办教育”才刚刚起步,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延续的是前清时期,由地方宗族举办的私塾为主的形态。

朱道桦想了想,说道:“此事也不必一下子全面铺开,先优先在广东、江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办,逐步再扩展到就行。另外.朕认为咱们也可以学习一下乾隆嘛。”

学习乾隆?

“咱们也可以卖官爵!”朱皇帝说道。

众人一愣。

顾松急忙站出来阻织说道:“皇上,如今朝廷财政收入情况还算是理想,何必做这等饮鸩止渴之事?”

朱皇帝笑着摆摆手说道:“朕当然不是要卖地方官位,乾隆卖官是让官员去地方捞钱的,朕可不做这种事,朕要卖的是绅爵的牌位。”

“就以筹集教育经费的名义,向全国出售绅爵爵位,爵位不可世袭,但享有见官不拜的特权,同时还有一票选举地方议员的权力!”

朱皇帝此言一出。

在场的官员们纷纷心里有数了。

得。

朱皇帝现在又借着要筹集教育经费的由头去扶持商人了。

用钱就能买一个绅爵的爵位,不知道会有多少商人趋之若鹜,别说是商人了,一般的地主,如果没考上功名,理论上也是草民,他们难道就不想要买个士绅爵位?

顾松闻言也松了一口气。

绅爵不入官僚体系,就是个名誉爵,不影响什么。

“这地方上的士绅出钱出力支持教育,那也是有传统的嘛。而且人家出了钱,给一点好处也是应该的。”朱皇帝说道,“这一笔收入就专用于教育宣传,教育宣传部要负责小学、中学教材的制定,教材制定出来还要进行审核,审核人员朕会指定的!”

教育可是大事。

这事朱皇帝决定自己要亲自紧盯,不能让下面的士大夫给自己坏了事了。

自己要教育出的是一批忠皇帝,忠大明,忠华夏的军国战士。

可别出又出来一批腐儒。

而且教材上掺杂私货这事古今中外都常有耳闻。

不盯紧点还真不太让人放心啊。

“另外,教育宣传部尚书这个职位也相当的重要.”朱道桦看向了这些日子做河北巡抚的陶必铨。

“这事就让士升来做吧。”

众人一愣,陶必铨这巡抚的位置还没怎么坐热呢,这就入中央当部长去了。

不过搞教育本来也是陶必铨的老本行。

他在湖南老家当年就是办私塾的,有弟子数百。

陶必铨显然之前已经就这件事情和朱皇帝有通过气了。

所以这时候当即也站了起来,躬身一礼:“皇上,臣就接过这副担子了,不过这教育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三教九流,三六九等,早已深入人心,一夜之间改变,恐怕是很难的。”

朱皇帝点了点头。

这事他和陶必铨以及两名丞相私底下都谈过了。

不过很显然。

他们其实心理上是不太支持把军人的地位拔高的。

但是现在朱皇帝手下的这帮官僚也有对付朱皇帝的办法。

那就是面子上服从,实行的时候就挂羊头卖狗肉了。

有时候朱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这经有时候念着念着,就让下面这帮歪嘴和尚念歪了。

哪怕是朱道桦这个皇帝,有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也是颇为无力。

所以他才把话说这么满。

像是全民教育洗脑这事。

说十分。

能完成三分,朱皇帝其实就满意了.

历史上率先完成义务兵役制改革的是普鲁士。

但也不妨碍普鲁士陆军一度是逃兵最多的欧洲军队的事实嘛

所以这事能办下去,办成个几分。

朱皇帝其实就不能强求太多了。

毕竟朱皇帝只是一个人。

而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由传统士大夫组成的官僚体系。

想到这里。

朱道桦越发的急切的希望.

新式大学培养的那第一批新式大学生能走上社会的各个岗位了.

朱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朕何尝不知这点,不过这事情还是抓紧的办,朕可是要天天看报,去下面看教育办理情况的。”

说到这里。

朱皇帝看向罗芳伯。

“罗相,晋岳如今在何处?”

罗芳伯一愣。

不知道朱皇帝怎么突然开始关心他的那个嗣子。

“皇上,晋岳如今在辽东兵团服役。”

“让他不要当兵了,他既读过道华大学政治系,又念过军校,现在常英瑚去下面做知府了,让他来做朕的秘书官吧!”

罗芳伯和顾松看了一眼。

都明白朱皇帝这是准备要提拔一批“大学生”上位了。

罗晋岳算是第一批新式教育出来的年轻人。

他让罗晋岳来做自己的秘书。

就是在向整个大明的豪贵们展现出一种姿态:赶紧把家族子弟送去念大学吧!现在皇帝老子喜欢用大学生了!

这传统的官僚士大夫能影响到朱皇帝。

朱皇帝何尝不是在改变对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