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174章 入关!入关!

第174章 入关!入关!

“死了吗?”

中都皇宫,大明天子朱道桦的勤政殿内。

朱道桦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

说起来,福康安请罪的折子和遗书都还没送进北京呢。

在应天府皇宫的朱道桦倒是要比乾隆更早知道福康安打了败仗的消息。

从太平天国和清军战于河南开始。

锦衣卫方面就派遣了大量的探子前往查探双方战争的经过,这一场决战当然也不会放过了。

“还没有,洛河的水太浅了。”龚逐满遗憾道。

“那就是不想死了。”朱道桦摆摆手。

想死还不容易,何必大张旗鼓又是请罪又是遗书

还弄得满天下都知道。

“现在福康安手里还有一万骑兵,另外还在收拢溃兵,估计能收回两三万。”龚逐满说道。

“七万大军,收回两三万,那也算是伤筋动骨了。”朱道桦站了起来,盯着中原的沙盘地图。

此时代表着太平天国的红色小旗已经插在了洛阳边上,周边的县城、城镇已经被横扫,这裹挟百万北上北京,有重新成为了可能性了。

这一战的结果大元帅府总参谋部也没能料到——主要是没料到在情报之中看起来颇能战的大清绿旗在大清名将福康安的率领下,居然一战就被太平天国打崩了!

那这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就要被重新评估了。

根据从河南战场的情报。

天国府兵虽然装备不咋地,但是其作战的意志和斗志,相当相当顽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样的军队肯定是相当难缠的。

朱道桦心中犯起了嘀咕。

有这样的强大府兵,又学习总结了历代农民军流窜、裹挟作战的精髓。

这算什么?

唐初府兵加李自成?

这太平天国不会真的把北京给打下来吧?

自己看来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

认为历史上的清朝都能把白莲教大起义镇压下去,说明这白莲教大起义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过朱道桦自己历史学了个二把刀,忘记了历史课本上对这次起义的评价: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都评价最高峰了,自然规模是相当庞大的。

而且还有朱道桦的大明的牵制,清廷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就组织大军、团练对起义军进行分割围剿。

这才让起义军在关中彻底做大了。

现在又实行了庄园养兵的府兵制。

拥有了一批数量不算多,但是却相当能打,相当不怕苦,相当不怕死的天国府兵。

有这个本钱的太平天国,自然和历史上那个被镇压下去的白莲教大起义的起义军是完全不同的。

“清廷能守洛阳吗?”

朱道桦轻声说道。

一旁的常英瑚没有接话,因为他只是个秘书官,又不是皇帝的参谋大臣。

“去请左右丞相、陆海军尚书、户部尚书前来。”

朱道桦现在后悔得直拍大腿,早知道就多留拿破仑几天了——就在前些天拿破仑和法兰西使团南下广州去了。

法兰西使团要去广州进行一番大采购。

主要是采购军械。

有朱道桦开的绿灯,除了一些明确禁止出口的武器之外,法兰西共和国的使团可以敞开来买。

采购价只比明军自己的采购价多一倍。

真的是非常良心了。

为此法兰西共和国还把自己的在印度的一块小殖民地,折五十万明元卖给了大明——这个钱当然是要让印度诸侯联军来出的。

有这块位于印度东海岸的小殖民地,孙士毅和他手下的十几万人,也不用承担要进行登陆作战的风险了——哪怕是到了二战,组织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都是相当困难,难度相当大的作战模式。

其复杂程度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战争形态的顶点。

因此如果能舒舒服服的在安全的港口登陆,谁又喜欢冒着锋线去抢滩呢。

没想到。

前脚才把拿破仑送走。

中原战场的形式就突然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

完全有点让朱道桦有点措手不及的样子。

现在他最信任的总顾问,大明嘉国公拿破仑.波拿巴要回去风起云涌的欧洲战场建功立业了。

朱道桦现在只能靠着自己朝廷之中那些臭皮匠们出谋划策了。

也不知道这些在前世历史上就没怎么留下过姓名。

而在这一世肯定会成为英明神武,后世的大明教科书上高低都要提一提诸功臣光荣事迹的大明开国功臣们究竟能给出怎样的主意?

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朱道桦自己常常都想不清楚,想不明白。

很快。

得到消息的大明重臣。

包括了左丞相罗芳伯,右丞相顾松,海军部尚书张洪,陆军部尚书兼辽地屯垦司总管赵四,户部尚书潘有度,北伐军司令部总参谋陶必铨等人很快就赶了过来。

在来的路上他们就已经消化了来自北方的惊人消息。

太平天国强悍的战斗力让大明的重臣们面色凝重。

和朱道桦多少有些不太看得起白莲教起义军不同。

这些大明重臣们可没有后世的眼光滤镜,在他们看来,这一支农民军的领袖集团是相当的厉害的。

目的明确,计划执行到位。

立足关中,图谋中原。

可以说是一步步走的非常的扎实,非常的稳。

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义军怕是也没多少了。

段位甚至要比前明之时的李闯更高一些。

“太平军击败了福康安统帅的清廷绿旗兵主力,扫荡河南,兵围洛阳,而洛阳一下,太平军就极有可能兵临开封府,开封无险可守,怕是也守不住,到时候开封一下,太平军裹挟数百万众沿内河北上,就能围攻北京了!”

指着沙盘,陶必铨介绍道。

太平军有攻下北京的可能,让大明众臣们的脸色更加凝重起来。

攻占北京,还于旧都。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问题。

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这个任务。

只能由大明的兵将完成。

如果是太平军攻下了北京城。

那对于大明,对于光复大帝的威望都是一个损害。

这是一个污点。

无论如何大明都是无法忍受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太平军拿下了洛阳、开封,就堵住了我军北上的路线了,难道我们要先击溃太平军,再围攻北京,这难度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罗芳伯皱着眉头说道。

顾松盯着地图忽然问道:“宋公,辽东屯垦现在有多少条枪了?”

赵四想了想,说道:“辽东已建立了7个军屯,每个军屯有壮丁500左右,可拉出三千五百多条枪,另外辽东还部署了一个骑马步兵旅,一个炮营,一个工兵营,总兵力五千。”

也就是说现在辽东屯垦经过了八个多月的努力,运了三千多名汉子上了辽东半岛,建立了7个军屯。

如果极限动员的。

在辽东大明随时能拉出八千多大兵。

这点力量已经足够扫荡辽东,清鞑的盛京将军府的兵力也不过是三千八旗兵,就算是盛京八旗极限动员,把十三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编入作战序列,也不会超过两万。

八千明军打两万八旗。

十拿九稳。

“不够,这还不够。”顾松摇头说道,他扭头看向了朱道桦:“皇上,咱们现在没时间和太平天国在中原纠缠,要先下北京,就只能从辽东入关了!”

朱道桦看了看地图。

略微点了点头。

“从辽东入关倒是一个办法。”

好么。

当年大清从山海关入关过一次。

现在大明又来一次。

历史啊。

就是一种循环。

“为何不从大沽口登陆?”户部尚书潘有度皱眉问道。

从辽东入关,要用船把大军运到辽东,然后又从辽东入关,这路途怎么看都要比直接在渤海湾找地方登陆要远太多了。

也更费钱。

“大沽口登陆不可行。”陶必铨摇头说道。

“小规模的登陆没什么作用,大规模的登陆又不可能掩人耳目,大军如果要实行登陆作战的风险太大了,当年蒙远元的大军征伐日本就是遭遇到台风被吹到海底的,七八月份正是台风的季节,一旦不利有全军倾覆的风险,另外清鞑也不可能没有准备,要冒着敌人的路上力量大规模登陆,这也有相当的风险,一旦受挫,船上和陆上的兵力被切割,那就危险了。”

陶必铨的话让在场之人纷纷点头。

相比于冒险在大沽口登陆。

在旅顺口这个明军已经完全掌控的港口安全上岸才稳妥。

不就是多走几百里路么。

总比冒险去抢滩登陆安全太多了。

一旦皇帝决定要比太平天国先下北京,那前往辽东的兵力就绝对要准备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这都算是倾国之兵了。

谁敢随随便便拿去冒险?

既然有辽东这个稳妥的登陆基地,那就没有必要冒险从天津大沽口登陆了。

“而且从辽东入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切断了满清的退路了。”顾松说道。

“海生崴方面的屯垦情况非常理想,和历史记载的不同,海生崴夏季的温度还是相当适宜,农业生产的条件甚至要比中原还要优越,有可能现在的温度要比以前要刚温暖一些.”

顾松不是气候学家,当然不知道从小冰河之后,东亚大陆就进入了一个温暖湿润的时间段了。

这也是满清的运气之一。

他们入关之后,中原地区绵延数十年的旱灾就得到了缓解,降雨开始增加,平均温度也开始上升.

“所以辽东、辽北是不能被让这上百万旗人回去的,如果他们要在北京城死战,那朕便灭其全族!如果他们要跑,就往西北方向跑吧,跑去草原上!”

朱道桦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