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魏延不一样 > 第二十二 农家肥

这个魏延不一样 第二十二 农家肥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9:43

第二十二 农家肥

大汉第一堆肥厂,顾名思义就是肥料厂,名字听起来霸气,可走进一看,不过是拥有几个小作坊的小厂,甚至连个像样的设备都没有,取这样的名字,不过是满足魏延的恶趣味罢了。

来到大汉后,魏延曾多次下地考察耕作方式,发现百姓们也在田间地头使用农家肥,用来增加土地肥力,只是方式不敢恭维而已。

你能想象,不久前才拉的新鲜粑粑,就混合着少许的水,然后将其淋入地中。

冬天还好,可一到夏天,不但味道让人上头,还很容易滋生病虫害,让粮食产量不增反减。

为此,魏延便动起了心思,怎样才能更高效的利用农家肥。

不久之后,魏延便想起在小时候,央视七套有个固定节目叫《致富经》,其中有好几期,就是教导农民们,如何堆制富含磷、钾的农家肥。

为此,在修建革新镇时,最先修建的不是民居,不是镇公所,不是匠作坊,而是公共厕所,其目的不言而喻,只是为了收集粪便,以便制作农家肥。

其实在汉代,大的城市里也是有公共厕所的,只不过名字不叫公厕,而叫都厕。

都厕,广泛用于城市中,在乡村里基本没有,都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而都厕的构造也十分简洁,就是在城内某个犄角旮旯里,先挖一个大坑,然后上面搭几块木板,最后在修一间茅草屋。

每过一段时间,在派专人来清理粪便,不让米田共溢出来,保证城市的整洁和卫生。

这样构造的厕所,工作人员在的收集时,只能用瓢,一瓢一瓢的舀起来,十分的不方便,甚至稍有不慎,还会跌入其中,毁坏一天的好心情。

鉴于此,魏延便以九十年代的旱厕、现代公厕为蓝本,改良更具有现代风格的公厕。

改良后的都厕,整体结构不再是茅草屋,而是砖石结构,变得更加耐用,不至于被一场雨,一场风给摧毁。

粪坑也被全部隐蔽,只留下一个个十寸宽,二十寸长的粪口,这样一来,可避免晚上上厕所时,不慎掉入粪坑的危险,而像这样的坑位,每个厕所有二十个。

其次,粪坑也进行过简易的处理,四周使用砖石堆砌,在辅以沙浆填补空隙,让粪便变得更容易流动,不至于堆积。

同时,为了方便收集粪便,厕所往往会高于路面,这样工作人员收集粪便时,只需打开积粪池预留的小机关,仅利用高度差,便能让粪便流入桶中,省去一瓢一瓢的舀起来的辛苦,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难度。

这样一来,收集粪便的工作不止青壮,连老人、妇女、儿童也能做,这无异于给他们找了一条,更有尊严的活路。

而为了方便收集排泄物,所以从革新镇收集来的粪便,水份非常之多,在缺少工业机械的时代,很难进行干湿分离。

所以,魏延便立即想到,曾经火遍南方农村的沼气池,虽然沼气不能利用有点可惜,但用来对粪便进行初次的发酵、除害,还是没问题的。

先利用砖石,在地下建立十余个大型沼气池,同时在顶部预留放气口,每隔一段时间,将其打开释放沼气,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然后将一桶一桶的粪便从入料口倒入,当沼气池被装满之后,将入口、放气口、出口依次关闭,让细菌们在内自然发酵一个月。

而发酵期间产生的高温,不但能去除虫卵和有害物质,顺带还能除臭,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待发酵完成,就可进行干湿分离。

将经过发酵处理的粪水,从专门修建的地下通道,流入山下的粪水池中,供给百姓免费使用,可浇灌房前屋后的菜地,也可花点时间精力,将其挑到地里去,一点一点的给作物施肥。

而分离出来的干类物质,不能立即使用,必须经过二次堆肥,因为此时的农家肥,其中的肥力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当然,二次堆肥,相较于第一次发酵,就来得简单得多,只需要在一空旷场地,将树木自然掉落树叶、杂草、作物根茎等物混合,然后在使用食堂产生的草木灰,混合在其中中和酸性,同时也提升农家肥的综合肥力。

然后堆成一个个粪堆,在堆制期间,还需翻动三次,让它不至于温度过高,从而破坏农家肥。

为此在夏天每三天一翻,冬天每十天一翻,当第三次翻完的几天后,堆肥正式结束,富含磷、钾等元素的农家肥,便新鲜出炉啦。

这样生产的农家肥,和传统的农家肥相比,因经过多次堆制,会让病虫害变得更少,肥力更强,几乎可以预见,一旦使用这样的农家肥来培养作物, 其产量肯定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但是,新颖的堆肥技术出现时间太短,所以很多环节仍在一边生产,一边摸索中,导致产量一直上不去。

而目前积攒的农家肥,数量不是很多,很难满足春耕所需,到时候魏延也只能另想他法了。

……

魏延领着刘备和诸葛亮,每一个工序都走了一遍,虽然不懂什么叫沼气,什么叫细菌,但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然后回到镇公所,接见了十位生产队长,了解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勉励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在李三所在的集体食堂吃过晚饭,第二天,便带着众人返回临湘城。

刘备在临湘城仅盘桓一天,将马良、马谡留下后,便带着一行人离开,不是刘备不想多待,而是南郡局势风谲云诡,不回去盯着他寝食难安。

诸葛亮则返回临蒸行营,协调其余三郡的物资,向长沙倾斜,包括但不限于钢材、矿石、良种,流民、兵丁等。

шwш●тт kán●c○

他们三人的意思很明确,要把长沙,打造成开发南方的前哨站,为以后进军交州、朱涯郡,甚至是交趾做好准备。

刘备留下马良,也是为了减轻魏延的负担,毕竟按照临蒸策,他不但要屯田,还要管理流民,更要暗地里屯兵,同时要依靠地势来修建关隘,而这些都是高度保密,不能让韩玄知道。

至于马良的弟弟马谡嘛,则是魏延强烈刘备,让他将其留下,与其未来去祸害诸葛亮,不如跟自己来屯田,让自己来调教调教,岂不美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