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吾兄冠军侯 > 第99章 霍光解春秋!张三杀了李四

吾兄冠军侯 第99章 霍光解春秋!张三杀了李四

作者:女口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7:42

第99章 霍光解春秋!张三杀了李四

第99章 霍光解春秋!张三杀了李四

董仲舒眯着眼睛,看了司马迁一眼,对他此番话不以为意。

公羊学说,怎会因为一个小小论战就沦为末流呢!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司马迁并不知道董公心中所想,见老人家不说话,随即便又劝道:“讲席,此次擂台战,春秋五家学说来了四家。连那沦为末流的邹氏、夹氏都来了,唯独缺我公羊派。”

《汉志》曾有记载。

春秋分五传,谓左氏、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也!

只是后二者在汉朝时期已经沦为末流。

所以。

上次的书纸比试,霍光都没有联系这所谓的皱氏和夹氏。

毕竟推广书纸要的就是儒家的影响力,而邹氏和夹氏并没有这所谓的影响力,所以就没有联系他们。

但此番论战不同。

陛下要的是儒家对未来太子成长上有所帮助,所以论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公平。

至于怎么个公平呢?

简单!

五传都来,公平竞争,谁能论战到最后,谁就是最好的学说派系。

董仲舒听到司马迁所言,并没有在乎那两个已经沦为末流的学说派系,而是皱眉问道:“擂台战,是什么意思?”

司马迁则是解释道:“讲席,擂台战就是一个论战的比试方法。比如您站在擂台上,提出公羊传里的一个论点,其余四家轮流上台驳斥,赢下四轮,便是一胜局。”

“因为有五家,所以擂台论战有五局,每局各换一个学派提出论点。”

“坚持四轮,或者驳斥方胜则为胜局。”

“五局结束后,胜局多的学派,就是最后赢者。若有两者相同,则剔除少数,相同胜局者继续论战,直至角逐出最后一家来。”

“对了。”

“讲席,这个擂台比试方式,还是您的蒙学弟子霍光提议出来的呢!”

一听到“霍光”二字,董仲舒脸上的表情就不太好看了。

毕竟。

霍光在董仲舒的眼中,可是一直不讨喜的存在。

现在听司马迁这么一提,当即就垮着脸说道:“子长啊,你难道忘记了这竖子上次书纸比试,坑我公羊派的事情了吗?”

“本来你稳稳当当拿下头名就好。”

“结果这竖子自说自演,还打着我公羊派的名号,坏了我儒家名声。”

“此次。”

“指不定又要借用我公羊派的名号干什么坏事呢!”

说起这事。

司马迁也是满脸愤懑,如若不是霍光横插一脚进来,那头名的百万之赏必定要被自己收入囊中。

要知道!

他那时候,都提前在长安乐订好了酒席。

结果却没了头名大赏,还得找老父亲司马谈要了些钱财,付了长安乐的酒水钱。

为此。

还遭到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谈一顿臭骂。

但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司马迁正了正神色,说道:“讲席,此一时非彼一时也。此番擂台论战,乃是各派学说成为官学时机。我父亲透露,这是陛下的意思。”

“官学?”听到这两个字后,即便是董仲舒,也不再淡定了。

什么叫官学啊!

那就是官家认定的学说,必定要在汉朝大行其道。

可问题是。

即便此刻的董仲舒已经动心了,但他前面明确的拒绝了霍光,现在怎么参与此次论战?

于是。

董老只好说道:“问题是我已经与你师弟说了,要放弃此次论战啊!难不成,现在还要老夫求他?”

董老曾为司马迁讲解公羊,算得上是他师父,而现在又为霍光蒙学。

这不是师弟,又是什么?

司马迁为人精明聪慧,一听董仲舒所说,便知道是何意了,淡淡说道:“讲席勿要多虑,大汉以忠孝为本,师者如父。您要参与,师弟必定不会阻拦。若您拉不下面子,子长愿替讲席出面与霍议郎说说。”

闻言。

董仲舒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为公羊派学未来发展,老夫这点面子算得了什么。”

“走吧,子长”

“伱带老夫去那擂台看看!”

“.”

犬台宫中,陛下召集三公九卿,大小官员百余名,以及近臣若干陪同大汉未来的太子的刘据,观看这场儒家五大学说派系的擂台论战。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整个大汉朝。

儒家可谓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规模。

朝廷上的百官,大部分都与儒家有着多多少少的关联。

而霍光身为此次事情的负责人,自然忙的不可开交。刚刚匆匆出了一趟宫门,这又匆匆赶了回来,站在陛下身边。

七月的天气,甚是燥热。

汉武帝看着额角溢出汗珠的霍光,淡淡地问道:“霍议郎刚才去做什么事情了,这么着急忙慌的样子?”

霍光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然后说道:“回陛下,臣刚才去宫门外接董公进来。”

“先前。”

“董公并不愿意参与这样的论战,不知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又愿意来了。”

“太史令之子司马迁,刚才知会我带董老入宫。”

汉武帝听到这话,眉毛微微上挑,看着霍光的眼神中,似乎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片刻之后。

他便对霍光问道:“你一直听着董仲舒讲解公羊学说,心里觉得公羊如何?朕想听你说说看!”

听霍光说说看?

额.

这咋开口呢!

霍光一时间有些恍惚,当初在董老面前说的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自是不能在汉武帝面前叙述出来。

酝酿了下后。

这才开口说道:“陛下,臣认为,公羊学说的内容,好坏参半。譬如好处,学公羊儒家子弟,若遇匈奴来犯,定会支持汉朝出兵诛之,君主也有勇气对抗外敌,我汉朝子民人人都能挺直脊梁。”

“譬如坏处,稍显激进,谋略不足。”

“像大复仇之论,臣子报君父之仇,可他国之力强于本国,如何报之?未说,只让报仇,乃至九世之仇犹可报!”

“如同一莽夫拿着竹篮打水,就知道打,却从不思考为何篮子装不了水。”

“复仇之论,其实大部分学说都是支持的。譬如谷梁学说也支持这个论点,只是,在支持上它又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本国强于他国,那就复仇,若弱于敌国,就算了。”

“两相比较下来,虽然公羊派的教义偏为激进,但臣还是比较喜欢公羊学说的。”

一番侃侃而谈后。

武帝颇为好奇地回道:“董仲舒不是教你公羊的么,你什么时候也读了谷梁?”

“臣惭愧,其实儒家弟子春秋五传都要读的。只是臣平日里较为懒惰,所以公羊之外,只读了两三遍谷梁和一遍左传。”霍光尴尬地挠了挠头。

这个尴尬是真的。

儒家弟子,不管是哪一学说派系,基本上五传都是要读的。

熟读公羊,而不知谷梁?

如那井底之蛙,眼中也就知道个井口大小的天地。

在霍光和汉武帝的交流中,擂台式的论战已经开始了。

《左传》派的那个黑乎乎的小老头,正与《邹氏春秋传》学说的领头人激烈论述着彼此的观点。

从目前情景上来看,左传论点颇占上风!

此时汉武帝看着场上二人论战,私下却又对霍光问道:“既然你读了谷梁,公羊还有左传,那你说说三者有何区别?”

霍光拱手道:“左传的话,应该区别是最大的。它以史实为主,甚至还补充了一些《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而谷梁传和公羊传则是讲的微言大义,用著作者的理解去阐释孔圣的意思。”

“如果将区别细致化来说,可以用齐国灭纪国为例,阐述大复仇论点。”

“公羊派的说法是,纪国谗言害死齐哀公,齐国隔九世之仇灭纪国。”

“谷梁派的说法是,纪侯大去其国,何谈九世之仇犹可报?”

“左传派的说法是,齐国以齐哀公之死为名攻纪国,纪国灭,纪侯逃。”

“说的不错,可见你下过一番功夫。”听闻霍光的话,汉武帝点点头,随即又转头看向另一边的皇子刘据,问道:“皇儿,可听懂了。”

然而。

年幼的刘据不过七八岁,听着父皇刘彻的话,懵懵懂懂的摇了摇头。

这一幕使得汉武帝大感不悦,骂道:“怎么笨成这样,霍议郎这么简单的话都听不懂,还怎么学?”

被父皇一训。

身为皇子的刘据,只好惭愧的低下头来。

这时汉武帝又看向霍光,问道:“霍议郎,可有更简单的解释?”

霍光当即点头,说道:“有!”

“嗯,那就请霍议郎为皇儿说说。”汉武帝看向霍光,眼中露出欣慰的表情来。

那样子。

仿佛一个老父亲看着光宗耀祖回来的娃一样,而皇子刘据就成了山上捡来的。

霍光虽有些汗颜,但还是认认真真为皇子刘据解释道:“殿下,如果听不懂纪、齐之事,臣便以张三、李四举例。”

“公羊传的说法是,张三杀了李四,李四后人必须要报复张三或者张三的后人。”

“谷梁传的说法是,李四被杀了,我都没提张三,你李四后人复什么仇。”

“左传的说法是,某一天内,某某地方发生了一件凶案,歹徒张三因为什么事,动手杀了李四。”

在这番叙述下,皇子刘据当即拍手说道:“这样说的话,那我就懂了。”

懂了就好!

霍光看着皇子刘据,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要是这还不懂,那霍光也没有办法了。

一番交谈过后。

擂台上。

董公登场,开始与左传派那个皮肤黑乎乎的小老头对论起来。

他们所提出的论点,可不像霍光说的如此简单,大都是些复杂深奥的问题。

当然。

如果要霍光来形容他们的论点,那就是全部是牵强附会的瞎扯淡。

孔子作春秋,明明是记录春秋时期各国发生的事情,没成想被后人扯出这么多主观的大道理出来了。

就像一本名著,被人过度解读的样子。

汉武帝听着场上争论的二人,属实是听不下去,便又对霍光问道:“霍议郎认为,五传最后,谁能胜出?”

霍光淡淡一笑道:“当然是臣的老师董公了。”

“哦?就因为他是你的老师,所以你才这么认为?”汉武帝刘彻眼中露出一抹疑惑。

霍光微微摇头,说道:“不,陛下,臣认为董公会赢,是有一番考究的。”

“夹氏传,邹氏传,已然属于末流,根本不足以和公羊传叫板。左传,乃记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无主观含义。”

“唯有谷梁传可与公羊传比拟,但问题是”

说到这里,霍光微微皱眉,似乎有些难言的样子。

而汉武帝正听的上头,怎能在这时候断了。

随即!

汉武帝刘彻便问道:“怎么说着说着,还吞吞吐吐的了,有话直说,无需担忧什么!”

于是。

霍光便继续说道:“那臣便接着说说。”

“谷梁传和公羊传都是微言大义,二者很多地方都有相近的意思,所以能比的只有谷梁。”

“但问题是,谷梁派的大儒瑕丘江公,他老人家说话有点结巴,这和我老师董公争论,自是要吃嘴笨的亏。”

汉武帝一听,更是乐了。

等到后面。

谷梁派的大儒瑕丘江公上场,一听,发现他果然有些嘴笨。

汉武帝当即摇摇头,脸上那抹不易察觉的担忧也没了,开口说道:“这说话都不利索,怎么能跟董生争论?呵呵,霍议郎果然没有说错,据儿的儒家讲席,应该是董仲舒了!”

公羊学派能大行其道,必然与当权者脱不了关系。

毕竟公羊学说里一些强硬霸道的理念,很符合汉武帝刘彻的脾气。

若不合武帝之意。

哪怕董仲舒赢了,汉武帝也会让他输个明明白白。

然而。

汉武帝正乐着呢,一旁的刘据,看着场中争论不败的董仲舒,眼神中却突显一丝厌恶的神采。

只是这一抹厌恶的神采很快就一闪而过,未曾有人察觉到,包括霍光在内。

擂台论战结束后。

董公毫无悬念的赢了所有学派大儒,于是被汉武帝留下,为皇子刘据举行拜师之礼。

其余学派大儒,则纷纷黯然离去犬台宫。

如那瑕丘江公者,出了宫门后,更是老泪纵横,涕泪不止的叹气道:“完了,谷梁学说要.要要沦为末流,老夫实属罪人矣!”

一旁来接太公的江婉秋,见老人这样,当即说道:“太公,是不是那霍光又偷奸耍滑,使得您落败了?哼,我找他要说法去!”

说着。

江婉秋便要朝着正与司马迁交谈霍光走去。

“回来!”瑕丘江公一听,顿时脸色变了,呵斥道:“要要要什么说法,都是太公我.我我吃了口舌的亏,否则岂能让那.那那董仲舒胜我。”

“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