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齐怪谈 > 第486章 三年种田,五年南下

北齐怪谈 第486章 三年种田,五年南下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9:20

第486章 三年种田,五年南下

天元元年。

自魏国太武帝拓跋焘之后,北方再一次迎来了统一。

多年的战乱终于平息,影响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这些年里,周齐对峙,双方的军事支出占据了整个朝廷支出的绝大部分,双方都在彼此的重要军事中心投入巨大。

齐国源源不断的往普阳和边成地区运输粮草,用河北,乃至河南的粮食来养活这些地方的精锐军团,连年征役,守边关,驱民夫,济前线。

至于周国,那也是不断的开设军府,修建关卡,城垒,粮队接连不断,送往前线囤积。

百姓疲嫩,大费钱粮。

两国为了养活那些脱产的武土们,投入极大,而最后承担粮草物资的是百姓,负责将粮草物资运过去的是百姓,负责为他们修筑营地打造城池的是百姓,

甚至连负责为他们做饭开路的可能都是百姓....

刘桃子在政务上向来是不怎麽提出自己的想法,常常放权给大臣们,让他们自己来做。

刘桃子倒是跟陈不同,他不太担心魔下会谋反。

也可能是分布在各地,打了很多仗,从户山血海里冲出来的十馀方精锐老卒给了他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信心。

尚书令高最先提出了关于安抚百姓,解决战后问题的国策。

祖斑拿来检查改正了一遍,改了个署名,就下令推行了。

高跟群臣们商议出了七个政策用以安抚战后的各地。

而这七个政策,都是围绕着一个宗旨,也就是与民休息。

首先就是暂停土木。

无论是正在修建的关卡,还是那些准备动工的新城,都得停下来,短时日内不再兴土木,不搞建设。

尽管有大臣认为,关中和巴蜀的许多建筑和设施受损严重,应当尽快修补,

但是朝廷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先暂停一段时日。

未曾一统的时候干役去修城池,一统了还要去干役修城池,那这不是白一统了吗?

目前最重要的是让天下百姓们切实感受到变化,安抚好他们,让逃进山林的亡人走出来,减少各地盗贼滋生的概率,避免发生民变等等。

在高的据理力争之下,部分大臣就不再争了。

这个过程之中,主张黄老学说的房豹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此命令下达之后,各地即刻开始执行。

而第二条政策,也就是以土木所引出来的役问题,也就是轻役。

朝廷征役,无非就是三个用途,要麽是拿来搞土木的,如去前线修城,或者来都城修皇宫,或修皇陵,再不济的被集中起来修佛塔奇观之类。

第二个用途是出征,但凡大军出征,百姓肯定要服役,大多时候都是负责运送工作。

第三个用途就是成边了。

当下停止了土木,而因为内部敌人的威胁已经不多,可以集中精锐充实边塞的守军,也不必太依赖役来成边,至于出征,当下更没有什麽大战事,轻役的难度不是很大。

朝廷最先执行了这两件事。

皇帝是在三月上位的,政策是在四月下达的,到了天元元年的五月,邺城周围州郡已经开始了执行。

河北最大的工程是在恒州。

刺史高励召集了当地男丁三万四千馀人,用以加固恒州外长城。

如今农忙,放回去了半数人去务农,却还有一万馀人留在这里,他们大多都是商贾,手工业者,赘婿,继父等等,不能种田,那就留下来继续役。

这也是没办法,先前的第四次老丈人之战打的很激烈,突骑兵一度威胁到了恒州境内的几个城池,高励为了保护城池,自然是要加固长城,防止敌人袭击。

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长城虎踞于此,而在长城内侧,此刻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木架,这些架子一路延伸,木架之上,能看到有民夫正在做工,他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滑轮,可即便有滑轮的相助,那几个民夫也是使出了全部的力气,才能让那些石块被送到上方去。

未架的民夫们则是进行镶嵌,在不远处,还有人在做泥,有人则以独轮车运材料,走的相当吃力。

各处都能听到敲击声,喘息声,甚至还有..:.哀豪声。

参与者众多,做的事又危险,事故是难免的。

便是寻常的一块石头落下来,都足以要了一家几口的命,摧毁其支柱。

众人正忙碌着,从远处有骑士前来。

骑士们跳下了马,当地的官吏们急忙前往迎接,双方交谈了片刻。

负责这里修筑差事的官员大吃一惊,而后点点头。

很快,就有吏沿路奔走高呼。

「停工!!停工!!」

「陛下有诏,停四方工事,各吏领自家役夫归家!!」

诸多小吏这麽沿路告知,正在忙碌的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愣然的看向了那小吏。

而后,他们彼此议论了起来。

「可以回家了?」

「能回家了?」

再三确定之后,他们终于相信了这个喜讯,片刻之后,就看到这些人聚集在城下,方才那呆滞且沉闷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笑容,不知是何人带的头,他们纷纷开始高呼万岁,朝着邮城的方向叩拜。

而后,官吏就开始准备遣返之事,此处的诸多役夫相继离开。

当然,防守上的问题,当下也有了极大的不同,内部的敌人没了,便能抽调精锐兵力前往防区,到了如今,谁要提防谁的袭击,那就不太好说了。

诏令逐步传向了其馀地方,从河北之地往外扩散,越来越多的役夫得以回家。

当这些许久不曾归家的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美滋滋的吃着饭菜,跟家人团聚的时候,心里或许也是多少明白了大一统的含义。

到了天元元年末尾的时候,河北河南的诸多工程都停了下来,关中巴蜀等地的很多计划也不得不延误进行。

前两条计策的成效并不突出,但是执行速度还是较快。

第三条计策是在于恢复农业生产。

重新统计丈量各地的耕地,而后进行授田,授田的规模比齐国时许多了许多实际上,新收复地区的百姓们,对授田不陌生,甚至还有些小抵触,毕竟先前的授田历历在目,但是没办法,战后大量的耕地失去了主人,又有大量的百姓没有耕地,若是官府不及时出面进行授予,那危害就太大了。

只能是慢慢让那些人相信汉不是周了。

而在授田的同时,还有其馀的辅农之事,包括官方推广农书,这件事高先前就在办,如今推广的范围更大了,而后就是推广新农具,新灌溉技术,新耕作技术等等。

能做的也就这麽多了,像大面积的开垦之类明显不符合当下的情况,农策同样也是偏向轻,官府所承担的仅仅是授田,其他的不做太多干涉。

第四条是税赋上的问题。

农税不必多说,关中巴蜀等地被破坏成这个模样,若是还跟他们要大额农税,只怕百姓们都得跑到山上去了。

战损最严重的地区是要免税的,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得免税十年以上,战后恢复的速度并没有那麽快。

其馀那些不是很严重的地方,也有相应的免税时期,

除此之外,对商税和车船税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第五条是关于律法。

先前汉国的律法偏重,管束严格,律法所禁的范围庞大,比齐国时还要广,故而也常常被人垢病。

毕竟那时北方未定,妖魔遍地,不重法难以治,但是现在的环境又有变化。

高认为,如今可以略微松一松了,例如游荡罪这类的,该除的就除,该减的就减,同时再次下令废除国内各地残忍的肉刑,例如像挖膝盖,鼻子等等。

第六条是关于昭玄寺。

昭玄寺是魏国所设定的管理僧侣寺庙的机构,齐国沿用。

宇文邕跟刘桃子一样,都是反对寺庙占据大量耕地,招纳佃户的,高认为理当对昭玄寺进行改制,让其成为朝廷治一切道,佛等事务的机构,无论是刘桃子还是宇文邕的灭佛,都并非是将僧人全部杀掉,他们俩灭的不是佛,也不是僧,是那些挖空国家,中饱私囊的蛀虫。

高觉得,适当的管理,设立严明的规定,比一味的打杀更有效果。

否则,这股势力势必还会再起,设立相应的制度才是真的。

第七条是关于货币方面。

统一货币,发行适用且好用的货币,同时慎重的处理原先不同的货币,尤其是要重视新货币的质量,免得直接崩盘。

这些政令下达之后,各地的官员们大概也就知道了朝廷那边的想法。

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有大臣上奏,认为当下陈国还不曾灭亡,现在就开始搞这一套是不是过早了?

祖斑将此人叫来,痛斥了一顿,贬其官。

而后就没有人敢质疑了,大家都按着庙堂的想法来,原先还是汉国的时候,

朝廷忙的焦头烂额,支出极大,到了拿下这麽多地区之后,朝廷却忽然停顿,虽然事情不能说少,到那时明显没有先前那麽急了,朝廷的用度也在降低。

汉国在国内推行修养民生,而在对待陈国的战略上,也是选择了收缩。

陈国那边刚刚得知刘桃子登基的时候,举国皆惊,都吓得开始备战了,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迟迟没有看到大举来犯的北骑。

反而是敌人的水军开始后退,不再轻易出来,各地也都平静。

再往后,他们得知汉国所推行的与民休息那套流程南国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与民休息好啊!

没有税收,没有粮食,就没有精力来发动战争了!

黄法戳的那些战略刚刚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而后又迅速被反扑,彻底没有了希望。

既然汉国不来侵犯,那我们为什麽还要割肉呢?

反而是陈,此刻却又有些动摇,他先前不敢在国内搞革新,就是怕弄乱了被刘桃子抓住机会,但是如今刘桃子明显是将重心放在了国内,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适当的革新,提升一下国力了?

同样是在天元元年的年末,陈召集了群臣,开始尝试第一次变法图强。

他尝试着进行土断法。

所谓土断法,其实就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

跟北边的彻查户籍,查清隐户是同一个道理,就是将被人藏起来的户口变成国家的户口,主要对付豪强和大族。

南边曾多次进行土断,从晋,到宋,齐,梁,陈,代代都有。

而陈比较特殊,陈国唯一一次土断,是在陈蓓在位的时候进行的,暴力土断,众人不敢不从。

陈项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一次。

可他才刚刚开口,就遭遇了极大的压力,群臣几乎就没有赞同他的,舆论上甚至都出现了恐吓的风向,说是尚不如北法,大有皇帝若是强行搞那他们就投桃的意思。

陈项不是小皇帝,更不是傀儡皇帝,作为一个成年有军权的皇帝,他不怎麽发火,可并非是没有火气。

本来他还只是想要试探一下,进行分化,结果被人脸辱骂,这还能忍?

陈颈勃然大怒,当即杖杀了反对激烈的大臣,又将其馀几个同夥下狱。

他决定强行推进土断,增强国力。

在他表现出暴力的一面之后,诏令终于下达,可执行过程却很不顺利。

黄法戳骑着战马,带着诸多士卒们,一路来到了建康之外,他让士卒们先驻守在城外,自己则是单独进了城。

当他来到皇宫的时候,陈大喜过望,对他的态度也是格外的热切,请他坐在最前,甚至比袁宪都要靠前。

陈项跟他寒暄了许久,问了些前线的事情。

黄法戳也是如实回答:「王琳故意示弱,他们国内也是如此,轻薄赋,目的在于恢复民生,等到他们各地略微恢复之后,只怕他们会即刻前来攻略,我发现有很多人偷偷将战船贩卖给敌人,做出背主之事,当下正在严查.....」

陈听的直皱眉头。

袁宪同样是满脸愁容,坐在不远处。

陈项认真的说道:「向汉国出售战船,这是叛国之罪,黄将军只管去查,无论涉及何人,朕都严惩不赦!」

「多谢陛下!」

陈项又长叹了一声。

「这次急切的召你前来,其实是因为别的事情。」

「朕先前下令土断,有许多人出来反对,都被朕给处置了,没想到,诏令虽下达,却没有任何成效,朕派人去督促了很多次,可这些人就是不愿意配合,故而请将军前来,就是要震镊宵小,今日我们谈过之后,朕便把黄将军先前的提议拿出来,他们就不敢再反对土断了....」

陈项不悦的说道:「他们惧怕刘桃子却不怕朕?」

「那刘桃子能在北边大开杀戒,让人不得不从,朕便不行吗?」

「非要趁着刘桃子还不曾恢复的时候完成这些事才好。」

黄法戳迟疑了下,欲言又止。

陈项看出了他的神色变化,「黄将军若是有什麽话,尽管直言,勿要迟疑。」

「陛下,臣以为,刘桃子能完成诸多变法,并非只是因为他的刀足够锋利。」

「哦?」

「臣曾跟汉国的将领们接触过,也曾查看过汉国地方的情况。」

「他们最强悍的并非是兵卒,而是吏。」

「吏??」

「那刘桃子乃是散吏出身,故而一直都对吏事上心,他们的学室,吏试制度非常的完善,从州,郡,县,乡,到里,诸吏的职责明确,不多不少,且多有才干,彼此扶持,配合得当.....甚至是军吏,都比我们的更加完备。」

「而无论是彻查户籍,还是丈量土地,官员不过是下达命令而已,最后在地方上做事的却还是这些吏。」

「汉国的吏,有学室保全,官员虽有提拔录取之权,可无法如对待私奴那般对待他们,更不敢公开的让他们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也怕这些吏会通过学室来弹劾自己。」

「但是我们这里..:.所谓吏,只是官员的奴隶而已,死一批,换一批,说杀就杀,说用就用,官员示意什麽他们便做什麽,又无人保全,只怕也不会有弹劾上官,报效君王的念头.....」

陈这次听明白了,他赶忙问道:「既如此,那是不是可以效仿他们,先革吏制呢?」

「我们可以建学室,也学他们的配置..::

黄法戳抿了抿嘴,「陛下....行是能行,只是....一来此法需时日,那刘汉建国虽短,但是刘桃子立足恒朔已经很久了,有十馀年了,其吏制也是有了这麽多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成效,二来,这刘桃子魔下的许多官员们..:.都是起身微末,这.....」

「无碍!他能做,我们未必不能!」

「先革吏,而后断土!」

「力保我江南不沦于胡酋之手。」

「黄将军!你如实告知朕,我们还有多长的时日可以做御敌准备?」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