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重生之最强人生 > 第1958章 探讨

重生之最强人生 第1958章 探讨

作者:俊秀才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6:03

第1958章 探讨

“如今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太小,不敢放贷给这些私人公司。”殷俊道,“他们总觉得30万、50万、100万的小工厂太过弱小,一旦倒闭的话,就容易收不回资金。但其实真正想要做事业的人,根本没有那么多坏的心思。

如今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不断的有人愿意走出新的路子,对于这些私人公司,我们是应该要积极的支持,让他们成为主体经济的一种补充!那怎么支持呢?除了税收和优惠条件之外,各种资金的提供,不是最好的支持吗?”

朱平范闻言点了点头,“粤东素来都有做生意的传统,从古至今的品行都不错。这个贷款方面虽然需要谨慎,但殷先生你也说得很好,如果我们没有大规模的支持,他们哪里敢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我们是有必要扶持的!”

少年不觉一笑。

现在还提倡什么“公有经济的补充”,但过了十来年就会知道,这些私人企业会把无数的国有工厂逼得死去活来。

30年之后,除了有限的一些行业,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已经是私人股份制公司来做主了。

只不过现在大家还没有察觉那种迸发出来的热情,不晓得这种活力,能创造出多大的奇迹。

“可是这种小工厂小企业的放款,还是需要有很高的坏账率准备啊!”旁边的芮成智忍不住就提醒道,“我们现在的资金,并不怎么宽裕,如果放开了让他们来申请,到底多少才够用呢?”

“这倒是一个问题。”朱平范微微颌首,“具体的方面,我们可以找专门的人士来看看……对了,殷先生,你有什么建议没有?”

“朱先生你说得很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就是最好的。”殷俊笑道,“我又不懂银行方面的事情,但如果是商业银行方面的问题,香江这边有不少的华人银行,或许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比如盘古银行的陈先生,就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嗯,我知道了。”朱平范点头笑了。

他很欣赏殷俊的这种态度。

懂就是懂,不懂的方面,一点儿都不会去逾越进言。

至于殷俊提议的这位盘古银行陈先生,恰好还是朱平范的好友,两人这么几年以来,都有着不错的联系。

所以朱平范深深的知道,陈必成有着多么强悍的实力和经验。

“至于说坏账率,我觉得不用担心。”殷俊接着又道,“只要是审核人员足够的专业,又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坏账率就不会高……最怕的就是监守自盗和极度不专业。”

少年这话可没有说谎。

以后的各大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在内,坏账率都没有低于20%的,最高的几乎能吓死人。

但唯独是在开.放网络牌照之前的有两家小型的地方银行——江南泰隆商业银行和江南台洲银行两家,针对的是中小企业贷款,而且是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的抵押品,但坏账率不过5%!

普通的中农工建交银行,没有抵押品你甭想贷出一分钱的款来。

可这两家银行,人家不要抵押品,却能创造这么好的利益和超低坏账率,那可就跟什么规模、实力和背景什么的没有关系了。

直指核心的因素,显然就是在贷款审批上面,双方的不同。

具体他们怎么做的,殷俊不晓得,可这样的成功经验,却肯定可以复制。

更别说现在的人们,比起30年之后的人们来,还是要淳朴许多。

粤东这边做生意的人,只要是在家乡附近做生意的,真正要摆烂的绝对是极少数——他们这边的乡族观念可是很浓厚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能在家乡父老面前丢这个脸。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粤东,华国人从古至今,家族和家乡观念都非常浓厚。

除了极少数的人,哪怕是再怎么残暴和不要脸的人,在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亲人和朋友面前,一般也是抹不下脸面的。

只不过区别在于,其它地方的人不擅长做生意,许多人做生意都会亏损,想还钱都没办法还,所以只能赖债逃跑。

而粤东和江南的人,千年之前就擅长做生意,所以他们只要有能力去做生意的,大部分都会有能力赚钱。

能赚钱了,他们还担心什么还贷款?

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整体产业链。

所以面对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殷俊可以提议在粤东、在江南去做,但坚决不可能现在去黔州和敦煌去做,也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殷俊现在说的,两位大佬都不敢相信。

他们不知道殷俊讲的是已经成功过的经验,他们只以为是香江的成功经验。

香江和内地是完全不可能一样的,所以香江的成功经验只能够借鉴,绝对不可能复制。

“银行的事情,我们会积极的来处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朱平范淡淡的道,“另外对于雇工人数方面的事儿,不知道殷先生有什么想法?”

雇工人数?

殷俊蓦的明白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七上八下”了。

按照德国的马老爷子的理论,雇佣七个人做事儿可以,但超过这个数目就会引发极大的不安,向着西方世界靠拢。

但事实证明,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华国的经济直接就要完。

所谓雇工人数不能超过7人,纯粹就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以后华国的工厂,雇佣的人成千上万,都没有见有多大的问题。

反而因为人员的集中使用,使得我们的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各种物资流动更加方便,从而让华国制造畅销天下。

但是,这个事情殷俊是绝对不会参与的。

因为在这个年代,这个问题一点儿都不好笑,反而是争论的重大焦点。

具体要到三五年之后,上面才会默默的放开这个限制,到了92年之后,才会真正的完全放开手脚。

虽然粤东这边是最激进的,在前几年就偷偷有了几十个人的工厂,但他们也从来不会去公开的宣布和讨论,而只是悄悄的做事儿。

上面是知道这事儿的。

可无论是云老萧老,还是那些固执的老人家,都把这里当成了一块试验田,看着他们怎么来应对,以及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然而有一点,他们绝对不能大规模的放开用人限制,不可能上百、上千的工厂开得遍地都是。

这就是朱平范很苦恼的地方。

光靠公有制的企业工厂,粤东一辈子都比不上东北的那三个省份——那里几万、十几万的工厂都有,全华国80%的重工业都在那边,粤东根本比不上。

发展轻工业的工厂,粤东也比不上长三角的沪海等。

从100多年开始,沪海便是全国的宠儿,华国的轻工业工厂大部分都在沪海和它的周边三个省份,粤东比起他们来,根本没有优势。

只有发展这种小快灵的私有制工厂,粤东才有可能遍地开花,才能迅速的和香江、宝岛一样发展,超过全国所有的省份。

老是这种几十人、几十人的工厂,规模根本发展比起来,也难怪朱平范心急了。

“我是香江人,这种事情不适合我来进言,具体还要上面统一了想法,粤东才能解除束缚。”殷俊明白朱平范的意思,但他也表示了拒绝。

朱平范闻言只有苦笑。

殷俊是个聪明人,而且保有非常超然的地位。

本来朱平范是想要让殷俊跟上面谈一谈,以他世界首富、华人未来的统帅的身份,说不定上面能再为粤东打开一些束缚。

没想到殷俊张口就拒绝,说明自己不愿意掺和到里面。

这样朱平范也很理解。

毕竟殷俊只是商人,而不是一个想要在政坛上发展的人。

他没有理由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去和华京谈话。

因为他本身就是香江商人,在内地无论雇佣多少人都会被允许,而且上面还巴不得他雇佣得越多越好。

所以这个七上八下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

朱平范叹了一口气,这边的芮成智却又插嘴的道:“殷先生,那么你觉得我们粤东这边,还缺乏了什么东西,以至于香江的公司很多都没过来开设工厂呢?无论是优惠条件、地理位置、人工成本……等等,我们的优势都很大啊!”

“谁说缺东西了?”殷俊道,“我们这不都来了吗?方便面工厂针对的目标就是全东南亚的民众,别说是一万工人了,未来三五万也绝对不嫌多。”

“我们粤东有5000万人啊!”朱平范道,“再加上源源不断涌来的民工,起码要有500个这样的工厂,才能算得上勉强够用。”

他说的倒是实话。

未来30年,来粤东打工的内地人,每年都超过3000万人,给粤东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为粤东的经济腾飞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所以总用工人数,其实是超过了5000万人的,三五万人的工厂,500个也只能说勉强达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