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重生之最强人生 > 第1871章 房子!

重生之最强人生 第1871章 房子!

作者:俊秀才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6:03

第1871章 房子!

殷俊在华京也没有呆多少天,过了大年十五,便抵达了沪海。

3月初的沪海,有着南方特有的初春气息,虽然寒冷,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味道。

如今的1985年,论起经济发展的活力来,肯定是深圳最快最多,粤州也是不甘落后。

但是论起经济体量来说,两大城市比起沪海还差了许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后开始,沪海发力狂奔,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便又稳固了自己华国第一大城市的地位的原因。

其实,论起在东亚的地位来,处在黄浦江口的沪海,不愧是当年大清和英.国人先后选中的通商口岸,绝对是没有哪一个城市能比的。

只不过如今的沪海,还处在一种纷乱的气氛之中。

原因在于这几年陆陆续续回到沪海的知.青们。

他们的数量多达数十万,然后还有不少的人都拖家带口,让沪海这座城市一下子就增加了莫大的压力。

无论是城市的基础物资的供应,还是更重要的工作岗位的提供,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华国人的生育能力是很强的。

在这几十万人离开沪海的这么一二十年时间里,已经有足够多的沪海人出生,或者是从其它城市移过来的人,他们已经占据了原本应该属于这群知.青的位置。

现在这么多的人回到沪海,却一下子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这种尴尬和这种躁动,就显得有些凝重。

这几年府事大院里,人们的第一个工作都不是积极发展经济,而是安排这些知.青们的工作,以及为他们提供其它的保障。

集资建房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属于沪海为了安排知.青们的一个举措,也是全国首创。

在80年代后面的几年,这个集资建房的模式便向着全国蔓延,直到93年开始逐渐消失,转为商品房自.由买卖。

集资建房在于民众们能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且属于是私人性质的,所以大家伙儿非常积极的拥护。

但问题在于,也不是每一家工厂和机构,都有集资建房的资格。

一方面在于没有钱,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土地。

土地的事情倒是好办,这个时期的沪海,还是比较地广人稀的,到处都有可用的土地。

为了极大的安抚这些已经三四十岁的知.青们,沪海市特意为包含了这群人的集资建房项目,开辟了多块土地,甚至还有工厂搬迁等等策略出来。

甚至于在鹿家嘴这边卖掉土地,让香江人来做商业开发,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普东的地位,让普西那边的工厂愿意搬迁过来。

可钱的问题,政.府就没有办法帮着解决了。

一旦他们解决了一家,那么第二家便会直接找上门来,让他们不能厚此薄彼。

那政.府是有再多的经费,也是不够修房子用的。

哪怕是政.府正准备卖掉鹿家嘴的大量土地,这笔钱也不可能用在这方面的消耗上。

政.府不能帮忙解决钱,大家只能是自食其力了。

但是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渴望,是几千年来华国的民众根深蒂固的愿望。

所以只要有点条件的单位和工厂,都积极的在筹资,用尽了各种办法,来为厂里的职工们和知.青们修建房子。

比如说莉智的爷爷奶奶等家人买的食品二厂的集资建房,就属于是他们额外多修建的,专门卖给外单位和工厂的人,用这部分的钱来补贴自己的集资建房。

也是因为有这个用途,在全厂投票的表决中,这个方法被绝大部分的人同意,并且写进了规章里面,算得上是有据可依。

由于食品二厂的地势非常好,属于沪海市的中心地区之一,所以他们的房子倒是比较好卖,附近没有修房的厂子和单位的人们,愿意为了高价的房子买单,于是他们的策略是成功了的。

这个年代集资修建的房子,可真的算是良心,不但是不赚钱,工厂和单位还会补贴一部分,否则凭借工人和员工们的工资,哪怕是再怎么的节约和储存,大部分人都绝对是买不起的。

故而,只能是老人家们拿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帮助年轻的子女们购买新房。

如此的情况,又和20年之后是一模一样了。

商品房的价格太贵,人们的工资太低,也只有父母拿钱来帮忙买才行。

但相比又过了十年来说,这群人已经又是很幸运的了。

因为到了2015年之后,房价再次迎来了暴涨,连小两口父母双方的钱加起来,都没办法全额付款,只能是够首付而已。

这样就越发的窘困和尴尬,也给年轻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负担。

回到现在来说。

沪海的集资建房从81年左右开始,现在已经大规模发展了三年多的时间,起码有超过20万套的集资建房房子被修建了起来。

然而这个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杜先生和殷俊聊的话题,沪海未来五年时间内,至少还得有50万套房子,才够民众们的需求。

因为集资建房的房子并不仅仅是为了知.青们,还有那些有需要的四五十岁的老员工,也有现在刚刚工作想要分家出来的小年轻们。

房子大家都需要,也大家都想要,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仍旧是非常的大。

有钱的工厂和企业,当然是可着劲儿的造,造完了还能卖点给外面的人,以此来补贴自己的损失。

但没钱的工厂和企业,却是怎么都没有办法满足员工们的需求,弄得厂子里是一片怨言,于是这些头头天天去跑资金,弄得上级的单位和领导也是头疼不已。

在这个年代,谁家能集资修建更多的房子,能不能住上楼房,这可是谈恋爱和谈婚论嫁的重要标准。

甚至比起工作的单位来,都要重要一些。

其实这也是废话。

单位很好的,肯定能修好房子。

单位越好,修的房子就越大越多越漂亮。

在这么一个比较之中,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无疑就是佼佼者之一的,甚至于连之一都能去掉。

早在80年的7月,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向沪海市的府事申请了500亩的土地,用于新的办公大楼、厂房和福利房的修建。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三栋五层楼的大厂房、一栋六层楼的办公大楼、一栋八层楼的厂医院之外,光是住房他们就修了大约720套的房子,全都是80平米的大房子。

这还不算数,在83年,也就是前年,他们彻底的搬迁到旁边新的厂区和住宅区之后,原本的厂区和家属楼,又全部拆掉,再加第二次申请的100亩土地,就在原址开始修建起了新的住房区域。

因为上美厂全部的员工,加上退休了的都不到600人,所以这些住房都有空的,因此拆掉全部的房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这一次修建的房子,又是全部12层楼的电梯房,每梯四户,一户120平米,一共30个单元,可以供1440户人居住。

这在沪海市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住宅楼安装了电梯,去年年底修好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前来参观,简直是来了一拨又一拨。

毫无疑问的,这批房子就给特老、万老等一批老漫画家和老美工师们居住的。

他们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自然是电梯上下要方便得多。

但这也是住不完的啊!

哪怕是这几年上美厂一直在不停的扩招自己的员工,从各大美术学院和动画系学院,都招募了大量的年轻人,再加上退休员工,却也是只有1350人而已。

新入厂的员工,除了贡献特别大的之外,都是三个人居住一套80平米的房子,所以之前的那720套都用不完,更别说这里的1440套房子了。

可人家上美厂的厂长说了,我们这是为了以后引进人才做准备,现在有钱有地就先修号,免得以后再折腾。

如此一来,上美厂有的房子就超过了2100多套。

虽然比起船舶厂、钢厂、食品厂、电子厂这些用人大户来说,这个数目的房子是不多的。

但论起房屋的质量和洋气程度来说,他们在沪海就是数一数二了。

有着和殷俊合作,赚到的大量金钱的支持,这些房子不但修得方正明亮,周围还拥有花园、游泳池、篮球场等一系列的设备,纯粹和这个时期的厂矿家属区区分了开来。

也是这个原因,这两年凡是来到上美厂实习的学生们,无不是拼命努力,争取自己能够留下来。

工作三年之后就能纳入分房的资格,最多再两年就能排到,只要交纳很少一部分的钱,或者是每个月在工资里面扣,便能拥有至少一套80平米的大房子……

这么好的条件,有哪个不愿意啊?

更别说如果你表现得像是一些前辈那样的优秀,22岁照样可以住到电梯房里面去,照样120平米花园式楼房能住上!

有了工作还不算什么安稳的,只有有了房子,才算是真正的心里踏实,能在这里安家立业了。

你说这些年轻人们,怎么可能不认真工作呢?

在殷俊来到上美厂时,看到的就是这种热火朝天的干活儿劲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