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重生之最强人生 > 第九百九十八章 蓄势待发!

重生之最强人生 第九百九十八章 蓄势待发!

作者:俊秀才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6:03

第九百九十八章 蓄势待发!

早在9月底的时候,殷俊要购买唱片版权,卖到内地去的事情,已经在港台的音乐圈里面传开了。 X

宝岛那边还得扭扭捏捏一些,去上面疏通关系,然后才能卖给殷俊唱片。

香江这边就要积极许多,好几家唱片公司,特别是邵一夫的华星唱片,直接捧了上百张这些年发行的专辑,让殷俊随便挑。

一张20万虽然不够多,可好歹也是钱啊,反正都是压箱底的东西,内地那边根本就不算什么市场,如果多卖几十张,赚个几百万,难道不算是白捡钱啊?

再说了,谁知道几年后、十几年后,内地会不会发展起来啊?万一他们的经济发达了,现在推销的这些歌星唱片,以后不就有了大用处吗?

麒麟唱片的手笔也的确是很大,公司的一群词曲大家们,都帮着去挑选了专辑,只要是好的,那都要,转手便挑了20多张。

这个挑选的数量,可真是让人惊讶和眼红。

但等到香江宝丽金和宝岛宝丽金送唱片名目过来,大家才知道什么是夸张。

因为麒麟唱片一共选了100多张,从1960年开始到现在的1981年的,各种风格都包含了有。

如此一来,不管大的小的唱片公司,都拿了自己的唱片过来。

最后让他们总共选了400张,花费了整整800万港币。

特别是黄这家伙,凡是他和顾家辉做的词曲的专辑,他全部给选了,美其名曰是“举贤不避亲”。

殷俊听到黄伯高说起这个消息,简直是哭笑不得。

钱倒是花得不多,但数量却有些多了。

他们这些家伙,是不知道内地有多么大的体量吧?

现在在这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人们的心中也是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渴望。

所以每每遇到海外的东西,内地的人都是非常感兴趣。

更别说香江和宝岛的流行音乐,本来就是同一种语言的,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不是殷俊吹牛,只要他们个个都有钱的话,随便拿一张专辑出去,卖个100万、200万盒磁带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要是换成了邓莉君、许贯杰、罗纹、甄坭、徐晓凤、刘纹正、张国容、谭永麟、陈白强、费祥这些巨星的最新几年的专辑,1000万盒音乐磁带打底都是很正常的。

特别是邓莉君,她的柔柔甜甜的声音,再加上几乎全是国语歌的清平小调,最能让人们的心里暖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早期,邓莉君一人独霸内地的乐坛的最重要原因。

现在殷俊手里掌握着400张这么大数字的唱片,可不能一下子推出市场去,否则不但会弄得盗.版满天飞,而且还不适合他培养内地对于港台歌星们的喜爱。

幸好现在内地也没有允许港台的娱乐大举进入,殷俊的这个生意是独一份儿的,他也不怕别人来竞争。

一个月发行20张专辑,按照原本发行时间的先后顺序发行出去,一张发个200-300万盘磁带,便是已经足够。

不是殷俊不愿意多发售,而是现在大家的购买能力有限,华国内地又向来没有购买正版的概念,100-200万张能卖出去,都得价格低一点才行。

其余的嘛,或者是有哪些唱片公司自己盗.版来卖,或者是他们自己拿空白磁带来录制,也不怕音响效果差,能听就行,不讲究。

对于这样的事情,殷俊自然不喜欢,可是在这个年代的内地,你没办法不去接受这样的事实。

实际上,这400唱片的贩卖磁带销量,殷俊都不敢奢求赚什么钱,只求能让把生产线的成本和工人给养起来,便已经心满意足。

霍健宁到欧洲去商量谈判的磁带、聚酯薄膜基带的生产线,实在是贵得有点离谱,每一套平均都在100万美金上下。

因此经过了一番比较,他最后是在日.本的sony和松下谈下来的,磁带灌制生产线50条,聚酯薄膜基带生产线10条,一共花了4000万美金,比欧洲便宜了三分之一,效果和质量却是几乎等同的,在维修保养上面,还要更容易一些。

这也充分的说明,经过了30年的卧薪尝胆,日.本的现代电子科技,已经如同他们的工业能力一样,逐渐的追赶上了欧美的先进水准。

接下来的20年,就是他们的产品在全世界横冲直撞,卖得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了。

也只有在更加廉价的华国出品的产品出来之后,才会取代日.本,成为又一个新的价格杀手,打得欧美的公司工厂屡屡破产。

而且日.本人态度非常之好。

欧洲那边价格高不说,交货期要排到1982年年底了,而日.本最迟明年2月便保证交货,3月保证完全调试完毕,可以进入试生产运营。

并不是日.本的订单不多,而是他们为了抢订单,会加班加点的工作,从而早日能把产品交给客户。

未来的华国工厂,也同样是这么来击败对手的。

日.本之所以被华国给赶超了过去,完全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大大超过华国人的,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他们也主动的放弃掉了。

能和华国人比较劳动成本的,只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但问题是华国通过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通过大量的9年制教育,积累了大量有知识基础的工人,他们能非常自如的对付许多的工作。

可是东南亚的工人,基本上连识字都不会,你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工作?

连机器都不认识,连各种工序都记不住,工钱便宜又怎么样?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华国的工人吃苦耐劳堪比日.本人,纪律性也非常的好,而那些东南亚的工人,纪律是什么东西他们都不知道。

一般赚够了饭钱和酒钱,他们能第二天就不来工厂上班了,等到钱花光了再来找工作。

实际上在上班的时候,他们也根本不认真,敷衍了事,不知道出了多少的差错,害得工厂损失了多少。

以上的连点,就是为什么在华国的工资不断上涨的时候,大部分的外国加工工厂,都还留在华国的最重要原因。

话题说远了。

现在的华国还远远没有通过大量的外国工厂进驻,让他们赚到大钱,让产品能行销世界,从而打响自己的名号。

就1981年来说,除了日.本的不少会社,因为赎罪和华日关系的缘故来到华国之外,欧美的公司来得很少很少,不少人还在妖魔化华国。

因此,殷俊在临安的这么大规模的电子工厂,在所有的外资(港资)企业里面,绝对是独一份儿的。

也就是这个缘故,萧老和云老他们,才会这么的关照殷俊,才会在提及资金外汇外流的时候,那么的小心翼翼,还是商量的语气。

10000个工人,在麒麟收录机上面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其中的2500人左右,都是为着接下来的这个“麒麟磁带工厂”准备的。

目前的50条磁带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一天可以灌制30万盘音乐磁带,一个月下来就是900万盒。

考虑到华国现在的磁带市场的容量,一张唱片平均40万盘磁带,其实也已经是足够了,毕竟价格也不怎么便宜,能消费得起的人不多。

磁带和收录机是两回事情。

收录机买了之后,能用好多年,所以几百块钱都能咬牙买了。

可磁带谁都知道是消耗品,如果你无节制的购买,那么一个月来个几十块、一个月来个几十块,那可真是了不得。

所以反而他们会在磁带方面节约。

根据霍健宁探听回来的消息,他们通常都是买了磁带之后互相交换着听,或者是买空白磁带来录,价格会便宜不少。

殷俊20张唱片各40万盘磁带,共800万盘音乐磁带,900万产量剩下的100万盘,就是拿来做空白磁带卖的。

霍健宁很重视市场调研。

他吩咐人一共去买了五六家唱片公司的音乐磁带来听,发现这些音乐磁带大部分都是国产货,在播放效果上,比起香江宝岛的要差很多。香江宝岛的磁带可不差,都是从日.本工厂做出来,然后运到这些地方贩卖的!

听香江和宝岛的音乐磁带,至少能提高三分之一的效果。

即便是拿香江宝岛的空白磁带来录制,效果也比国产的空白磁带好上不少。

国产音乐磁带的优势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

他们一盘磁带基本上卖3块,制作得更精细一点的卖5块一盘,而香江和宝岛这个价码要提高两三倍,基本上要15-20块一盘。

当然了,香江宝岛和内地的消费水准不一样,消费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反而是内地的5块一盘磁带卖得贵一些。

直接从香江和宝岛灌制音乐磁带来卖,肯定是会亏本的。

但是把工厂安在内地,用的工人都是内地的,而唱片本身的成本也很低,那么殷俊赚钱也并不是不可能嘛。

只要能花上几年的时间,把他们对香江和宝岛的歌手偶像们的熟悉感和喜欢给培养出来,以后殷俊的华语娱乐计划,就能早点把内地也纳入其中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