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宝钗订亲
贾环下手坐着薛蝌与一个十分美貌的少年女。
少女明眸皓齿、冰肌玉骨、秀色可餐。
这少女不是别人,真是薛蝌的妹妹薛宝琴。
薛蝌这次带妹妹来,除了让妹妹明白顶头上司是谁外,还因为薛宝琴负责的工作有了进展,要跟贾环进行汇报。
薛宝琴扑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惊讶而好奇地看着上首的人。
若非哥哥早就告诉了她上司的真实身份,她真不相信上首的人是她在荣国府见到的冻猫子。
只会以为是长得相似的两个人。
上首之人气质潇洒高贵,像是长期身居高位之人,哪里是荣国府一个不受宠爱长期受到嫡母打压的庶子能拥有的?
想到这人如今不过十几岁便成为暗探头领,只怕年纪尚小的时候就投靠了如今的皇帝。
听哥哥说,上司可是皇帝的潜邸之臣。
那么就说得通了,贾环在年岁还小的时候就被皇帝收归手下教导,难怪能够长成如今的模样。
不过,这人演技也太好了,荣国府的人呢竟然都没有发现他的不凡。
不,也可能有人。
迎春姐姐就跟贾环的关系挺好的。
迎春姐姐获得了皇帝赐婚,嫁给了前途无量的状元郎。
这一切只怕都是贾环给她谋划的,就如同自己哥哥薛蝌帮自己谋划一般。
想到这里,薛宝琴看向贾环的目光中不再充满畏惧。
这样一个能够为姐妹着想的人,不是那等心黑手辣之辈。
贾环看到薛宝琴眼中的情绪变化,笑了笑,开口道:“薛姑娘有何收获?”
薛宝琴起身,给贾环行了一礼。
贾环:“薛姑娘坐下说话吧。”
薛宝琴道过谢,坐下来时回禀。
薛宝琴上次去高家参加宴会,有意结交高家的三小姐。
这位三小姐是高家庶女,身份不如嫡女,在家中不受嫡母待见。
但其本人又颇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二品大员的贵女,其他人都该巴结自己。
但去高家参加宴会的贵女们身份也都不低,哪里会巴结她一个贵女?
只有薛宝琴是带着任务去的,有意交好三小姐。
三小姐当即将薛宝琴当做了自己的跟班,对薛宝琴颐指气使。
薛宝琴为了任务忍气吞声,让三小姐满意,经常将薛宝琴叫到高家玩。
薛宝琴因此认识了高家后院不少女子,并与混入高家的暗探搭上了线。
这暗探是高家的粗使丫鬟,能够打探到的消息不多,但给了薛宝琴一个有用的信息:高大人有一个贵妾,十分受高大人信任,能够自由出入高大人的书房。
薛宝琴便有意接近那个良妾。
这位良妾出自江南甄家,虽然是旁支,但背后有着甄家支持,便是高夫人都不敢为难她。
这这位甄氏一无所出且不喜欢管理后院内务,这才让高夫人不至于太过忌惮。
薛宝琴道:“我与那甄氏接触后,发现甄夫人对甄家和高家都存着极大的怨气。甄氏虽然是高大人的妾室,但两人从不同房。仿佛甄氏只是甄家与高家联系的一个纽带。”
薛宝琴:“大人,我想着调查一下这个甄氏的过往,说不得她是我们攻破高家的突破点。”
贾环点头:“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兄妹了。”
他笑着对薛宝琴道:“这一次记你一功,好好干,陛下不会亏待你们的。”
两兄妹忙起身给贾环行礼感谢。
贾环右手抬起压了压,两人坐回椅子上。
正事说完了,贾环八卦心起,问起了薛宝钗的婚事。
“之前便看你在为你堂姐选择成亲对象,现在可有人选了?”
薛蝌点头:“已经有人选。”
说着将人选告诉给贾环。
那人是薛宝琴的未婚夫的同窗,才学不下于薛宝琴的未婚夫。
只是上一次的科考,这人的长辈去世,这人要守孝,没有参加科考,如今不过是个举人。
但以其才华,下一次科考,一定能够金榜题名。
有未来妹夫推荐,再加上薛蝌亲自调查了这人,发现人品学识都不错,便推荐给了薛宝钗和薛姨妈。
薛姨妈只觉得那人不过一个举人,配不上自家女儿,她还想着让薛宝钗嫁入荣国府。
但薛宝钗已经将荣国府视为了洪水猛兽,哪里还愿意嫁进去?
她很满意薛蝌帮她挑的人选,现在只是举人又如何?
堂妹夫不是说了吗?
以那人的才学,必定能够得中进士。
之后自己也能够成为官夫人。
只要夫君努力,五品不是问题,到时候自己就跟姨妈一个品阶了。
这不比嫁给贾宝玉这个没有继承权又不喜欢读书入仕的好多了?
薛宝钗坚持,薛姨妈也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了这桩亲事。
薛宝钗怕王夫人作梗,从蘅芜苑中搬了出来,回到了京城中的薛家,等着跟男方过六礼。
六礼过了一半,荣国府的人才知道薛宝钗另外与人结亲了。
王夫人生气不已,跑来找薛姨妈质问。
薛姨妈哀怨:“姐姐,宝钗年纪不小了,你这边又确定不下来,老太太还坚持让史家那丫头对宝玉的妻子,我这不没有办法了吗?总不能让宝钗一直等着,成为老姑娘了吧?到时候,你们选择娶史家丫头。那宝钗还能再找到好人家吗?”
王夫人恨恨地道:“我说了,会让贵妃娘娘赐婚。”
薛姨妈叹息:“姐姐,你就你别糊弄我了。蟠儿都打听清楚了,后宫的娘娘中只有太后和皇后才能够颁下懿旨,其余皇妃是不能颁旨赐婚的。”
王夫人这个无德无才的后宅女子哪里会知道这个,惊讶地道:“怎么可能?娘娘不是经常颁旨来府中吗?我们一家子去清虚观打蘸,也是奉了娘娘的懿旨啊。”
薛姨妈:“那是口谕,不是懿旨。”
王夫人依旧不懂口谕跟懿旨的区别,薛姨妈其实也不懂,两个人说了半天,倒是将薛宝钗另与他人结亲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最后王夫人晕乎乎地离开了薛家,回到荣荣禧堂后才反应过来。
但她也不可能再走一趟薛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