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宫有福 > 第69章

东宫有福 第69章

作者:假面的盛宴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1-19 00:49:02

69.第69章

69

所谓文武不相通, 这句话也不是没道理。

也是,马协领是武将,没有当过考官, 自然不知贡院里真正情形。

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把方法用尽了, 可以这么说,把防止舞弊做到无所不用其极。

严格搜查士子是其一。宣布派往各省考官的圣旨是由皇帝直接发下, 接到旨意后, 所有官员不得回家, 不得在京中逗留, 直接有车送你赶赴当地。而地方上, 在考官没到达之前, 根本不知这一次考官是谁,也是其一。

看似这样防范已经做得不错了,其实并不。这样防不了考官身边的下人,考官是被限制了, 但下人还能往外通消息。

于是考官在赶赴当地后, 不准在他处逗留,直接入贡院。从入贡院这一刻起, 到开考之前,考官都是被锁在贡院里的,外面派重兵把守。

其中考官又分外帘官和内帘官,内帘官就是正副两名主考官,及数位同考官, 主考官负责出题, 同考官负责阅卷。而外帘官则负责处理考场事宜,其中又有印卷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等等。

内外帘官不允许接触, 外帘官到后,内帘官就必须入内堂,由提调官封门。

而监临官和提调官又独立于内外帘官之外,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考题是现场出题,拿到考题后,印卷官直接在贡院里印卷,再由派卷官派发给考生。

等考生做完考题,交卷时,受卷官和弥封官要当着考生的面进行弥封糊名,然后拿到誊录所,由誊录官抄写成朱卷。

之后朱卷送往内帘处批阅,考生所写的墨卷则进行封存,这是防止有考官通过认字迹来进行舞弊。

所有朱卷在送到内帘后,主考官和同考官是没办法个人决定谁批阅谁的卷子,而是要进行抽签,抽到哪个签就批阅哪捆考卷。

先由房考官,也就是同考官阅看。每房之间会互换卷两到三次,房考官阅看完再推给主考官,主考官若是觉得可以,便取了。

同时,为了提防考生和外帘官勾结,所有和考生能接触到的外帘官,例如受卷官是普通兵卒,而弥封官则选用各地县衙的小吏,双方互相监督。

这期间,内外帘官的一举一动,都在提调官带人监督之下,通常提调官都会选一个和文官不太对付的武将担任。

而充斥着整个贡院各个角落的号军①,也是由大字不识一个的兵丁们充当。他们是最好的眼线,因为他们抓到一个舞弊的,不光奖银,还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升官。

所以说,各种制衡制约无处不在地存在着贡院的角角落落里,每个人都被防范着。

这些马协领不知道,但并不代表卫傅不知道。

曾经他和太傅先生们议过这些事,他知道他在贡院里碰到认识他的人可能性不大,因为到时他面对最多的,可能就是一些充作号军的军汉,以及由地方举人充任的监临官。

除了他要躲着些提调官。

可当卫傅拿着座号,找到自己的号舍后,他放下心来。

他的号舍处在边角位置,这地方距离提调官所在地方的很远。

不过他决定了,不管提调官可不可能认出自己,他都要躲着些对方。

一切等考完后,自会见真章。

.

不提卫傅在贡院里的情形,另一边等贡院大门关闭,福儿他们也该收摊回家了。

所有人都累得不轻,尤其是福儿,但她还是没忘,把答应好的牛肉丝送给那些搜子和兵丁,并把摊子上剩下的所有吃食,都送了出去。

不过也剩没多少就是,就剩了点面糊和鸡蛋,她做成饼都送给了那些兵丁。

回到家后,大家狼吞虎咽吃了些饭,然后就迫不及待等着福儿算账了。

可福儿忙着呢,大人吃饱了,还有奶娃子要奶。

大郎已经够听话了,今天一天跟着她在外面,也没吵也没哭。

她抱着儿子,一边给他喂奶,一边亲了亲他额头,嘴里跟儿子说着话,说爹爹过两天就能回来了,一边在心里盘算今天大概进了多少银子。

其实买进的肉菜面都有数,大概能卖多少钱,她心里还是有谱的,但还要算了账才知道。

把大郎喂饱后,福儿把孩子交给二嫂抱会儿,她则去了外面的车上,把一个箱子扯了下来。

她抱着箱子,来到堂前,把箱子放在桌上。

“都在这了,娘你去找点麻绳来,咱们边数边串。”

箱子里最多的是铜钱,其他就是些碎银子和银锭子。

想也知道,能来考乡试的,不说不差钱,也比普通人家要富裕些,牵扯上三年一次的大比,自然比平时要舍得花钱的多。

福儿没算今天入贡院的有多少考生,但卫傅帮她估算过,说建京已经算是科考贫瘠的地方,但由于下辖范围广,三千人应考是有的。

这个结论不是他凭空估算,而是根据他以前看过礼部各地方统计的人数得知,每一科建京应考人数都没有低过三千人。

就按三千人算,按每人五十文计,三千人也有一百五十两。

可等一家人把所有铜钱都串好,再把碎银子过称,加起来算了算,竟有四百五十多两。

算完后,所有人都傻了。

因为福儿之前就跟他们口算过,说应该有两百两,所以大家心理预期数就是两百两,那这多的又是从哪儿来的?

还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牛肉丝和牛肉酱你是不是没算?”二哥提醒道。

福儿这才想起,她忘了算这个。

这两样东西看着没做多少,但也买了一两百份,牛肉丝贵点,牛肉酱便宜些,但加起来也不少钱了。

还有她按每人五十文来计,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光买一份蒸面就不止五十文,大多数人都是买了两份,要么还买了饼,所以按一百文计才合适。

不管多少,总之钱进了兜,就是自己的。

本钱大概花了不到五十两,也就是说有四百都是纯赚的。

王兴学可惜道:“这生意真是好,就是几年才一次。”

福儿笑道:“哥,你忘了他们要考三场?”

对哦,三天一场,出来后,次日再进场,然后又是三天,再出场进场,也就是说这生意还能做两回。

“瞧我这记性!”

其实也是李四影响的,因为李四之前做的最多的就是院试府试,但乡试不一样,是一共九天,考三场。

“那咱们都赶紧回去好好歇着,这两天做好准备,三天后再去。我觉得那炉子可以改改,锅再换个大点,免得爹和爷总跑……”

王兴学操起心来,一边跟福儿说,一边跟大哥商量。

福儿提醒道:“二哥,你别忘了,咱们这生意卖的就是点子,因为咱们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你能进场,别人也能进场,我猜三天后,肯定有人仿咱。”

一听这话,顿时宛如一盆冷水浇到了王兴学头上。

卫琦捏着拳头道:“我们这么辛苦才赚这点银子,谁敢抢我们生意,小爷我揍不死他。”

福儿又被他逗笑了,今儿她被这小子逗笑好多次,之前包着花头巾,像个小老太似的,在人群里鬼鬼祟祟穿梭,现在又做出这副熊样儿。

“你给我边上去,碰上事要动脑子,而不是动拳头,你什么时候跟你哥学学。”当嫂子的叉腰教训道。

当小叔子的顿时不说话了,他知道他吵不赢福儿。

“那想个什么法子?”

福儿思索道:“降价是不可取的,你能降,别人也能降。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优势,一是跑在了人前面,之前买过咱家吃食的,若吃得好,二回肯定还来。再来,就是咱们的花头巾了。”

她的目光落在旁边柜子上那几块花布上了。

“花头巾?”

“所以我才说让你们把自己弄得扎眼点,让人容易辨认记住,下回人家若买,肯定还找花头巾。”

经此一言,几个男人才发现,原来我妹子/福儿这么有先见之明。

实则这真是阴错阳差,福儿这么捎带一句,不过是怕两个哥哥事后找自己算账,毕竟堂堂七尺大汉,头戴花头巾,实在有点那啥。

话不多说,都累了一天,自然各自回去休息,有什么法子明天再说也不迟。

.

说是乡试考三场,每场考三天,其实三天是把入场点名那一天也算上了。

所以第一场结束时间,应该是初十那天太阳下山之前。

八月十一第二场,依旧是点名入场,八月十三傍晚之前出场,八月十四考第三场。

当然你要是提前交卷也可以,提前出场提前回家休息,到时间再来点名入下一场即可。

卫傅每次都是把题先写在稿纸上,逐字逐句检查,觉得可以了,再誊抄到考卷上。

他不会太早交卷,也不会太晚,每次都是交卷的人多起来,他便也交卷,是时混在人群里一起出贡院,如此一来就不扎眼了。

八月十一这天,果然不出福儿所料,之前卖鞋帽笔墨砚台的小摊贩,今日都卖起了吃食。

而且卖得都是跟她家一样的,反正从表面看去都是蒸面,只是细看有些差距。

一来是色泽不一样,毕竟做饭的手艺,有人好有人差。再来就是用的面不一样,对方大概不会做碱水面,所以做的是他们当地的蒸面。

这种蒸面其实也能吃,就是放凉了会坨在一起,但是这点弊端一时半会是看不出来的。

再来就是放的肉不如她家的多。可架不住人家卖得便宜,她卖五十文,人家卖四十五文。

到了地方后,发现竟是这等场景,可把王兴学几人气得不轻。

也就福儿不慌不忙让他们别生气,还赶紧去兜售要紧。

事实上,福儿料想的没错,这次花头巾真立功了,因为去人群兜售,那么多人,谁认识谁?但大家都记得之前那场的花头巾,所以大多还是买福儿的蒸面。

但轮到考生进场时,选择多了,看到别家便宜,自然就有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宁愿捡便宜点的买。

这中间还生了两场事。

一是买鞋帽笔墨的都改成了卖蒸面,只有李四顾忌着王兴学没跟风,今儿李四的生意出奇好。

再来就是有别家小摊上的蒸面,因弄得不够零碎,又沾成一坨一坨的,搜子不让过。

本来搜子容忍福儿那个小摊,就是因为对方做得让人没得挑,又会做人。现在弄成这样,若还让过,被人检举了,就是他们丢差被罚了。

还警告对方,若还弄成这样,这些吃食就不用再卖了。

那家小贩忙把蒸面弄得稀碎,本就是仿人的,以为不过是个蒸面都能做,谁知这里头窍门太大。

考生们再是不挑,就为了填饱肚子,毕竟都是要花钱的,花钱吃你这,我还不如啃干馒头呢。于是福儿的生意虽被抢了一些,但也没有抢多少。

当晚回去盘账,只卖了三百多两,不如第一场,但还是大赚。

这一天卫傅没有来小摊上帮忙,在家休息到下午,又来入场了。

之后第三场与之前没什么差异,就不细述。不过有些考生之前图便宜买了其他家的吃食,后来觉得不好吃,这一次福儿的生意倒又回升了一些。

.

就在福儿忙着赚钱,卫傅忙着乡试,贡院之中后堂内帘之处,一众考官们也在紧锣密鼓地阅卷中。

放榜日在九月初二,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半个月的时间阅卷。

半个月的时间看似挺长,实际上要阅完几千份考卷,还是挺紧张的。

九月初一,所有考卷都一一阅审完毕,且考官们也把名次排出来了。

建京不是科举大省,每次额定也就取五十人。

五十个名次排完,接下来是填草榜,考官会依名次在草榜上填写被录取的考卷红号。

草榜填完后,接下来是内外帘官齐聚拆卷。

在监临官和提调官的监督下,将朱、墨卷逐一核对正确无误后,拆开弥封,在朱卷写上考生的姓名,墨卷写上考生的录取名次,最后才是依照名次将考生姓名、籍贯填写在正榜。

拆到头名的考卷时,有人静默了一下,因为此考生的姓名莫名让有些人眼熟。

卫傅?

卫乃国姓,但不意味除了皇家外,就没普通百姓姓卫了。

觉得眼熟的也就那么一两个人,毕竟前太子的名讳也不是每个官都知道的。

静默和猜疑就持续了一下,因为此时副考官何有道拿着头名的考卷笑了起来,说是早就看出此子非池中之物。

所以——

就是同名而已?

只有主考官苏懋的目光闪了闪,道:“若是无误就赶紧填上吧,大家也辛苦了这么久,等会儿本官做东,邀诸位赴宴。”

“无误,当然无误,本官来填吧。”

何有道站了起来,神色喜悦地从身旁一名考官手中接过了朱笔,在正榜第一填下了‘卫傅’两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