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东宫有福 > 第36章

东宫有福 第36章

作者:假面的盛宴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1-19 00:49:02

36.第36章

36

这一番话让一众大臣面面相觑起来。

有人道:“你说先皇曾属意改立你为太子, 就是先皇属意了?宣王你未免太自作多情。”

此人言语如此生猛,让众人不禁看了过来。

是忠武侯,也是元丰帝的亲舅舅。

如今元丰帝已死, 忠武侯与他这等关系,自然也活不成, 昨儿骂宣王最狠的也是他,可惜是个酒囊饭袋, 身子骨早已被酒色掏空, 骂两句歇三下, 此时看似义正辞严, 可所有人都看得出是色厉内荏。

宣王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 让身旁侍卫递给了人群中稍显比较冷静的大臣。

对方看了下后, 对其他人道:“是写给乔首辅的密函。”

密函是宫里密函的式样,看信封及其中纸张,也是有些年头了。打开一看,正是先皇的亲笔, 其上还有先皇的小印。

信是写给乔首辅的, 其中所商议的正是改立太子之事,也确实有提到打算改立宣王为太子一事。只因太子还未被废掉, 只兼带着提了一句,大多说的是让乔首辅联合朝臣,以及注意太子党羽之事。

这位乔首辅,姓乔,名其章。

乃先皇心腹, 如果算上元丰朝, 算是三朝元老。只可惜晚年未得善终,元丰帝登基后没多久, 就受朝中党派攻讦,饮憾告老,最终死在了还乡的路上。

此事虽过去了十几年,但朝中依旧有人记忆犹新,当年元丰帝登基时,朝堂上乱了一阵,被攻讦抑或是落马的朝臣不在少数。

若宣王此言为真,这封信也是真的,那么当年乔首辅为何突然提出要告老,也就不难理解了。

信在数个大臣手里传递,最终又回到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孟河手中,他捧着信,老泪横流,道:“没想到恩师当年竟是因此才……”

众人这才想起,这位孟阁老当年正是那位乔首辅的学生。

一时间,殿中寂静至极。

只有忠武侯还在跳嚣说这信是假的,一切都是宣王胡编乱造,说宣王弑君,如今先皇和陛下都死了,自然黑白由他说。

他甚至还要上前去抢那信,被宣王身后的侍卫制服在地,又将其拖了出去。

这一番局势转变让人目不暇接,孟阁老说出那番话,显然是默认了宣王所言。可此事到底是真是假,众大臣心中依旧有疑虑。

毕竟他们这些人多年来在朝为官,见过太多太多的事,此事如若造假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宣王伪造出一封书信,再把孟阁老埋进来当钉子即可。

“那宣王你是怎么拿到这封信的?”有人道。

此人也提出了异议,但言语之间比方才忠武侯要客气了太多。

“此信是乔家人送到本王手中的,当年乔首辅病死在还乡路上,临死之前怕家人受到牵连,让乔家人将此信送到了本王手上。若各位大人不信,本王可命人把乔家当年经手此事的人送来,不过人不在承德,恐怕要等些日子。”

宣王说得风淡云轻,似不惧任何异议。

可不管众人心中是否还有疑虑,此时也不敢当面道出。

“孰是孰非,本王皆已道明,还望诸位大人提早做出决断,以免横生是非。”

说完,宣王便走了。

大门再度被关了起来,不过在被关闭之前,有人送来了许多白面馒头,和一些清水,还有两个马桶。

这简直是解了众人之急,大门一被关上,就有人急不可耐地提着马桶,寻了一处无人的宫室。

被关的这一天两夜里,饥渴也就罢,便溺是最大难题。

开始还有人觉得有辱斯文,不肯随地小解,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找了间空的宫室解决。

可小便能解决,大便又该如何,这马桶送得当是急时。

等这群蓬头垢面衣着凌乱的大人们解决完问题,又捧上清水和馒头,有人还在嫌弃自己没净手,有的已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暂时解了饥,也有精神说事了。

有人问道:“这种情形,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有人下意识往孟阁老望去,显然还忌惮他有可能是宣王的人。

一番犹豫,几个人去了一旁商议,有人坐在原地只管填饱肚子,其他暂时不多想,孟阁老身边也聚了几人,在问他该怎么办。

孟阁老看了看手中馒头,苦笑道:“怎么办?本官也不知,不过宣王显然没给我等选择其他的余地。”

别看宣王似乎对众人很和善,还给他们送了所需之物,可人还是关着的,显然没打算放他们出去,临行前又说了那么一句话。

提早做出决断,什么决断?

免得横生是非,什么是非?

宣王显然深谙棒子加大枣的道理,先给出你们转为效忠我的理由——如果先皇暴毙,真与元丰帝有关,说明其得位不正,宣王有先皇属意,诛杀元丰帝,不过是匡扶正统。

不管是从人情,还是从大义都能说过去。

众臣转为效忠他,自然算不得是乱臣贼子,也不算是为保性命,投靠叛王,不会让众人在名义上有损。

要知道为官者最重清誉,谁也不想遗臭万年,被记在史书上被人口诛笔伐。

所以理由给了,威胁也来了。

若是他们不识趣,宣王不介意关他们一辈子,或者直接让他们枉送性命。

孟阁老说出的话,其实所有人都在听。

这其中道理,他们自然也懂。

“就是不知京城那如何了?咱们被关在行宫,想必行宫和承德都尽在宣王掌握中,就是京城……”

“你们忘了宣王是从何处来承德的?”

京城。

六部五寺中,大半高官都跟来了承德,少部分和底层官员留守京城。若太子没被擒也罢,偏偏皇后和太子皆被擒,京中群龙无首,恐怕要讨伐宣王都不能。

宣王既能拿出这等说辞,来说服他们,自然有一套说辞留给京城那边。毕竟看宣王架势,显然不打没把握的仗,既然出手了,肯定不会留有疑虑。

“那咱们不是只能……”

剩下的话此人未说,但都明白什么意思。

一时间,连手中的馒头都显得淡然无味。

.

宣王从宫殿里出来,一名身穿蓝色袍子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此人正是承德总兵狄锟。

与宣王粗犷的长相不同,狄锟面白消瘦,长眉细目,下巴上留着一络胡须,看着不像个行伍出身的总兵,倒像个谋士。

“王爷觉得这些大人们何时能服软?”

‘大人们’三个字被狄锟说出了几分讥讽的意味,不过自古以来,文官武将都是对头,如此倒也不稀奇。

宣王不问反答:“你觉得?”

狄锟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道:“这些文官向来注重官声官誉,哪怕心里已经服了,面上还是要装一装的,最好能探探其他人如何,若有人提前开了头,他们自然借坡下驴。”

“既然如此,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狄锟也没拒绝,反而显得很有兴致:“王爷放心,交给属下保准他们三日内跪下高呼万岁。”

宣王道:“别直接上手,这些人本王都还要用,而且你既知道他们注重颜面,便要提防他们被羞辱后鱼死网破,虽本王不怕他们鱼死网破,但未免节外生枝。”

“属下知晓轻重,保准不上手让他们乖乖服软,只是王爷打算何时回京城?”

宣王略微沉吟一下:“蒙古那些部落还没处理,等本王跟他们谈完再说。”

“那皇后和太子……”

宣王就知道他跟自己说了这么多,别有目的。

“如今提这些事为时尚早,先把大事办了再说。”

说完,宣王便匆匆走了。

对于王爷要去哪儿,其实狄锟也能猜到。

如今木已成舟,大局定了一大半,王爷的大事指日可待。就是皇后和太子,显然王爷没有要处理两人的意思。

可这件事他不能提,提也不能多说,不然恐怕王爷就要跟他翻脸。

狄锟苦笑两声,匆匆也去忙了。

.

烟波殿中,皇后看着跪在她面前的晴画。

“所以你一直是他的人?”

晴画抖了一下,匍匐在地,没有说话。

晴画并非皇后从黎家带进宫的人,本身便是个宫女,早年她初为太子妃,地位不稳,偏偏她嫁进宫后没多久,又有两位良娣入门,便是如今的德妃和贤妃。

二人多有针对,斗得也是如火如荼,皇后见晴画忠心耿耿,也算替她办了不少事,遂将其视为心腹,倚以为重,一用就是这么多年,待她几乎与迎春无异。

直到前夜惊变——

那晚元丰帝回皇帐后,命人来召皇后。

元丰帝这时候召她,召她去做什么,不言而喻。皇后表面平静拒了,实则心里被恶心得难受,便没睡着。

之后外面生乱,皇后正让人去问问怎么了,突然就晕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她竟回到了烟波殿,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宣王叛乱,杀了元丰帝。方才宣王过来,在他与晴画言行之间皇后瞧出了些许不对,联想到那晚她突然被人打晕,一番逼问之下,才发现晴画背后另有其主。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宣王。

怪不得宣王总能知道她许多事,怪不得她遇见什么难题,宣王总能很快知道,原来是她身边出了个内鬼。

“你好,你可真好,你罔顾本宫信任你一场!”

迎春着急地眼泪直流,看看皇后,再看看视为姐妹多年的晴画,不知该说什么好。

晴画匍匐在那,哭得肩膀抖动。

“奴婢不辩解,当年奴婢在明妃娘娘宫里服侍,明妃娘娘仙逝后,奴婢回了六局,后来娘娘嫁进宫,奴婢便去了娘娘身边。奴婢确实受宣王殿下所命,传消息给他,但奴婢这些年从没有做过任何不利于娘娘的事,也没有存过想害娘娘的心。”

明妃乃宣王母妃,早年病逝。

“……当年娘娘初入东宫,奴婢帮娘娘办了几件事,其实那几件事何尝是以奴婢之力能办到的,都是奴婢动用了明妃娘娘和宣王殿下留在宫里的暗线……”

孰是孰非,现在已经说不清了。

晴画的来历确实有问题,但她确确实实没做过有害皇后的事,甚至立了不少功。可她的到来却带着目的,还瞒了皇后这么多年。

“你走!走!”

晴画站了起来,擦了擦眼泪,又曲膝行了一礼,方低着头下去了。

出去的时候,正好撞到宣王。

皇后看见宣王,冲了过来。

“本宫要见太子!你让本宫见本宫的儿子!”

宣王看了晴画一眼,又瞧了瞧放在案上丝毫未动的膳食。

“娘娘还没用膳?”

迎春不敢说话,晴画低了低头,又摇了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