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杀破狼 > 第027章 中原之行(二)

大明杀破狼 第027章 中原之行(二)

作者:张涛1985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42:29

第027章 中原之行(二)

第27章 原之行(二)

“李定国、李来亨,你们两个来说说看,为什么会有人造反”看着这一路灭绝的人迹,张振岳回头问道。

“因为官逼民反呗!”李来亨答道,而李定国也跟着点点头,看来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张振岳并没有立刻反驳他们,因为貌似无论后世还是今生,大家对于造反的原因都是这么理解的,农民起义更是被放在了褒义的这一面。

但是后世一个门户站做了一个有关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的极品调查,所谓的农民起义,其真正的发动者大多并非农民。

从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到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等12次著名农民起义,起义领袖稽考职业者有35人,其真正农民出身者仅有3人,占.5%,且无一人是最初领导者。

从秦帝国建立至宋王朝偏安江南的1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农民充当起义领袖。公元113年,商人钟相掀起起义,尔后渔民杨么接过造反大旗。倘若将农林牧副渔皆列入农民职业范畴,所谓农民起义直到南宋才出了第一位勉强算得上“农民”的起义领袖。

实际上,农民起义大多由吏员、商人、军人掀起,起义领袖6%皆为此三种职业出身。如,陈胜、吴广是屯长(军人)出身;黄巢是盐商出身;李自成则是驿卒(传递公的小吏)出身。

小吏、商人地位较低,却掌握大量资源,长期在民间活动,易于经营自己的势力。此外,他们见多识广,知道如何仿效朝廷体制。加之知识分子的参与,常常能使“起义军”迅壮大,如刘邦、朱元璋分别有了张良、李善长等协助,才终得天下。

历代起义,不乏因天灾致饥民走投无路而冒险起事者,如王匡、王凤的绿林军。洪秀全起事原因之一,也是广西大旱。还有许多参与者则是被裹胁进来的。李秀成说:“凡拜上帝之家,房屋俱放火烧,故而从他。”这些人无家归,没了退路,只好跟着死心塌地造反。

官吏、军人掀起的起义自然不会以农民利益为核心,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透露出其追逐功名富贵的目的。

张振岳决定好好给身后这两位年轻人上一课,让他们明白所谓农民起义的本质。

“你们说得多,确实是官逼民反,没有比咱们大明子女更温顺更好治理的了,就这样还搞出这么大的造反人群,要说没有官逼的因素那就是假的。”张振岳开口第一句话就让李定国和李来亨很是意外。

“但是,我有一句话,造反之后,这个民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了?如果是好过了,咱们千里无人烟是个怎么回事?”一句话,就把李定国和李来亨问住了。

李定国想了一下还要反驳,张振岳抬手道:“定国肯定要说这是因为官兵镇压的结果,其实扪心自问,这看起来有些道理的话是否真的站得住脚。我二弟,也就是你们的恩公萧严,他过去和你们一样,也是主张造反有理的,但是这些年他南征北讨,看到了太多的人间惨剧,对于造反就不那么认同了。实际上,就算没有朝廷兵马镇压造反者,这老百姓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你们想想看,大家安居乐业的前提是什么?是造反吗?不是,是安定的环境,如果大家连生命的得不到保证,他们如何发展。你们也都曾在流贼军混过,这些流贼曾建立过什么安定的环境?奸**女有吧!杀人越货有吧!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有吧!他们根本就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陕西的农民活不下去了,造反是没办法,但是他们杀入河南,河南百姓何其无辜,最后同样活不下去的河南百姓还不得不冒着杀头的风险加入造反的行列。”

“如果真的是官逼民反,招安的时候为何不降?招安之后为何又反?就说你吧,你过去跟过的张献忠,这是个什么玩意?打不赢就接受招安,一旦过了关就再度扯旗造反,祸害天下。这个时候的造反者已经不是什么官逼民反,而是他们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们要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军队,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女人,这是私欲。”

看着已经陷入沉默的李定国和李来亨,张振岳继续道“这就是咱们的悲剧,大明的体制注定了官逼民反是有能的,毕竟官员是朝廷任命的,你让他对百姓负责任,善待百姓根本就没有制度上的保证,有的只有道德的约束。而人都是自私的,这点朝廷的官员和流寇不会有半点区别,所以道德的约束力对于手握生杀大权的人而言几乎是以忽略不计的。除了造反,百姓连和朝廷沟通的渠道平台都没有。最悲剧的在后面,要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就只有两条路,第一是杀光造反的,第二是朝廷被推翻,造反者成为统治者,开始新一轮的治乱循环。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真实情况,实际张献忠也好,李自成也罢,这么多年的征战,他们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了,你们和他们有私,我能理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若是因此罔顾天下苍生,罔顾民族利益,那是遗臭万年的。”

李定国和李来亨对视了一眼,最后一起向张振岳点了点头。。。

或许是所谓“近乡情更怯”的缘故,离襄城越近,张振岳反而有些不安了。

其实当年兄弟三人得罪的那位东林党正人张少宽前几年已经死了,建奴入寇山东的时候,这位还在位子上。当时被派往督军,怎奈手底下的兵丁个个畏敌如虎,吃粮比猪都积极,杀敌是半点兴趣都欠奉。最后夹在朝廷和军队之间的张少宽因为害怕崇祯皇帝问罪,天天口服大黄,慢性自杀而亡。

所以真正让张振岳不安的,是这十几年大李庄、襄城究竟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