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猛将雄兵 > 第三十五章 青州黄巾

三国之猛将雄兵 第三十五章 青州黄巾

作者:树下黄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2:27:16

第三十五章 青州黄巾

李峰召集诸将议事,道:“据密探来报,王允被杀,吕布战败,天子已经落入李傕、郭汜二人手中。”

郭嘉出言:“主公可是想兵发长安,迎奉天子?”

“正是如此。”

郭嘉劝道:“主公之言甚善,然此刻并非迎奉天子的最好时机。”

“此言何解?”李峰疑惑。

郭嘉细细分析道:“原因有五:一来李傕、郭汜二贼虽与吕布连场大战,损失惨重,可是仍有四五万人马,实力尚在我军之上,取胜不易。二来,董卓虽死,可麾下飞熊军,西凉铁骑俱是当世雄兵;如今这等精锐尽在李傕、郭汜二贼手中,欲击败二贼,难上加难矣。三来,曹操,袁术等辈手下也不乏智谋之士,我军若要迎奉天子,他们岂会坐视不理?袁术尚且不说,曹操定然会派兵抢夺,那时我军腹背受敌,其势危矣!四来,就算我军击败李傕、郭汜,万一二贼一不做二不休,横下心来弑君;那时,我军不但徒劳无功,还有可能会背上逼死天子的恶名。第五,如今青州黄巾气势汹汹,嘿嘿,主公难道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李峰一惊,他只注意到了迎奉天子的好处,却没想到其中竟有这等凶险。

“不愧是三国一流谋士呀,对局势细查入微,了然于胸。”李峰心中暗赞:“好一个颍川郭奉孝!”

“青州黄巾看似是毒药,实则却是一块大肥肉!”陈宫出言道:“这是上天给主公送来的礼物,不可轻忽!”

“嗯。”李峰点头称是,心中却想到曹操击败百万青州黄巾,择其精壮,编为青州兵,威震天下。从此实力大增,有了与袁绍争雄的本钱。

站在一旁的荀彧忽道:“我侄子荀公达已去投奔曹操去了,以他和戏志才的眼光,是绝不会放过青州黄巾这块肥肉的,李将军小心了。”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军师,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出任中军师,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李峰暗暗心痛,天天都在挖曹操的墙角,结果还是漏了一条大鱼,唉!

(曹操墙角画圈圈:“你丫的可够无耻的,都挖了这么多了,还不满足,真打算一个都不给我留呀!”)

(李峰:“……”)

随即一喜,荀彧出言提醒,看来已经隐隐有认同自己的迹象了;想来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这荀彧也跑不了!

“仲德兄,不知你可有妙计?”李峰见程昱在一旁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遂问道。

程昱睁开眼睛,拱手道:“青州黄巾的确是一块肥肉,可是却不是一块毫无还手能力的肥肉;若是攻伐不当,可能反被蹦了牙也说不定!”

李峰细细回想青州黄巾的资料,深以为然。

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但是,青州黄巾军没有受到大的损失,各地起义军残部纷纷来青州集结,便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军”。青州黄巾军在青州经营数年,采取“且战且耕”的政策,实力大增。随后又运动作战,转战于青、兖、冀三州之间,击败北海相孔融,杀掉济北相鲍信,消灭了兖州刺史刘岱的主力,发展到百万余人,最后集结于兖州地区。

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作战勇敢,但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辎重尽失,后勤补给极端缺乏,所谓“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抄掠为资”,而且还带有大量的家眷,行动不便。起义军的根据地是青州,而此时,袁绍部将臧洪与公孙瓒部将田楷正在青州大战,人民群众纷纷逃离青州,所以,青州黄巾军已不可能再回到青州安居养息,屯田生产。

一百万人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一百万只猪,也不是那么对付的,何况是一百万劫掠成性,凶悍异常的黄巾贼!

郭嘉道:“主公,我军仅有三万人马,还需留下至少五千人守城,防止刘繇老贼反扑或是袁术,刘碑辈趁火打劫,可用兵力不足两万五千,若是硬拼,根本毫无胜算。”

李峰细细思忖,暗自赞同。

郭嘉又道:“黄巾贼人数众多,后勤压力极大。在与公孙瓒一战中辎重粮草损失殆尽,不得不以劫掠充饥,这正是我军可利用的地方。”

“利用?不知可有详细的部署?”听了郭嘉的分析,李峰眼前一亮。

郭嘉笑道:“说来也简单,不过是恩威并施罢了。一面令张飞将军,太史将军调集重兵狠狠的打击黄巾贼的士气,另一方面用土地,粮米等优厚的条件诱降,如此,青州黄巾可定。只是……”

“只是什么?”李峰追问。

“只是要提防曹操横插一杠子,毕竟青州黄巾军如今屯聚兖州,离曹操的地盘更近一些。”

李峰豪气顿生,道:“那好,咱们就和曹黑子比一比,看看谁更有手段!”

言罢,诸人相视大笑。

分隔线

曹操现在很郁闷,李峰那厮又抢先了一步。

方才,曹操正与麾下众文武商议出兵攻打黄巾,结果却收到战报,李峰的汝南军已经和青州黄巾交上手了。

你说曹操能不郁闷吗?

想当初,曹操刺杀董卓失败,正打算传檄天下,号召诸侯讨伐董卓,结果被李峰抢了先,轻轻松松抢去了大义的名头;如今去降服黄巾,又被李峰抢了先,据探子来报,李峰已经诱降了一支约两万人的黄巾小部队。

“难道李峰这厮真是我命中的克星?”曹操忍不住想到。

不过他随即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快快出兵才是正途。

“夏侯渊何在?”

“末将在。”

“我命你为先锋,领兵一万前去讨伐黄巾贼,记住了,要把黄巾贼众往陈留方向驱赶。”曹操脸色严肃,语声慎重。

“遵令。”夏侯渊不敢怠慢,急忙回营,准备领军出征。

曹操不愧是历史上一统北方的霸主,当机立断,行事果敢;此刻派夏侯渊作先锋,正是知人善用。

这夏侯渊有个外号,唤作“神行将军”。人言之:“神行将军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意思是说,夏侯渊是神行将军,三天能行军五百里,六天能行军一千里。

现在交通发达,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应有尽有。别说三日五百里,六日一千里;就是三小时五百里,六小时一千里也不在话下。

三国时期可不比现在,既没有铁路,有没有高速公路,就连现在乡镇间随处可见的水泥路也没有。行军打仗,少不得要翻山越岭,渡江过河;在这等情况下,夏侯渊能日行约一百七十里,堪称奇迹!

别的不说,就凭行军神速这一点,名将之称,夏侯渊当之无愧。

分隔线

“曹操出兵了,”张飞看着手中的密报,对太史慈说道:“领军先锋是号称‘神行将军’的夏侯渊。”

太史慈苦笑:“必须加快速度,军师说已经有部分青州黄巾动摇了,正在和公台先生争执投降条件。”

“夏侯渊行军神速,必须想办法拖延拖延,”张飞皱眉道:“可是又不能和曹操直接翻脸,难办呀!”

太史慈闻言点头,正商议间,一副将忽出言道:“小将倒是有个笨法子,也不知管不管用。”

张飞视之,乃是太史慈麾下第一猛将程天(书友啊阿吖胡友情客串),此人原是太史慈旧部,在寿春一战中,随太史慈一同断后,力竭被俘;后来见太史慈降了,他也跟着投降。

张飞大喜,急问:“是什么法子?不妨说来听听。”

程天也不卖关子,指着地图说道:“将军请看,夏侯渊领兵而来,平河是必经之路。这条河是淮水支流,水势湍急;我军只需将平河上的所有木桥全都烧了,就可以争取到更多时间。”

张飞眼前一亮,一拍桌子道:“好,就这么办;把桥都给我烧了,看看夏侯渊这厮能不能飞过来!”

分隔线

书友们,青州兵的老大是谁呀?反复查资料,就是找不到,郁闷。是不是张燕?可是张燕好像是黑山贼的老大呀!求助,请知道的书友书评区留言,谢谢了。

朋友们若是有好的情节和创意,不妨在书评区建议楼留言,老狼会仔细看的,如果合理,也弄进书里,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最后,请朋友们多多支持,谢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