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98章 忠心换枪

一品权相 第98章 忠心换枪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98章 忠心换枪

听到王爷刘耀辉表态,杨继业忙道谢了。然后东拉西扯的,虽不说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却也没有告辞的意思。

王爷刘耀辉这几天也清闲下来,也没有赶人,只是,与一个少年座谈,刘耀辉多少有些不适合。

“王爷,前几天在家里,偶然有念头,写了几句。想请王爷斧正。”

“杨咏石,你诗才绝顶,我可不敢评置,吟赏一番,倒是求之不得。”

“王爷过谦。”杨继业说,“在家里,见石阶边有苔,虽幼小,然蓬勃丰茂,花小色丽。

咏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念毕,看着刘耀辉。这首诗是杨继业第一次抄诗,当时是给老爸的,过了关。但只要的诗如果磨灭,倒是可惜了,用在王府这里,恰好用的上。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刘耀辉果然重复这一句精要,能够体会到诗中表达的东西。刘耀辉作为王爷,在文采丰茂不算太高,可这诗浅白,很容易让他这样的人理解。

看着面前的少年,果然其志不小。刘耀辉当下扶掌而笑,“好好好,好一个有志年少。这诗比之于《咏石》或有不如,却更彰显杨咏石你立志啊。好好好。”

“多谢王爷。”杨继业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元朝《马陵道》)”

“哦……”刘耀辉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从没听过这样的说法。这个说法,对于镇边王府而言,那是最为入耳的东西。文朝皇权,需要什么?自然是王土王臣,皆归皇统。“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好好好,好一个少年郎。”

对杨继业说这样的话,刘耀辉自然是大加赞赏,可想来,也是右丞相一家的惯例做法。杨继业大哥就战死边关,二哥目前被压制,官职降低,右丞相也贬斥荆蛮楚地这样的贫苦之地,但右丞相从没一句抱怨,也是刘耀辉能够相信杨继业说这句话的原因。

“王爷,学生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说出先前的话,伏笔已经埋好,这时候,该挑明了。

“哦……请说。”刘耀辉也明白,杨继业在表明终于文朝皇权之后,会有所谋。这也是这段时间这个少年表现出来的智力,刘耀辉也开始习惯了。

“王爷,之前,见过小王爷背的竹筒炮,威力无匹。之前我得罪魔教太深,总担心魔教会报复于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这些天想来想去,才想到向王爷讨要一竹筒炮防身,就安心些。不知王爷肯不肯赐予一杆竹筒炮……”

杨继业与竹筒炮之间的事,刘耀辉也知道的。这个少年不仅会武艺,对这个杀器也不抗拒,倒是与其他书生有更大区别。

“杨咏石,竹筒炮威能不小,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有利有弊,一杆炮,最多能够用两三次,再多,可能会炸膛啊。”刘耀辉说,这个东西也确实存在较大危机的。

“王爷,学生带着竹筒炮,最主要的还是威慑之功。”杨继业说,“对竹筒炮炸膛之说,我是明白的。儒家圣言有云,格物致知。对竹筒炮进行格物,便可知其潜藏的危险性。黑药燃过,留下余渣,若是不清除干净,下一次开炮,必然有危险。

我虽然明白这些,可真要使用竹筒炮伤敌,也是做不到的。竹筒炮点火才可开炮,袭杀而至多敌人比我更快,确实难以伤敌。带在身上,不过是威慑之功。”

听杨继业这样说,刘耀辉也明白,这个少年想要竹筒炮,不是一时兴起。便说,“杨咏石,竹筒炮潜在的危险,你也明了,我就不多说。给你一杆也可,但你必须给右丞相得知才可。”

“王爷放心,我明白。”杨继业笑着说。

随后,王爷让管家取来一杆竹筒枪,式样跟刘浪之前那杆一样。杨继业端在手中,扳开扳机,看着结构情况,一边说该如何装药、如何点燃等等。

也是告诉王爷刘耀辉,表明他确实会操控这个危险的东西。见刘耀辉面色放松一些,杨继业又说,“王爷,炸膛的主要根由在哪处?”

“匠人反复试过,改进,依然会出现炸膛。这非人力所能更改。”刘耀辉说。

“王爷,一把大刀,刀锋的铁硬,刀身、刀背的铁软,为何?”杨继业微笑地说。

“刀口是百炼精钢,自然坚硬而锋利,才可斩杀敌人。”

“王爷说得有道理。”杨继业也只是想提这么一句,文朝要谋求钢材,那只能说铁匠锤打,经过反复锻打后,将生铁转化为钢材。其难度之大,不是哪一个势力能够做到的。

后世的经济、国力,曾经以年产钢材量来衡量,作为国力的标杆,可见,炼钢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后世炼钢之法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可杨继业在某次旅游时,就看到景区有土法炼钢,介绍炼钢原理和当初大炼钢铁时代,村里的做法、产量及性能。

回想当时好奇之下,曾拍了不少照片,问过细节情况。这时候想来,要在文朝搞这么一个土法炼钢,支撑起来,难度也是非常大。

当然,一开始规模小,只要将高炉做出来,然后慢慢摸索。产量上只要超出匠人锻打,就是进步了。至于成本,巫家寨会计较吗?

到以后,有垄断性的产量出来,价格完全由自己开出,成本就完全摊派在购买方身上。

这时候,在刘耀辉面前提一句炼钢的事情,不多说,也算是给刘耀辉的一点回报。至于他能不能做到,那是王府的事情。

刘耀辉将竹筒枪交给杨继业,也给了他一壶火药。这时候,文朝称之为黑药。实际上,对火药的研究也比较多,能够制造出烟花、鞭炮等,可见人们研究不少了。

虽说研究较多,但对火药的威力没多少影响,关键是研究的方向有问题。在三种成分配比上,没有做好调试。另外就是,对竹筒枪用药上,也没有进行研究,比如定装药包就有利于提高装弹速度,节省时间,使得竹筒枪的威力骤然升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