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418章 两人见面

一品权相 第418章 两人见面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418章 两人见面

到来参加迎春文会的士子,估计有两三百人。童生、秀才和举人都有,而女孩子们登岛之后,这些才子就活跃起来。

文人士子中,秀才占多数,也是在十六七岁到三十岁以下的人群,像杨继业这样十七岁不足,就成为举人的,可少见。

秀才们有不少成亲了的,但更多的人都在埋头苦读,要先拿下举人功名才肯成亲。特别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学子,更是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有进士功名,还愁什么妻妾?前朝就有殿试张榜之日,富家榜下捉婿的习俗。到文朝后,这风气减弱,但一个进士想要娶妻,确实比较好选取了。

但不少秀才年龄确实不小,二十多岁了,在文朝已经是超龄。科考之艰难,在他们受挫一两次后,也会有成家继续攻读的想法。所以每一年的迎春文会上,总会有一两对成其好事的。

女子游春自由路线,与男子文士的路线并排,但相隔十几步。便于观察对方,却不能直接交谈。想要试探对方,更主要的还是眉目传情。

如果彼此对上,也确有有地方可让他们靠近叙说,彼此约定到女方家去提亲。至于后来会如何,也不会有多少人深究。

张靖海是有家室的人,对于今天的迎春文会,主要是参与。作为苏杭这边杭城文士里文名较为响亮的人,不可能缺席迎春文会。

往江边走,这里清静一些。文会上,只要有诗作就可,至于品评论诗,那时最后的环节,张靖海也不急于将自己的诗作送上。

虽然在苏杭士林这名声不小,但张靖海与官府往来却少。刘潇杰在前面不远,回头看到张靖海过来,便站立等他走上来。

刘潇杰见张靖海到了,说,“杭城名士张靖海?”

“不敢称名士,前辈您是……”张靖海见刘潇杰没穿文士功名服,但见刘潇杰气度沉静,显然是一为前辈。

刘潇杰见张靖海没认出自己,多少有些失落,但也明白,苏杭这边的士子,有谁像杨继业这个举子,能够同苏杭的高层人物往来?面前的张靖海,虽有些才华,但还是没经磨练锤炼的,是不是真金,可不好断言。

刘潇杰不做自我介绍,微笑着,说,“之前听你与人辩论,确实不错。对了,前面那位是杨咏石,听闻过么?”

“杨咏石?‘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那位杨咏石?”张靖海一怔,对于杨咏石的诗名、文名已经听说好久了,但却一直无缘得见。

刘潇杰点点头,说,“杨咏石可不仅仅是诗名。人间留清白,不仅仅是诗中言,你可前去交谈交谈……”

张靖海听说,又是一怔。对于有才学的人,他是愿意结识、攀谈,以至于结交成为好友。不过,这时候见前面那人手牵着女子之手,真上前攀谈,是不是冒昧了?

刘潇杰自然不在意张靖海怎么想,便继续往前走。杨继业站在江边,看着江流,巫素贞说着二哥如今在宁府那边,不知何时会有大战。

“担心二哥安危?”杨继业轻声说。

巫素贞点点头,“我知道二哥厉害,勇武,蛮族军齐心,战力强劲。可战场凶险,兵凶战危……”

“放心吧,二哥那边安排很稳妥的。只有将敌人灭掉,我们才会更加安稳。”

“少爷,我懂……”巫素贞声音更小,担心杨继业分心。

正说着话,杨继业突然感知到有人靠近,还是有意靠近过来的意思。回头看,见一个脸型方正,浓眉大眼的秀才。稍微回想,便记起之前看过一眼的,名叫张靖海的秀才。

杨猛站在杨继业几步外,也在看着张靖海。张靖海原本还有些底气的,谁知过来,仅是被这个身材高大的少年看着他,就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迫,连呼气都有受阻之感。

等杨继业回头看,那种压迫之感立即消失。张靖海心里肃然,见对方穿的是举人服,而面孔看去却极为年少的样子,几乎让他反应不过来。

张靖海见杨继业看他,忙施一礼,说,“前辈可是杨咏石?”

“张兄好。”杨继业微笑着说。

张靖海听杨继业这样说,又是一愣,说,“前辈认识我?”

“之前来江岛,见张兄与人辩论,便有印象。”杨继业微笑地点头。

“汗颜了,前辈,学生浪言,污了前辈之耳。”张靖海见杨继业是举人,而他是秀才,在士林中,杨继业就是前辈,达者为先。可不是年龄来论的。

“张兄,去年秋试,若不是倭寇之祸,想来张兄也考取举人,这时候已经在京都参加殿试结束,静等金榜题名了。”

“学生可不敢想……”张靖海说到这,心中也是不甘,然而命运如此,又能如何。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无法改变,只能坦然以对。得知杨继业是去年秋试的新科举子,张靖海多少有些亲切之感。

张靖海虽说不敢想,那是口头的虚话,心里自然觉得真要开考,举人绝对没问题,就看名次前后而已。

杨继业自然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说,“张兄,是苏杭人,对目前的倭寇之乱怎么看?”

“前辈……”

“张兄,先说过了,若不是倭寇之乱,我们就是同年啦。我叫杨继业,从荆蛮楚地那边过来游学,到苏杭也有三四个月,想多了解一些苏杭的事情。不知张兄肯不肯教我?”

“杨兄客气,但有所知,必不相瞒。”张靖海之前听问过杨继业的三诗,也是很敬佩的,如今见到本人,才知道这样年少的举人,该有真才实学的。

“多谢张兄,”杨继业微笑着说,“张兄先聊聊倭寇之乱吧,之前,听你言及文人武将之弱,耳目一新。想再听听张兄之论……”

“惭愧。杨兄见笑了。”张靖海说,“在下以为,我朝文官制军,本意是好的。但在军伍对垒中,选将、练兵之际,文人制军就该放开一定权限。古人有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两军对战,战机稍纵即逝,文人辖制军兵,又有多少人真正知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