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41章 微 澜

一品权相 第41章 微 澜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41章 微 澜

“爷爷,怎么还不走?”女孩说,神态有些不耐。离开柳河县城,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借住,整天关在屋里,自然很烦。

“怎么,还在想那个小呆子?”这时候,那个“爷爷”真是一身道服,仙风道骨,对女孩却分外和善。

“我想回去了,这里一点都不好玩。”女孩脸红彤彤的,只是挂着不愉之态。

“有热闹也不想看?”

“啊,真有热闹?爷爷,可不许骗人。”

“热闹真会有,就不知有多大。”老道微微思索,“上次那些人对镇边王府小王爷动手,谁想让那个呆子坏了事。到这时候,我真猜不透了。”

“爷爷,你是说上次那杨呆子抓到三个刺杀者?王府肯定不会审出有用的东西吧。”

“审肯定审不出什么,镇边王府会有怎么样的反击,不得留在这里看热闹?”

“难怪爷爷不肯走。好好好,有热闹看就好。”女孩的脸顿时绽放出笑,“爷爷,上次他们没得手,你说说,他们还敢吗?会不会牵连那个杨呆子?”

“你担心他啊。”

“谁担心他了,不关我的事情。”女孩很不屑的神情,“我知道了,爷爷让伯权大师去呆子家,就是防备那些人连右丞相一起除掉,是不是这样?”

镇边王府,王爷刘耀辉在书房的太师椅坐着,手中拿一份密报。一个管事躬腰而站,不敢看王爷。

这段时间王府一直在查刺杀小王爷的线索,却没有进展,虽不至于一无所获,却没有关键性的进展。

“你说,对方是不是可能在端阳节进行布局?”刘耀辉自言自语地说。

“王爷,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端阳演武,驻军、王府、官府的力量最强的时候。真选在这个时机,那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我不这样看,”书房还有另一个老者,俨然王爷的参谋,看刘耀辉一眼,继续说,“兵法有云:兵不厌诈。又云: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敌方在端阳节出动,我们设防再严密,也可能百密一疏,被对方抓住空隙。

端阳节人山人海,是他们最有利潜伏进来的时候,即使一击不能竞功,也可乘乱轻松离去……”

距离荆蛮楚地府城几十里的一个山岭,这里有几十户人家,到下午也是炊烟袅袅。村西有十余户,与村里其他人家明显要有间距,单独形成一个小聚集区。

与其他村户之间,有一排林木,将这十余户掩映着。其实,村里其他人如果想进去走访,除非有人带路,不然,是没办法进入其中。

对村里的人们而言,这里仿佛不存在,隐世了,却又融入在村里。

一个老妪在桌边,深深的皱纹,看起来有七老八十,一盏茶已经冷。对面一个中年汉子,也是一盏冷茶。汉子说,“金花婆婆,八个一个都没回来?王府那边防范如此周密?”

“动手前,他们回报,得手是万无一失。谁知道动手时,出现什么变故。”金花婆婆冷声说,这个事情显然是经过她点头的,如今,惊动了镇边王府,对他们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得有所调整,面临的难度也会提升。

“杨家那个狗贼呢。”汉子说,“是不是连同他一起灭杀了?他身边没几个人吧。到时候,我一个人就可除掉杨家。”

“杨家那边先不急,一个杨盛文掀不起风浪。留着他,或许对接下来的事情更有用,很多事,有他在,皇族那边的注意力也会分散一些。上边也交待过,杨家的事情得听令而行……”

“我们听什么上边的,”汉子恶狠狠地说,“血海深仇,唯有将那狗贼千刀万剐,才解围心头之恨。”

“这一次不仅是我们圣教,京都的人也会过来。到那天,人手充足。不过,杨家身边的两个人,都是战阵上杀出来的,江湖上没什么名望,实力可不弱。特别是生死对战,丝毫都不可大意。”金花婆婆说,自然是对汉子的血仇有所知,知道有机会,汉子会出手,拦不住的。

“一两个护卫,又有何用?阎王要他三更死,决不留人到五更。杨家老贼,也该授首了。”汉子说到这,咬牙切齿,面色狰狞。

“不可妄动。”金花婆婆说,“那一天,杨盛文会不会在会场?”

“我会事先探明。”汉子说,“等你们各方动手,我再斩之。对了,虚空老道好久不见,可有其踪迹?”

“没法查知,虚空老道神龙见首不见尾,除非他想出来。”金花婆婆说。

“虚空老道的孙女红菱女也不见?”汉子有些不甘。

“红菱女在年前,出现在京都,随后也消失了。”

“虚空老道不至于参与荆蛮楚地的事,只要小魔女不出现,不出来搅闹就好。”汉子说。“寂灭鬼子和多宝和尚都会过来吧?”

金花婆婆点点头,汉子说,“只要他们过来,王府即便防备周密,又如何?边军不堪一击,在会场人多又杂,混乱一起,边军不能形成战阵,丝毫威胁都没有。”

京都太子府,一个面露浮肿,双目无神,气虚无力的男子躺在躺椅上,这是太子刘静。刘静四十二岁,已经被册封太子二十二年。两年前,突然得病,浑身浮肿,全身乏力。

熬到如今,已然是病入膏肓,神仙难救。太子府这两年来,遍访名医,均束手无策,只能眼看着太子的身体一天天虚脱下去。

刘静有一女一子,女儿刘悌早已嫁出去,儿子十一岁,名叫刘铭。刘铭生在太子府,自小就受到严厉教养,作为未来皇帝的培养,除了学习儒学,还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知识贮备丰富。七岁时,曾拜右丞相杨盛文为师,学习两年,右丞相被贬斥荆蛮楚地,刘铭哭闹一段时间,后来得知老师在荆蛮楚地,多次提到要往荆蛮楚地拜见老师。

一个管事躬身站在太子身边,刘静用了全身的力气,脸颊和额头,大粒大粒的汗冒出来。侍女要给他擦拭,刘静怒喝一声,“无须理会本王,都去找铭儿回府。找不到铭儿,提头来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