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363章 刘府夜谈

一品权相 第363章 刘府夜谈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363章 刘府夜谈

杨继业先前预测刘家肯定会有反应,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可见,在李家寨外的围歼倭寇之战,给杭城这边是多么强烈的刺激。

原本计划要开会的,杨继业只好改变安排,笑着说,“刘掌事,刘老相召,那就是最大的事情。离开好几天了,也想听刘老的教诲。”

去刘家,巫豹、巫素贞和杨猛是必然跟在身边的,树岗等队员也跟在身后。杭城外围,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说不定就有倭寇潜入的细作。

刘家掌事人见杨继业这样的配设,也明白。离开住所,见刘掌事人多看了巫豹几次,杨继业心里明白,这是巫豹在战场上的异常表现,被探子们看到,传回这边了。

巫豹体型一般,外表看起来显得壮实,但不像杨猛那般一看就是个猛角色。用三国的人物来比照,巫豹与赵云类同,而杨猛则与于典、张飞等类同。

如今,杨猛的武力值与巫豹相比,还是略逊色,是因为杨猛的战斗经验不如巫豹。可力量和速度上,可能要比巫豹强了。从破坏力和冲击力、威慑力上,杨猛也是具有优势的。

但杨猛平时都不出手,而是像铁塔一样在杨继业身边,随时应对来至不同方面的危险。

很快到刘家寨子,杨继业还在百余步外,见大门口有灯,弱光里有一些人站在大门外,等着。杨继业突然觉得,刘家这个声势有些超常规了。

近了后,果然看到刘裕在人群中,见他们这边到来。刘裕带着人迎上前,杨继业见了,急忙翻身下马,快步朝刘裕那边走。

“刘老,您这样子我如何当得起?又如何心安?”杨继业说。

“杨咏石,今天不论我们用什么样的礼节来迎候你,都是应该的。”刘裕没有掩饰,“对于苏杭的抗倭英雄,你问一问,苏杭上下,谁不是万分景仰?继业,发生在李家寨外地战事,我已经得知。

王府军全歼倭寇两千余众,而王府军丝毫不损,这是天兵天将降临我朝。继业你亲自上阵,为我苏杭杀敌,不避刀枪箭矢,我等对于英雄回归,该有什么样的礼节才能表达我们的心?”

刘裕说出这番话,在刘裕身边的其他几个人,也都纷纷感激杨继业,给他行礼、相见。刘裕也给杨继业引见在场的人,这些人都是苏杭这边影响力比较大的,又与刘裕关系比较亲近的人。

“刘老,各位前辈,您们这样客气、热情,让我这个后生小子如何自处?”杨继业说,“小子感谢各位抬爱,以后有小子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只管吩咐。

今天在李家寨的事情,实际上也与我之前坐下的事有关。上次在李家寨外斩杀倭寇百余人后,就估摸着倭寇会待人来报复。不得已,将王府军从泾延镇那边调来。好在没给地方惹祸,也算是侥幸。”

“上次杀倭寇,已经大快人心。不过,杨先生太低调,没有对外传扬而已。”一个老者说,“这两年来,我们听说的消息,都是倭寇又破了哪处村寨、城郭。得知李家寨外斩杀倭寇,大家都弹冠欢庆。今天,更是全歼倭寇两千余,真实大快人心啊。

我朝有杨先生这样的少年英杰,正印证了那句话,自古英雄出少年。”

“老先生过誉了,小子不过是适逢其会,硬着头皮,不得不硬撑罢了。”杨继业微笑着说,知道今晚这些人到来,完全是因为上午的那场胜利。

“请,我们进屋里聊吧。”刘裕说。

十几个人进大门,刘裕专门交待了掌事人,要他招待好杨继业随行人员,这些人都是这一次剿灭倭寇的勇士,可不能受到委屈。

随后,大家进到刘裕的会客厅,这里有不少侍候的人在,摆设了酒、果品等,先请杨继业坐下。刘裕等说要郑重地感谢杨继业为苏杭的付出,杨继业及忙站起来,说,“刘老先生,各位都是前辈。当真爱护小子,就请多鞭策小子,也才让小子有所得,对不对?

再说,刘老先生德高望重,年龄估计比家父要大一些,我敢受各位重礼?心里不安啊。”

“继业如此说,我们就不再提感谢的话吧。这样一个英雄少年,我们在心中明白就好。未来到来上,不管是王府军、还是继业,有什么需要也无需根我们客气,我们人微言轻,尽一份心总是能够做到的。”刘裕说,其他人纷纷表示,只要杨继业有事,倾尽所有,都会帮助。

“刘老先生、各位前辈,小子先感谢各位一份拳拳之心。”杨继业站起来,一圈作揖,然后继续说,“今天在李家寨的歼灭倭寇,其实有很大侥幸的。为什么这样说?

一是倭寇人少,两千三百余众。不是真正的大股倭寇,而王府军有一万众,五倍之兵,再加上李家寨前的地势,局限了倭寇逃命的机会;

二是这次对倭寇的伏击,只有王府军一军在战,齐心,军心和军兵战力都可用,如此,剿灭这些倭寇,才得以成功;

如今,平倭军到来了,五万之众。我不敢议论这些平倭军战力如何,将士们在倭寇面前,可能有什么表现。但是,文朝军兵的战力水准,大家比我这个小子更清楚。如此,接下来剿灭倭寇之战,起伏是必然的。

至于要多久才可能将倭寇之患平息,我不敢预判,更不会有乐观的结论。有一点我想知道,还请各位教我。”

“杨咏石,请说。我们自是知无不言。”一个老角色说。

“苏杭倭寇之患一年有余,征战也多有发生。但倭寇为何越打越多?倭寇之中,真倭不少,但我朝子民也不少,这些人为何会与倭寇沆瀣一气,祸乱一方?他们的来源在何处。我想,苏杭这边本身就占据大多数吧。”杨继业说。

要破开倭寇的来源,对于接下来平定倭寇,作用于起源进行做对策,可能要更好。

“杨咏石对倭寇的了解,果然非同一般。难怪有所作为啊。”在座的一个显得消瘦的人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