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34章 《劝学诗》

一品权相 第34章 《劝学诗》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34章 《劝学诗》

让人回家报平安,接下来的几天都在巫家寨。不过,巫虎和巫豹这两个凶角色,一直没有出现,不知是外出远门,还是有什么事情得处理。

用铁丝做成一个网罩,罩在油灯的火焰上,使得灯焰发出的光强一些,可真正的效果还是差。

没有煤油,不然,做一个煤气灯就大亮了。这也不可能,煤油做不出,煤气灯的网罩材料更难弄。想想而已,现实中无法做到。

夜校开学,大大小小五十个人来念书,条凳、长桌就用门板替代,在门板上放浅浅筐子,筐子里放沙子,当成写字、练字的用具。真正的笔、纸,这些东西,巫家寨供不起,而学员们更加消耗不起。

杨继业的夜校,着重在识字和写字,顺带让这些人大声唱读: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

作为繁体字,杨继业有原来那个本体的记忆,不存在障碍。除了教三字经,每一次课,都会教一些生活相关的字,如:门、窗、爸妈、兄弟姐妹等亲属,对这种日常所见,接触的文字,自然最容易掌握。

教书进程,让那些人在黑板上将学过的字填写,既是锻炼上前写字的人,也对其他坐看到人谨防复习和督促。

虽然才几天功夫,第一批进夜校的人,有明显的效果。能够读、识字、写和记诵杨继业所提出的要求,课后,这些人都还有自己的事务,结合个人的事务,对学识字进行实际运用,也是产生绝大效应的推力之一。

杨继业虽然年少,但宽袍长袖的秀才服饰,让所有进夜校的人,都忘记他的实际年龄,完完全全将他当作儒士,礼敬诚服。

这几天虽说在我居住没回杨家,可杨继业并不闲。早上坚持体能训练,餐后在巫小陆和另外两个巫家人的陪同下,在熟蛮辖区内四处窜走。

熟蛮地域内,目前产出主要是药材、木材、桐油、茶油、麻等作物,粮食则勉强够自给,稻子、小麦、粟米均有产出,产量很低。经过了解,主要还是品种的原因,其次是耕种细作、肥料上欠缺,而虫灾方面几乎没有好的预防和灭虫办法。

水利上也很落后,大部分耕作是靠天吃饭,使得每一年的收益都勉强接得过,不至于饿死人。可逢上灾年,饿死人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熟蛮这里,没有逃荒的观念,虽然也有乞丐。熟蛮的人,不可能往文朝纵深之地走,彼此之间风俗相差大。除非是进入军队,然后受到调遣,才离开熟蛮区域。

真正的大灾之年,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等,是必然的状况,这对熟蛮而言,也是唯一的路。

杨继业上一世虽不在荆蛮楚地居住,但到这边旅游过几次,除了好奇这边的风俗,还研究过荆蛮楚地的矿产。

荆蛮楚地矿产的储量不大,但每一种矿产,品质在当世都是世界级别的,有正史可查。如朱砂矿,从清朝起直到改革开放后十年,才将那里的朱砂掏空,形成的空山,改建成旅游地;

硫磺矿也是如此,旅游介绍资料中有,前后开采三十余年,品质好;煤炭也是如此,煤层地表很浅,十几米深度就可挖出煤炭。而这样的煤炭块,只要用打火机点火,就能够燃起来。可见煤炭的品质有多好。

杨继业那年冬天到荆蛮楚地旅行,住的旅店因为线路检修听到,老板给他一盆煤炭,从早到晚上,都没更换、添加。

也因此,他离开家里,到巫家寨后,就想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当初旅游时所看到的如口点。

不过,先不说时间相隔千年,中途地貌的改变。最主要的是,历史也走偏了,多出一段文朝的历史,以后的历史走向,还遵循古有点轨迹吗?

要做到事情不少,杨继业虽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要说直接找到目的地,确实没有收获。除了历史原因、地貌改变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熟蛮一带,森林繁茂,使得山川外表与当初旅游所看到的山川,完全对不上来。

巫小陆只要能够与杨继业在一起,根本不管往哪里跑。白天外出,晚上回巫家寨上课。对于半夜校,杨继业也不会透出消息,夜校这种事物,在文朝完全是异类,士子集团肯定不能接受的。

文士作为文朝最上层的存在,那是高高在上,地位尊崇。自然不能让普通平民、工场主、劳工、商业体系,有机会加入这个级层。

也因此,读书这个事情也是有针对性的,士农工商中,农这个群体的后代,是有机会科考的,但对商户的限制非常严厉。

这种对农户开放门户,也是前朝帝皇平衡自身统治特别地导引出来的。宋真宗赵恒那首著名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直白而浅显的劝学诗,在前朝传开,也使得大宋疆域内,农家后代倾力培养后辈,以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提名天下闻。”鲤鱼跃龙门,不外如是。

更有榜下捉婿等促销活动,使得六经勤学,出人头地,成为文士集团的推广辞,更拔高文士集团的存在。

私塾、县学等,文朝所有的学业都是以六经为本,偏离这一点,便是叛经离道,千夫所指。杨继业虽是小秀才、文朝学霸,却不敢有任何沾惹这种事情的行止。

也因此,在巫家寨所做的事,不是教学而是夜校。哪怕以后传扬出去,杨继业也有理由可说。

对巫家寨的人而言,识字、认数、精算等,是为了培养熟蛮管理中层,同时,也为未来蒙童的培养打下基础。

巫龙提过,一百五十人的培训,除了商铺店面的管理层、经营者,还会选出一部分六岁的稚童,进行开蒙学习。

杨继业对此并不反对,说是一百五十人,实际上多少人数,杨继业不会去计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