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325章 军心气势

一品权相 第325章 军心气势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325章 军心气势

“好!我相信大家在小王爷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做到最好,练成最强的兵。”杨继业说。“枪来!”

仅仅用言语对这些军兵的鼓动,那不过是一阵风,等他们这股心气过了,很可能又恢复到原来状态。作为蛮族军的友军,这一万人说到底都是一个整体,唇亡齿寒,更不用说很多军兵之间,还是亲戚关系。

杨继业是一个文人,举人功名,在军士眼中,他是举人老爷。杨继业喊一声枪来,身边的巫豹将一杆长枪递给他,接抢在手。杨继业刷地将长枪向前攒刺。

随后,将攒刺技演练一番。门外人看这攒刺技不觉得怎么样,但精锐士兵会感知到面对这样攒刺,会有多强大威压。

杨继业演练之后,再将杨猛、巫豹叫到身边,形成一个三人组,将三人组的破敌、回防、凿穿敌阵等基本技能演练出来。杨猛的威猛、巫豹的灵动,但杨继业作为一个文士,完全能够跟得上节奏,三个人配合无间,形成的威力被无限放大。

这样的演练,给所有军士的震撼,给刘浪和经历将军的震撼,都是非常深刻的。

演练之后,杨继业又说,“天下强军唯有苦练,两军相逢勇者胜。我希望每一个荆蛮楚地的乡人,都能成为强军之兵、强军之将。”

在七千人肃然道目光下,离开高台。刘浪也是深受感动,走到军前,大声说,“练兵!”

下面军士们精神被激发出来,大声吼起来,“练兵、练兵、练兵!”

没在王府军这边多停留,杨继业也不回巫虎的蛮族军,而是带着巫豹、杨猛、巫素贞和五组队员,往苏杭那边进发。不会离开多远,但也想先看看附近的情况,弄明白苏杭这边的真实现状。

除了身边的人,削劲所带的镖局人马已经在前方,人手也分散出去。战场之间,情报最为重要,如何搜找情报,传递情报,分析情报,都是对镖局那些人一次实战训练。

距离调令上要求的聚军时间还有好几天,蛮族军和王府军都需要强化演练。即使军队聚集汇合,然后听令开拔,也会分散,各自走自己的路线。

战场上,待敌听令,遇敌而战,间隙之中,依旧可操练军兵。刘浪和王府军如果还不知要拼死练兵,那蛮族军这边,当真就顾不上他们了。

削劲的镖局人马,已经进入苏杭境内,但却在倭寇侵扰范围外延。一个叫泾延镇定小镇,镇上人家大约有两百余户。镇外是不高的山,一条水面宽有三十几步的河流从小镇边流过,小镇中心是一条街,三百步样子。

削劲的人员和车队在两天前就到达泾延镇,没有进驻镇里,而是在镇外依山驻扎。驻扎之前,已经同镇里的掌事人做过沟通,说明了车队的粮是军粮。

作为军粮,那就是平倭军的粮草,泾延镇的人对他们不排斥,也不热情。但镇上的掌事人申明过,倭寇目前暂时没到这边,但说不定就会冲杀过来。小镇这边平坦,没什么地利对倭寇进行抵抗。也使得小镇的人心惶惶,不少有更偏远亲属的,也都去了乡里躲藏。

与削劲碰面,稍微了解一些镖局的情况,知道这边的人都撒出去,这两天对附近情报的搜集,兵没有多少进展。主要是与地方的言语障碍比较大,而本地人对外来人的防范心较强。

倭寇中的真倭比较好辨识,但倭寇中多数人实际上是沿海的海盗、当地的浪儿、罪犯等,这些人就很难区分了。这使得苏杭这边的人对外来人员的防备甚至会追杀,也是他们自保的一种手段。

这样的前提下,要做好情报工作,难度确实不小。杨继业也理解,便让削劲和他手里的人,尽可能找当地的人员,发展一批外围成员出来,如此就可解决不少问题。

至于开支上,完全可按照情报的作用来支付,只要有人提供消息,就可支付对方一定费用,自然会有人愿意帮忙。

往小镇而去,很明显看出小镇已经走掉不少人。泾延镇确实不大,杨继业带着巫豹和杨猛、以及巫素贞出现在街道,引起街道一些人侧目观望。

街道依旧有些开门做生意的,但有差不多一半的门店面都是关着。开门的门店面,除了一些生活所需的杂货店,还有就是一些做营生的,比如说理发店等。

高档生活品店,都没见有,估计是都躲难去了。

杨继业身穿举人服,虽说依旧是少年外貌,但作为文朝人,对举人服还是能够辨认的。走一阵,有一个身穿秀才服的偏老大人,迎着杨继业而来,老远就拱手见礼,“前辈安好。”

杨继业见对方如此说,也忙揖一礼,说,“老先生好,我不过是侥幸,运气好一些罢了。可当不得老先生如此。”

“客气客气,达者为先。这是读书人的古训,不可违背。”老者说。

“老先生,长幼之序,也是古礼。长者为尊啊。”杨继业笑呵呵地说,“请问老先生,泾延镇目前如何?苏杭倭寇之乱,现今如何?小生游学到此,也想知倭寇之乱实情,而后,想为除倭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

“小先生心忧天下,志存高远,爱怜黎民,令人敬佩。”老者也不知杨继业是真要为了除去倭寇,还是因为年少不知轻重,不明危险,跑到苏杭来。

好在老者还是将这边的情况说了一些,这些也都是道听途说。两人说一阵,老者感概地说,“倭寇之恶,今年苏杭秋试不开,延误了多少学子进学。”

“如今倭寇聚集在何地,人数有无扩大?官府这边抗倭有哪些举措?地方上又有哪些举措?苏杭这边,对于抵抗倭寇乱境的英雄,都有哪些人?”

在街上聊,泾延镇对于老者也是熟悉,便有人过来听天命说话,却不敢插嘴。有人将杨继业这样的举人老爷到泾延镇的情况,报知掌事人。掌事人便过来,与杨继业相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