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321章 选兵和后勤

一品权相 第321章 选兵和后勤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321章 选兵和后勤

古代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征兵三千,是正兵人数三千,实际需要的人数就不止这点。运输粮草的人、后勤工作的人、炊事班做饭的人等等,凑起来后,与正兵的人数相差不大。

蛮族的三千兵,将行军粮草委托给荣盛镖局来负责运送,这个事情与镇边王府也申明了,那边自然答应。虽然蛮族的三千军是名属镇边王府旗下,但这边表示要独立成军,作为王府旗下一支,刘耀辉也答应了。

知道目前的蛮族人已经团结,便会给这边更多的宽松,使得彼此之间关系融洽。

粮草的问题如何解决,调军令没做安排。但按照惯例,出发过程的军粮,是自己负责,抵达集中点后,自由地方官府来凑集。如此,镇边王府也答应将蛮族三千军以及辅助军力人员的路途粮草。

这边粮草交割,荣盛镖局的人员便开始往苏杭进发。因为押送到是军粮,没达到之前,也不担心地方扣押或山匪冲下来劫道。对于荣盛镖局而言,这次出去的人有五六百,留在垣武城这边虽说还有人手,但却是不多,大有孤注一掷之感。

这样一支人马押送粮草,如果真遇上山匪劫道,那不过是送人头了。

先进已经带人先走,杨继业这边还不急着出发。主要是三千人名额多出太多,即使用一部分人作为辅兵用,都还多出一千余人。如此一来,不得不留一天时间来选兵。

之前在六月六祭祖会上,生蛮各支将各支的一百二十人,交送给巫家寨后,这些人就属于巫家寨的人员。这一次,这一批人动用比较多,主要是集中在削劲的镖局里,而不是三千正军中。

三千正军的选人,巫虎和杨继业的想法是,生蛮各支里,每一支出三百人,合计一千五百人。熟蛮这边也是三百,两百人是那七百二十人中调集,作为整支队伍的核心。这两百人在行军途中负责训练,带其他人长跑、苦训攒刺以及三人组的战法,提高整支人马的战力。

剩余的空缺都让杨臣胜的人手填充,便是一千人整。杨臣胜上的人,被攻占后的两个月来,在巫虎的整治下,也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基础非常好。

实际上,生蛮在祭祖会上后,已经看到三人组攒刺技术发挥出来的战力,蛮主们回到族里,已经将他们的各族具备战力的成员,进行这样的训练。在选兵过程中,表演自己攒刺技术,是第一个环节,而长跑则是选兵的第二个环节。

如此精选之后得到的人员,自然是精锐。

杨继业更多关注的是后勤,只有后勤做好了,军心才会安定。当然,很多事情还得到苏杭后,才是面对残酷拼杀的条件。

王府那边得知杨继业会外出游学,已经办理好游学的手续,到衙门和学府开了游学介绍信。刘浪猜到杨继业肯定会跟随蛮族军马而行,便也自告奋勇,要亲自带领王府军去苏杭。

刘耀辉这个王爷有些为难,但儿子既然愿意领军,他也不好卡着不让走。好在这段时间儿子的心性有了根本转变,加上杨继业可能去苏杭,倒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杨继业与蛮族军队关系,之前在祭祖会上已经看到,同时也看到蛮族军队厉害,杨继业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手段。

文朝这边,文官指挥和控制军马是普遍现象。王府军马过去,然后肯定要受到文官节制与指挥的。杨继业如今是举人功名,虽说没有官方任命,但混在军中也不会吃亏。甚至王府这边,都可以给杨继业一定的名衔。

刘耀辉对杨继业表达了这一想法,杨继业自然是拒绝的。因为他还要继续参加科考,而不是出来任事。

巫家寨这边人多,除了选兵,其余的后勤事宜,也集中在巫家寨。杨继业除了到巫家送求亲礼仪之外,就不去巫家了。在家里安静呆几天,陪一陪韩玉芝,也陪一陪父母。

对老妈和韩玉芝等说是去游学,这也是文朝很时尚的做法。单纯在家苦读,固然可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但游学与其他人交流,多向不同的人请教,会使得自己的学识更扎实。

游学的经历,也是一个人的生存经验,对于体会圣学精髓,是有很大帮助的。杨妈虽说担心儿子在外,可有杨猛在身边,而杨爸不反对的话,她也不好过于干涉。

陈羽霏这段时间对外面信息不明,使得她也判断不了杨继业除外的目的。如果真的蛮族出军苏杭,或许她就知道杨继业的真正目的。

韩玉芝虽说留恋杨继业在家相陪,可男人要游学,她倒是笑脸赞同,只是叮嘱着到外面要小心。文朝各地虽然繁华,勉强算平安,可匪患和歹徒也是有的,要杨继业多加小心。

说到这一点,陈羽霏对杨继业就比较放心,见过杨继业和魔女耶律钟玉之战,也听说高台那边杨继业如何摆脱被困,自然知道这个男人看起来文质彬彬,实际上身手和心智,非同小可。

巫虎到杨家来见杨继业,问他要将火枪带多少走。对于火药、火枪的研究,虽说进展不算大,但长枪、短枪都已经成型,性能上也稳定。按照巫虎的说法,如今鹰巢山上生产的火枪,在一百二十步之外,杀伤力比弓箭要强。

当然,如果论射速的话,相对而言就差多了。杨继业听巫虎所说的情况,换算成他的概念,可能是一分钟发射两发子弹。

目前,鹰巢山产出的枪械,主要还是前堂枪,自然装弹和射速就慢。哪怕火药已经做成定装模式,只要将纸包撕开,灌入枪筒,筑紧,再放入飞弹。整个过程的时间都不可节省,难以真正提速。

后膛枪的研发还是杨继业提供的思路,但实物上的性能不稳定,无法真正用在战事上。

文朝已经有不少的竹筒枪,只是威力不大,有效射程在五六十步以内。敌对双方都知道竹筒枪的威力,鹰巢山这边有一百二十步射程的火枪,实际上还是一大进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