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273章 夜里的相处

一品权相 第273章 夜里的相处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273章 夜里的相处

原以为巫龙会在夜里过来,谁知等杨继业复习了功课,都还没见他来这边,估计是不过来了。杨继业心里想,会不会是巫龙以为自己与巫素贞之间有那种事,就不好出现?

虽说之前在鹰巢山下的山谷中,两人在一房间休息,可是没都没发生的。

对巫素贞,杨继业也不想让她有误解或受过多委屈。总要等到去巫家提亲,到时候或许才会有实质的进展。不过,两人在房间、在僻静处,有些亲密自是不可避免。

见杨继业温书已毕,巫素贞确实有些紧张。前一晚上在路上住宿,可如今在这边房间,自然就不同了。先前杨继业在温书时,巫素贞已经将自己洗得白白净净,这也是村里那些女人跟自己说的话。

到垣武城来,又与少爷住在一起,对巫素贞而言,陪好少爷就是她的任务一样。至于怎么陪,那不需言明。见杨继业站起来,巫素贞过来,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少爷,热水给你温好啦。是不是就去洗漱?”

接连两天赶路,实际上对杨继业而言也没有成为负担。不过,回到垣武城住所,洗澡时必须的,如今天气热,早一身汗了。

如今的生活,固然安宁、温馨,远胜于杨继业最初的预想。不过,生活中依旧有两样很不适应:一是没有抽水马桶;二是没有淋浴喷头。对后世那种二十四小时热水洗浴,是极为留恋的。之前对这个事情有一些想法,但没有做设计的改变。

自来水的问题或许可以解决,但在垣武城这样的都市,却不容易做。如果是依山而居,倒是可在高处做水塔,然后做自来水就不算难。在大都市里要做水塔,显然不现实。

如此看来,在文朝,主大都市也有很多不便之处,今后得找一些靠山、有泉水的所在,才是最好的住处。

巫素贞见杨继业要洗漱,便将桶一出来,提水倒进去。这些力气活,原本杨继业有杨猛、有另两个人来做,巫素贞过来了,便将他们赶走,觉得杨继业让男人来照顾起居,显然不会那么尽心。

杨继业见巫素贞在忙,说,“四姐,我自己来提水吧。”

“少爷,我能够提。”巫素贞的武力值可不小,目前估计仍然比杨继业要强一些。力气倒是不小的。

脱得仅剩下里裤,杨继业过来,见巫素贞在试水温,说,“四姐,会不会又出汗了?你来不来洗?”

“少爷,两天后要秋试,你要留足精神……”巫素贞以为杨继业提什么要求,不算拒绝,但也明白,秋试对杨继业是何等的重要。

杨继业明白巫素贞的误会,心想文朝的女孩儿,确实很好骗了。也不能让她误会过深,说,“四姐,我就说洗澡而已。”

“少爷呀……”巫素贞也是羞死人的,便转身离开。

杨继业到桶里泡一阵,随后见巫素贞折身过来,到桶边,服侍他洗澡。这时候,杨继业也不敢对巫素贞搞怪,规规矩矩地洗好。

躺倒自己卧室,这里的蚊帐也有些怪,白纱做的,采购时尽量选质量好一些的,杨继业觉得勉强可以接受。点一盘蚊香,檀木香味,驱蚊效果不错。

其实,在房间有侧门,是另一个房间,也就是大户人家丫鬟住处。杨继业目前没有丫鬟,也不想要丫鬟。巫家寨那边和生蛮的人,曾问过杨继业,可给他派女子来服侍的,被杨继业拒绝了。

如今巫素贞过来,可在那房间睡,但杨继业并没提,主要看巫素贞自己的喜好和选择,不做任何要求。

巫素贞很快到房间来,拿着一把蒲扇,搬一个凳子,似乎是过来给杨继业打扇的。杨继业见了,说,“四姐,别忙那些啦。晚上虽然也不凉,但没必要做这些事。你也睡吧。”

“少爷,我还不困。”

“别瞎说,快点睡了。你这样看着我,我怎么安心睡?”

“我……”

“好啦。听话吧。”发现巫素贞如今越来越没有以前那种辣味,杨继业觉得多少失去一些味道了。

巫素贞见杨继业坚持,也就站起来,先将灯吹灭。才摸摸索索到铺边,随后将外衣去掉,扭扭捏捏地上铺。朦胧的光里,见她如此,杨继业也在感叹,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等巫素贞进了蚊帐,随手将蒲扇带进蚊帐里,给杨继业扇一阵。杨继业抓住她的手,巫素贞浑身一僵持,随后倒在杨继业身边。

这一晚,巫素贞似乎有更多的准备,虽有里衣之类,但却很薄,估计来之前已经做了准备的。不想她误会,杨继业说,“四姐,安心睡吧。我不会现在就对你怎么样的,等秋试之后,我去你家提亲。好不好?”

“少爷,我懂。”

“谁告诉你这些啊。”杨继业故意问她。

“没人说。”

“才不信。村里的嫂子还是婶婶?”

“嗯……少爷,其实,村里女儿家出嫁之前,都会有嫂子们来说这些事情的。”巫素贞坦然地说,“少爷要是喜欢,我知道要做什么。”

“好了、好了,我也懂。四姐,书上说过,女孩男孩,得等到十八岁才会真正长大呢。我们俩都还差一两年,只有熬一熬,最好等到十八岁……”

这个事情,杨继业知道不好解释。文朝这边的风气,十五岁成婚很正常,有些偏远的地方,很可能十二三岁就成婚了。即便是都市、大户人家,也是十五六岁成婚,再迟,家里就比较急切。

文朝时期,人均寿命不到四十,固然是因为医疗落后,其实与整体的生活状况原始有很大关系。人的寿命不高,自然促使婚姻年龄就低一些,也是比较可理解的事情。

古代有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七十岁不是哪个时候这样的人少,而是自古以来就稀少。

成年之前,甚至更多的幼童夭折,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请,在后世,一直到七十年代结束,才有根本性的改变。

如此,杨继业对古人的早婚,也是理解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