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元史 > 精选10、元朝爆发两都之战

新视角读元史 精选10、元朝爆发两都之战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46

精选10、元朝爆发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元朝混乱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经历了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等五任皇帝。这五位皇帝,都崇尚汉文化,实行以儒家思想治国,因而保持了元朝六十多年的稳定发展。这是元朝正常的发展趋势,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元朝是会兴旺强盛的。不料,蒙古贵族保守派突然发动政变,刺杀了年轻有为的元英宗,扶持不懂汉文化的泰定帝上台,改变了元朝发展走向,大开历史倒车,元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泰定帝即位不久,封自己年幼的儿子为皇太子,明确了他的继承人身份。泰定帝在位五年,他连汉话都听不懂,无法治理一个庞大的元朝,导致矛盾丛生,趋于激烈。

公元1328年7月,泰定帝在巡游上都时病逝。当时右丞相倒剌沙在上都主政,把持大权。倒剌沙是泰定帝在漠北时期的旧臣,长期受到宠信。可是,倒剌沙也不懂汉文化,更不会治国理政,只知道专权跋扈,作威作福,排挤贤良,反对汉化。泰定帝死后,倒剌沙为了专权方便,迟迟不让年幼的皇太子继位。可没有想到,这给了别人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元武宗过去的旧臣燕铁木儿见有机可乘,赶紧派人去请元武宗的两个儿子,打算拥立他们为帝。

元武宗传位给弟弟元仁宗的时候,曾经有过约定,将来要元仁宗把皇位传给武宗的儿子,可元仁宗食言,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十分不满,后来分别流落到漠北和江南。元武宗系的宗王贵族以及旧臣们,全都忿忿不平。

燕铁木儿从少年时期就跟随元武宗,关系十分密切,后来担任枢密院事,掌握兵权。他见泰定帝死后,专权的倒剌沙迟迟不立新皇帝,皇位出现了空缺,便与元武宗系宗王和旧臣联络,在大都发动政变,囚禁了泰定帝的亲信,控制了朝廷,然后分别派人去漠北和江南,请元武宗的长子和世?、次子图帖睦尔回来,让他们登基当皇帝。

次子图帖睦尔当时在江南,路途较近,最先回到了大都,于是,燕铁木儿等人拥立他登基为帝,被称为元文宗。元文宗成为元朝第七位皇帝,时年二十五岁。

在上都的右丞相倒剌沙,见大都发生了政变,元文宗上台,顿时慌了手脚,于是,匆忙扶立八岁的皇太子登上皇位,被称为天顺帝。按时间算,天顺帝是元朝第八位皇帝,不过,他在位时间很短,而且徒有虚名。

这样,元朝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一个在大都,一个在上都。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两都之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朝廷出现了两个皇帝,蒙古贵族和朝廷大臣自然也分成了两派。上都的天顺帝虽然年幼,但似乎属于正统,因而支持他的人多一些。当然,也有不少人在犹豫观望。

倒剌沙仗着人多势众兵南下,攻击大都。上都军队起初比较顺利,一举攻破居庸关、山海关、古北口等险要关口,进入关内,向南挺进,进逼大都,似乎处于有利状态。

大都兵力较少,但燕铁木儿执掌兵权,他紧急征调河南五万兵马来援,又在都城召募新兵万余人。燕铁木儿在大都部署好防御以后,亲自率主力北上,迎战上都的军队。

上都军队入关以后,兵分四路,分别攻打通州、檀州、蓟州、涿州等地,企图合围大都。但四路兵马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不能协调一致。燕铁木儿具有军事才能,富有谋略,他看准了敌军这一弱点,并不分兵抵御,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力图各个击破。

上都的军队和大都的军队同属于元军,彼此有不少熟人,因而并不想打内战,更不愿意以命相博,往往是一看对方人多,扭头就跑,跑不掉时便投降,所以,战斗并不十分激烈。这有利于燕铁木儿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溃敌军。

结果,上都的军队打了败仗,纷纷逃了回去。燕铁木儿乘胜追击,收复了居庸关、古北口等地,向北挺进,进逼上都。形势急转直下,又对元文宗一方有利了。

眼见元文宗一方占了优势,一些犹豫观望的宗王贵族纷纷倒向元文宗,天顺帝一方的人也不断倒戈。东路蒙古元帅以及齐王等人,也纷纷表态,公开支持元文宗,并派兵攻打上都。

燕铁木儿等人的军队包围了上都,守城将士皆不愿意拼死抵抗,不少人投降或逃散。倒剌沙见大势已去,只好献上皇帝玉玺投降。为期两个多月的两都之战,以元文宗的胜利而告终。

倒剌沙投降以后,被押至大都,最后仍被处死。那个小皇帝也被杀了。可怜的天顺帝,只当了两个月挂名皇帝就丧了命,一点也不顺。

两都之战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元文宗与哥哥和世?的争斗又开始了。

兄弟相争弟杀兄

两都之战刚刚结束,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又明争暗斗起来,结果,弟弟把哥哥害死了。

元武宗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和世?,时年二十九岁;次子叫图帖睦尔,比哥哥小四岁。两个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当年,元武宗在弟弟寿山协助下登上帝位,作为酬谢,他封寿山为皇太子,并且约定,寿山百年之后,再传位于和世?。

寿山就是元仁宗。元仁宗继位以后,却迟迟不肯立和世?为继承人,反而封他为周王,让他就藩云南。和世?刚一离京,元仁宗就封自己的儿子元英宗为皇太子。

和世?当时已经十八岁了,自然心中忿忿不平。他走到陕西的时候,元武宗的一帮旧臣赶来,鼓动他造反,夺回皇权,并且已经联络好了陕西的几个将军。于是,和世?与陕西将军起兵,向东进军,一度到达了山西。

元仁宗听说侄子造反,立即派兵镇压,陕西军队打不过朝廷大军,造反很快失败了。和世?只好仓皇向西逃窜,穿越大漠,逃到了察合台汗国。此后,他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娶妻生子。

和世?的弟弟图帖睦尔,当时在京城,他并没有参与造反,但受到哥哥连累,被流放到海南琼州。泰定帝即位以后,改善了图帖睦尔的处境,让他从荒凉的海南回来,在山清水秀的江南居住。

公元1328年7月,泰定帝病逝于上都。右丞相倒剌沙为了专权,迟迟不立新君。元武宗的旧臣燕铁木儿抓住这个机会,联络武宗系的宗王贵族和旧臣们,打算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的儿子为帝。

8月4日,燕铁木儿一切准备就绪,召集宗王和百官,说:“武皇有圣子二人,仁义孝友,天下归心,是我朝大统之所在,应当迎立为帝,不从者死。”

有些大臣反对,燕铁木儿早有准备,把他们捆起来投入监狱,其他人只好都表示同意了。于是,燕铁木儿立即派人,分别到察合台汗国和江南,去请和世?、图帖睦尔兄弟俩回来。

弟弟图帖睦尔路近,最先赶到大都。众人请他登位,图帖睦尔推辞说:“哥哥年长,德行又高,应该由他君临天下。”

燕铁木儿说:“我们另立新君,上都的倒剌沙必不肯善罢干休,只怕夜长梦多,还是早日登基为好。”

图帖睦尔说:“既然这样,我先暂时登位,等哥哥到来,我再让位。”于是,图帖睦尔登基称帝,被称为元文宗。

倒剌沙得知以后,又惊又怒,随即在上都也立了一个小皇帝,然后开始了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结束之后,元文宗遣使北上,迎接哥哥和世?。察合台汗国路途遥远,这个时候,和世?才走到和林一带。漠北草原上的蒙古宗王贵族们反对元仁宗、元英宗的汉化和新政,听说和世?回来即位,都十分拥护,许多人跟随南下。

元文宗的使者见到了和世?,对他说,弟弟是为了战局的需要,暂时登基,以安人心,现在战争取得胜利,恭迎哥哥回来当皇帝。和世?对弟弟十分感激。

公元1329年年初,和世?在漠北宗王贵族的拥戴下,在和林登基称帝,被称为元明宗,成为元朝第九任皇帝。

元文宗听说哥哥在和林登基,派丞相燕铁木儿带着皇帝玉玺,赶到和林,表示祝贺,并请哥哥到大都就位。元明宗非常感动,当即宣布封弟弟为皇太子,将来由他继承皇位。

在燕铁木儿安排和陪同下,元明宗一行从和林启程,动身去大都。元明宗经历过苦难和流离,如今登上皇位,很想有一番作为。他在返京途中,就开始发表施政训谕,提出自己的治国设想,明显不是等闲之辈。燕铁木儿心里有些不安。

元文宗得知哥哥南下,立即带领众人,亲自北上迎接。公元1329年8月2日,兄弟俩在中都相遇了。中都在河北张北一带。

这哥俩长期南北分离,已经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而且都吃了不少苦,相见之下,自然悲喜交加,两人抱头大哭,诉说离别思念之情。在场的人无不感动泣涕,同时为兄弟团聚感到高兴。此后几天,元明宗在中都连续举办宴会,大家开怀痛饮。

谁也没有想到,8月6日,元明宗突然死亡,当皇帝只有一百八十四天。文元宗大哭一场,随即埋葬了哥哥,然后独自返回,继续当他的皇帝,仍然被称为元文宗。不久,元明宗的皇后八不沙也被无辜杀害。

元明宗是怎么死的,《元史》和《新元史》都记载说,元文宗假借让位之名,让哥哥没有怀疑和防备,趁机暗下毒手,毒死了哥哥。当时的社会舆论,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人们听了之后,莫不切齿痛恨。

著名诗人萨都剌愤而写诗一首:“当年铁马游沙漠,万里归来会二龙。周氏君臣空守信,汉家兄弟不相容。只知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萨都剌就生活在元文宗时期,对当时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

元文宗大概也知道舆论对他不利,同时受到良心谴责,三年以后就死了。元文宗临终之前,不立自己的儿子,坚持让哥哥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以赎其罪。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呢?

可见,凡害人者,必会受到心灵折磨,是不会得到幸福快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