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元史 > 精选2、大蒙古国横空出世

新视角读元史 精选2、大蒙古国横空出世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46

精选2、大蒙古国横空出世

大蒙古国横空出世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在蒙古国境内的斡难河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大蒙古国,铁木真被尊奉为成吉思汗。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四十五岁。

成吉思是蒙古语,含意是指大海般的浩瀚辽阔,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汗是蒙古人对君王的尊称,相当于皇帝。成吉思汗的意思,是指有着大海般宽阔和巨大力量的帝王。也有人认为,成吉思汗是指坚强、最大,有天皇帝或天汗之意。总之,这是一个具有崇高意义的称号。

成吉思汗确实有着雄才大略,他不仅能够打天下,而且还会治天下,他建国以后,制定了一系列统治制度,形成了以蒙古贵族共和政体为特征的强大国家。

成吉思汗最重要的统治制度,是在全国实行了千户制。成吉思汗把国内所有民众,编制成了九十五个千户,由贵族和功臣担任千户长。千户下面设百户、十户,分层次进行管理。千户上面设了左右翼两个万户长,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大臣博尔术和木华黎担任。这样,从上到下,把原来分散的部落和民众全部组织起来,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

千户制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单位,也是军事组织机构,取代了过去的氏族部落,形成了新的组织形式。千户制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长官由朝廷任命,既管军队,也管行政事务。老百姓下马为民,从事农牧业生产;上马为兵,随时准备对外征战。

千户制是大蒙古国基本的组织形式,它把各部落、各民族的百姓有效组合成一个整体,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十分符合当时人口稀少、战事频繁的社会需要。

成吉思汗与以往少数民族统治者不同的是,他不仅实行兵民合一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认识到,过去游牧民族长期实行的兵民合一制度,固然有利于保证兵源,但缺乏训练,军纪不严,容易溃散,战斗力不强,因而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战争中,就十分重视建立常备军。常备军属于正规军队,专以作战为主,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这是铁木真最终能够征服各个部落、称霸草原的重要原因。

大蒙古国建立以后,民众大增,条件更加具备,成吉思汗进一步加强常备军建设。常备军分为三军,每军兵力在万人以上。常备军的士兵,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从民众中挑选出来的勇士,个个体魄健壮,身手不凡,能够以一当十;另一类是贵族大臣和各级官员的子弟们,他们对朝廷忠诚,而且还有充当人质的作用。

成吉思汗特别重视选拔军队将领,常备军的军官,都是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对成吉思汗绝对忠诚的优秀人才。常备军由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平时作为大汗的护卫部队,战时充当主力和先锋。因此,常备军是一支精锐之师,是成吉思汗军队中的核心力量,在征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吉思汗善于用人,尤其善于发现和重用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因而在统一蒙古各部战争中,涌现出一批能征惯战、功勋卓著的将领,著名的有“四杰”、“四勇”、“四弟”、“四子”、等等,使得大蒙古国人才济济。

大蒙古国建立以后,成吉思汗自然要大封功臣,级别高的功臣封了八十八名,都当了千户长以上的高官。这些功臣和蒙古贵族,取代了原来各部落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形成了新的奴隶主阶层,成为大蒙古国的统治集团和上层社会。

成吉思汗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为大蒙古国制定了法律,叫做《大扎撒》,也被称为《成吉思汗法典》。《成吉思汗法典》根据当时的需要,对国家制度和人们行为做出了法律规范,是世界上第一部应用范围广泛的成文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宪法意义、包含宪政内容的宪法性文件。

《成吉思汗法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第一次将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开,建立了具有部落民主色彩的君主政体制度。这种两权分开并相互制约的制度,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成吉思汗还创造了蒙古文字。蒙古族原先只有口头语言,没有文字,平时靠结草刻木记事。成吉思汗觉得这样很不方便,也不符合大蒙古国的形象,于是就在畏兀儿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蒙古文字。这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正因为有了文字,大蒙古国才有条件颁布法律,撰写《蒙古秘史》等大量书籍,促进蒙古族的文明发展。

成吉思汗对宗教实行信仰自由、兼容并包的宽松政策。蒙古族原来信仰萨满教,后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喇嘛教、摩尼教等,也都获得很大发展。

成吉思汗志向远大,雄心勃勃。他曾经豪迈地说过,让普天之下,全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大蒙古国建立以后,已经不满足于蒙古草原一地,于是,蒙古铁骑便冲出草原,驰骋天下,大肆扩张领土。

蒙灭西夏之战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开始对外扩张,他首先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邻居西夏国。

西夏国,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先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后来依附了唐朝,被安置在北方夏州一带。党项族首领因参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封为夏州节度使,并赐李姓。

五代时期,中原混乱,党项族占据西北五州之地,形成半割据政权。宋朝建立以后,企图吞并党项地盘,但没有成功,只好承认它的独立地位。此后党项族势力发展很快,夺取了河西走廊,占据了宁夏全境和甘肃、陕西、内蒙的部分地区,拥有二十个州。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李元昊是党项族的英雄人物,能征善战,使得西夏势力进一步扩大,与宋、辽、金政权时而和谈,时而发生战争。西夏领土东到黄河,西至玉门关,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国力十分强盛,连大宋王朝都打不过它。

到了成吉思汗势力兴起的时候,西夏已经建国一百六十多年了。可是,在西夏后期,由于皇位更替频繁,内部混乱,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西夏是大蒙古国的近邻,成吉思汗要想向南、向西扩张势力,就必须灭掉西夏。

然而,西夏国实力依然不小,西夏人勇武强悍,成吉思汗想吞并西夏,也并非易事。从公元1205年开始,成吉思汗先后六次征伐西夏,其中四次由成吉思汗率军亲征,双方进行了长达二十二年的战争,大蒙古国才最终灭掉了西夏。

成吉思汗第一次出兵攻打西夏,是因为西夏与克烈部接壤,两家关系不错,成吉思汗攻打克烈部的时候,西夏支持克烈部,惹得成吉思汗大为不满。所以,当成吉思汗灭掉克烈部之后,就对西夏进行报复。不过,成吉思汗当时的势力,不足以灭掉西夏,因而只是攻击西夏边境的一些城镇,进行烧杀抢掠。此后,两家在边境一带冲突不断。

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为了扩张领土,第二次次出兵西夏,攻打西夏的斡罗孩城,该城在内蒙境内。西夏军队顽强抵抗,打败了蒙军,守住了城池。经过这次战斗,成吉思汗意识到,灭掉西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蒙古的南边,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金国,决不能让西夏与金国联合起来。于是,成吉思汗改变策略,打算用武力逼迫西夏与自己联盟。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出动大军,第三次攻打西夏。这一次,成吉思汗改变了进军路线,没有从正面进攻,而是从西边迂回,占领了西州,致使西夏失去了西部屏障。然后,蒙古大军从河西地区进军,再次攻击斡罗孩城,经过激战,最终攻占了城池。

斡罗孩城丢失,直接威胁到西夏的都城兴庆府,就是现在宁夏的银川。西夏皇帝惊慌,向蒙古求和。成吉思汗提出条件,要求西夏依附大蒙古国,共同讨伐金国。西夏皇帝只好答应了。

西夏被迫与蒙古结成了联盟,并按照蒙古的要求,不断出兵征伐金国。成吉思汗成功逼迫西夏为自己效力,很是得意。西夏与金国为敌,互相消耗实力,两败俱伤,蒙古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十多年时间。

西夏被绑在蒙古战车上,军队长期作战,损失很大,疲惫不堪。国内经济也大受影响,民众负担过重,生活贫苦,社会动荡不安。偏偏西夏皇帝又十分昏庸,苟且偷安,沉湎于酒色之中,使得西夏国力每况愈下。

成吉思汗见西夏国力大减,觉得是灭掉西夏的时候了,于是,从公元1217年开始,又数次出兵攻打西夏。这一次,成吉思汗是下决心要灭掉西夏了。

西夏皇帝见蒙古大军来势汹汹,惊慌失措,赶紧逃到灵州躲避,而把朝政交给了太子,后来,干脆把皇位也让给了太子。太子继承皇位后,一改前朝政策,与金国联盟,共同对付蒙古,与蒙古军队周旋了好几年。这个期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横扫中亚和东欧,给了西夏政权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大军,最后一次向西夏发动了猛烈进攻,决心彻底消灭西夏,扩大自己的版图。西夏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只得倾全国之力,奋起抵抗。

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西夏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让蒙军付出了沉重代价。蒙军在攻打宁夏隆德的时候,起初认为这个小小的城池不在话下。不料,隆德守将马肩龙有勇有谋,胆略过人,他亲自登城指挥战斗,蒙军攻击一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到了傍晚,蒙军疲惫,马肩龙看准机会,突然率军杀出,蒙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马肩龙把砍下的蒙军士兵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以鼓舞士气。

成吉思汗大怒,亲自指挥攻城,他把军队分成四个批次,轮番进攻,一刻也不停止,使守军疲于奔命。最终,因寡不敌众,隆德城陷落,马肩龙战死。

经过一年多的激烈战斗,蒙古大军成功实行“黄河九渡”,占领了西夏大部分领土,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都城兴庆府了。成吉思汗派使者进城,要求西夏投降,但遭到拒绝。

西夏军民坚守孤城半年多时间,将士们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蒙军连续攻城,均被打退,伤亡惨重。最终,兴庆府粮草断绝,将士们死伤殆尽,城池陷落,西夏从此灭亡。

蒙军在兴庆府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恼羞成怒,入城后展开疯狂屠杀,全城百姓死于国难。蒙军还不解气,又纵火焚城,西夏宫殿和城中建筑全都化为灰烬,西夏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蒙军用暴力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蒙军南下伐金

成吉思汗为了对外扩张,在打击西夏的同时,对另一个邻居金国也发动了进攻。不过,金国势力比西夏强大得多,成吉思汗毕其一生,也没有灭掉金国,但他率军征伐,重创了金国,削弱了金国实力,为儿子窝阔台灭金铺平了道路。

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就是后来的满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原先部落分散,不能凝聚力量,因而长期受契丹人的统治。后来,女真族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名叫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势力迅速崛起。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东北地区建立了金国,开展了十年伐辽战争,后来与宋朝联合,灭掉了辽国。随后,金国大军南下,攻陷开封,灭掉北宋,占领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

金国统治的区域幅员辽阔,东到大海,西至关中,南抵淮河,北部包括华北、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国力十分强盛。金国南部与南宋对峙,时常发生战争,北部则与蒙古接壤。金国对蒙古部落也时常进行侵扰,每隔几年就要围剿一次,掠夺财物和人口,把年幼的蒙古子女卖为奴婢,还先后捕杀了多名蒙古部落首领。当时蒙古部落分散,力量弱小,对金国无可奈何,但却埋下了仇恨金人的种子。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战争中,借用了金国的名声和力量,他被金国授予官职,便利用这个身份抬高自己,兼并其他部落。成吉思汗势力增强、建立大蒙古国以后,就不再跪拜接受金国皇帝的诏令,而与金国分庭抗礼了,后来更是屡次出兵攻击金国。

这个时候,金国的皇帝叫完颜永济,是金国第七位皇帝。完颜永济昏庸,忠奸不分,没有治国才能,致使朝廷**黑暗,民众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金国虽然统治的地盘很大,却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利用蒙古人对金国的仇恨,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伐金战争。成吉思汗出动的兵力约二十万,而金国仅在北部的军队就有四五十万人。不过,蒙军骁勇善战,战斗力远远超过了金兵。

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越过沙漠,进入到汪古族人的地盘。汪古部落是当时的一支少数民族,依附于金国,替金国守护北部边境。可是,汪古部对金国不满,转而投向了蒙古,被成吉思汗封为八十八功臣之一。如此重大之事,金国居然不知道。

汪古部归附了蒙古,等于打开了金国的北大门。成吉思汗率军长驱直入,很快抵达金国的军事重镇乌沙堡。乌沙堡是金国用来防御外敌的军事防御体系,筑有城墙和堡垒,堡垒以暗道相连,还修建了屯兵城,驻扎军队。乌沙堡防御体系十分坚固,可守军没料到蒙军突然杀到,惊慌失措。蒙军一举攻占了乌沙堡,歼灭了全部金兵,并将防御工事悉数捣毁。

蒙军首战乌沙堡,获得大捷,随即马不停蹄,继续南下,连续攻占昌州、抚州、宣州、武州、宁州等地。

金国皇帝听说蒙军大举入侵,慌了手脚,急忙调集北部的几十万兵马,集结于野狐岭,准备进行决战。野狐岭在张家口一带。

成吉思汗率军日夜兼程,快速南下,途中正在生火做饭,忽然得到情报,说金军在野狐岭集结。此地离野狐岭已经不远了,成吉思汗当机立断,下令倒掉食物,不再吃饭,火速向野狐岭进军,迅速占领了野狐岭北面山口等有利地形。

野狐岭之战,惊心动魄。金军比蒙军兵力多一倍,仗着人多势众,蜂拥向蒙军冲杀。蒙军大将木华黎高声疾呼:“敌众我寡,必须拼死决战,决不能后退半步!”木华黎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蒙军士兵斗志高昂,个个奋勇向前。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蒙军地形有利,士兵勇猛,最终取得胜利,金兵溃败而逃。

成吉思汗不给敌人喘息机会,挥军追杀,一直追到河北怀安境内,将一部分金军包围,全部予以消灭。这样,经过乌沙堡、野狐岭、怀安三次大战,金军在北方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成吉思汗率军在金国北部驻扎下来,进行休养整训。

蒙军整训之后,开始大举进攻金国,爆发了著名的三路伐金之战。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南下攻击中原。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西路军,沿太行山东麓向南进攻;皇弟哈撒儿等人,率东路军攻打蓟州等地;成吉思汗和小儿子拖雷,从河北向南进军,直捣黄河。

蒙军经过整训,士气旺盛,兵强马壮,三路大军驰骋中原大地,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几乎侵掠了黄河以北所有的金国领土。不到一年时间,蒙军相继攻破九十多座城池,只有金国的都城和十一座城,尚在金军的手中。

蒙军这次征伐中原,采取了野蛮的掳掠作战方法,不长期占领城池,只满足于劫杀掠夺,每攻下一城,就大肆烧杀抢掠,然后离去。蒙军暴虐,把对金人的仇恨转嫁到中原民众身上,仅在保州一地,就屠杀民众数十万人。蒙军所到之处,无不生灵涂炭,造成千里无人烟,中原人民遭受空前浩劫。蒙军的暴行,在历史上留下了罪恶的一页。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调集大军,围攻金国都城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大都军民拼死抵抗,蒙军久攻不下。金国皇帝向成吉思汗奉献美女、金帛和马匹,求和停战。成吉思汗见大都难以攻克,便同意了。

给金国造成重创以后,成吉思汗封大臣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把他留在中原,自己则率主力返回,准备西征。

木华黎率领部分蒙军,继续经略中原。木华黎有勇有谋,他改变了肆意杀掠的做法,收降了一些地方武装为其效力,占领了中原数十座城池,使得金国领土支离破碎。金国遭受沉重打击,实力大减,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成吉思汗返回以后,不久率军西征。蒙古铁骑在中亚土地上纵横驰骋,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同样也渲泄了暴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