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元史 > 41、元朝也有“苏武”

新视角读元史 41、元朝也有“苏武”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46

41、元朝也有“苏武”

元朝也有“苏武”

苏武是西汉的大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却始终宁死不屈,留下了“苏武牧羊”的著名故事。苏武被誉为民族英雄,其爱国主义精神被历代传颂。

在元朝,有个汉族官员奉命出使南宋,被囚禁十六年,也是始终宁死不屈,经历与苏武差不多。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郝经。

郝经是山西陵川人,出身儒学世家。郝经生于金末乱世,从小跟着父母四处流离,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战乱给郝经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他十分渴望能够过上和平生活。

郝经家贫,却很有志向,刻苦读书,十二岁那年,就通读了儒学典籍,其学问和品行,得到人们称赞。郝经长大以后,拜理学大师赵复为师,潜心学习理学,成为一代名儒。

忽必烈在金莲川开府,广招天下英才。忽必烈听说了郝经的名声,派人去请,郝经却不肯来。忽必烈不甘心,第二次派使者去请。郝经见忽必烈确有诚心,终于答应了。

忽必烈见到郝经,十分高兴,马上就向他询问经国安民之策。郝经讲了一通儒家学说,并详细阐述了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劝忽必烈推行仁政。忽必烈感到很新奇。

郝经主张四海一家、天下一统。但他厌恶战争,反对用武力统一天下,而是希望通过推行儒家思想,用仁义实现统一。因此,郝经反对“华夷之辨”,主张各民族平等,四海之内皆为一家。

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而华夏文明比较先进,影响巨大,所以,有不少人视华夏民族为正统,而把其他少数民族通称为夷族。其实,这是中国古代的陕隘民族主义。

在历史上,许多有政治远见的人,都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说过,四夷之人,如同枝叶,形同一体。郝经认为,四海之内,各民族同为一家,不一定汉人政权就是正统。郝经判定正统的标准是儒家思想,谁按照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谁就是正统。郝经的观点,自然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但忽必烈对郝经不用武力统一天下的主张,却觉得幼稚可笑。

在蒙哥发动大规模伐宋的时候,命忽必烈率东路军攻击两淮和荆襄地区。郝经极力反对,他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在治理北方上,推行仁政,革除弊端,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实现北方大治,然后再靠仁义收服江南,统一天下。忽必烈笑了笑,没有理他。

蒙哥伐宋遭遇重大挫折,他自己也死于钓鱼城下,西路军被迫返回北方。忽必烈在东线作战顺利,已经包围了鄂州,因而不想立即撤兵。郝经力主撤兵北返,回去继承汗位。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派人送来密信,说阿里不哥正在筹备登位,让忽必烈急速返回。

南宋负责鄂州保卫战的,是权臣贾似道,他见蒙哥已死,有机可乘,便主动遣使议和。忽必烈正好顺水推舟,撤兵走了。贾似道回到朝廷,大吹大擂,说他指挥有方,打得蒙军大败而逃。南宋朝廷对贾似道大加褒奖,提升他为宰相。

忽必烈回到北方以后,在汉族士大夫们的建议下,抢先宣布继承汗位,占据了有利态势。阿里不哥不服,兄弟俩打了四年内战。在此期间,忽必烈的主力部队在漠北作战,他担心南宋趁机在背后捣鬼,便派郝经为使者,南下杭州,与南宋议和。

这个时候,贾似道控制了南宋朝廷,他担心蒙古使者到来,会暴露他在鄂州冒功的劣迹,于是极力阻挠郝经入境。

接近宋境的时候,郝经先派两名官员前去通报,贾似道却把他们杀了。消息传来,随行人员大为恐惧,都劝郝经立即返回,不要去了,否则性命难保。

郝经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如此贪生怕死,有辱使命,回去有何颜面见人?”郝经义无反顾,继续前行,进入到南宋境内。

贾似道见威胁不起作用,只好命人将郝经一行拘禁在真州,就是现在江苏省的仪征。贾似道见郝经是汉人,便派使者前去劝降。

南宋使者对郝经说:“你是汉人,又是著名大儒,熟读四书五经,怎么能帮助夷族助纣为虐呢?我朝是正统,尊崇儒学,你不如归顺我朝,既对得起祖宗,又能得到荣华富贵。”

郝经义正词严地说:“我是汉人不假,可更崇尚儒学。你们口头上挂着儒学,但不讲信义,无理扣押使者;你们的皇帝和臣子,没有仁义之心,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骄奢淫逸,哪一点符合儒家之道呢?忽必烈虽然是异族,但四海之内皆为一家,何况他尊崇孔子,推行儒学,施行仁义,所作所为全都符合儒家之道,这才是正统。”

贾似道不死心,又几次派人去劝降,谎称忽必烈兵败身死。郝经并不相信,更没有动摇。

贾似道见郝经不肯投降,十分恼怒,派人假扮强盗,夜里闯进囚所,对郝经进行威胁恫吓,却仍然不起作用。贾似道又采取断绝生活供应等方式进行虐待,企图逼郝经就范。郝经常常几天吃不上饭,身体受到极大摧残,但始终坚贞不屈,过了十六年的囚徒生活。

郝经身为汉人,却宁死不肯投降汉人政权,一心只想效忠蒙古人。苏武曾经有过飞雁传书的故事,而郝经也有类似的经历。

《元史》记载,开封百姓射落了一只大雁,大雁腿上有书信,写着一首诗:“霜落风高恣所知,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落款是“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

公元1275年夏,在元军大举伐宋的时候,郝经终于获救,拖着病体回到了大都。忽必烈对其忠诚大力褒奖,赏赐有加。当年秋天,郝经病逝,享年五十三岁,谥号“文忠”。

郝经与苏武有着类似的经历,不过,苏武誉满天下,其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而郝经却鲜为人知,反差巨大。

许多汉人都忠于元朝,那么,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