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元史 > 37、灭亡南宋统一天下

新视角读元史 37、灭亡南宋统一天下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46

37、灭亡南宋统一天下

灭亡南宋统一天下

公元1267年,忽必烈做好了一切准备,蒙军第三次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忽必烈按照刘整的建议,把主攻方向放在荆襄地区,拉开了襄阳之战的大幕。

襄阳在湖北境内,有七省通衢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有岘山、汉江两道天然屏障,城坚池深,仓储丰厚,易守难攻。襄阳城与樊城隔江相望,互为犄角,可以相互支援。襄阳离蒙古统治地区离得很近,蒙军很快就能到达。

忽必烈任命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兵五万,攻打襄阳。阿术是蒙古贵族,时年三十岁。刘整当时五十六岁,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襄阳之战实际上是由他指挥。宋军方面指挥襄阳之战的,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兄弟俩也是征战多年,很有经验。

在对襄阳开战之前,刘整施了个计策,他向吕文德行贿,要求在襄阳城外设立集市,并以保护货物为名,修筑城堡。由于宋蒙之间几年没有战事,吕文德麻痹,竟然同意了。这样,刘整以集市贸易为掩护,使大批伪装的蒙军士兵轻易渡过汉江,聚集在襄阳城下。

部署妥当之后,蒙军突然向襄阳城发动了攻击。宋军急忙奋起抵御,好在襄阳城坚固,刘整的偷袭没有成功。此后,蒙军依托集市上的城堡,与襄阳城对峙。

南宋朝廷听说襄阳被围,陆续派来援军。刘整见襄阳城短时间难以攻破,便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忽必烈命汉族大臣史天泽带领大批蒙军,支援襄阳战场,其中仅水军就有七万多人、战舰五千多艘。

在襄阳之战中,南宋朝廷先后派来十几批水陆援军,均被蒙军击退或消灭。所以,襄阳之战不是单纯的攻城和防守,而是宋蒙之间的大决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进行鏖战。经过数十次激烈战斗,宋军主力遭受重大损失,也无援兵可派了。

蒙军集中兵力攻城,水陆夹击,又用大炮猛轰,城上城下一片火海。襄阳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打退蒙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襄阳城坚守数年,仍然屹立不倒。

在襄阳之战期间,忽必列建立了元朝,宋蒙战争变为宋元战争。南宋朝廷依然混乱不堪,弱智皇帝宋度宗在襄阳被围三年之后,才知道实情。“蟋蟀宰相”贾似道把持朝廷,照样穷奢极欲,对襄阳之战放任不管。襄阳主帅吕文德身心交瘁,不幸病逝,给守城军民造成很大影响。

公元1273年,襄阳城坚守了六年之久,终于粮草断绝,伤亡惨重,无法坚持了。樊城已被元军攻破,并遭到屠城。吕文焕迫不得已,只好开城投降,襄阳之战落下了帷幕。

襄阳是南宋的西大门,襄阳一失,元军便可长驱直入了。忽必烈大喜,调集全国精锐部队,由蒙古大臣伯颜为主帅、史天泽为副帅,刘整、吕文焕、张弘范等人为先锋,大举进攻南宋。

元军沿长江东进,宋军主力在襄阳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已形不成有效的抵抗力量。吕文焕投降以后,受到优待,他感到南宋大势已去,也愿意为元朝效力。沿途许多宋军将领,都与吕文焕有交情,在吕文焕的劝说下,纷纷归顺投降。元朝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到达安徽境内,离杭州不远了。

这个时候,弱智皇帝宋度宗已经病死,他四岁的儿子继位,由谢太皇太后摄政。谢太皇太后令宰相贾似道率军迎敌,贾似道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出战。

贾似道东拼西凑地调集了最后的十三万军队、两千五千艘战船,沿江西上,阻击元军,走到安徽铜陵的丁家洲一带,与元军相遇。贾似道根本不会打仗,又见元军势大,早就吓破了胆,赶紧派人向伯颜求和。伯颜拒绝了,下令对宋军展开攻击。

宋军兵无斗志,一触即败,溃不成军,元军乘胜追杀一百五十多里,宋军几乎全军覆没。贾似道逃回杭州,被免除官职,流放外地,途中被人杀掉。

丁家洲之战,宋军主力损失殆尽。元军士气高涨,继续东进,直扑杭州。途中所经过的州县,多数投降或逃散,但在常州却遇到激烈抵抗。常州知府姚訔、通判陈炤,面对几十万元军,明知不敌,却奋起反抗,坚守数日,因寡不敌众,最终被元军攻破城池。陈炤巷战而死,姚訔宁死不当俘虏,投火**。

公元1276年,元军兵临杭州城下。此时,城内几乎没有守军,大臣们都跑光了,只剩下六个朝臣。谢太皇太后毫无办法,只好携小皇帝投降。南宋灭亡了。

在元军包围杭州之前,一些大臣见局势不可逆转,带着宋度宗另外两个幼子逃了出去。南宋大臣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福州另立宋度宗的幼子为帝,延续南宋政权,继续与元军对抗。许多有气节的大臣、将士和民众,纷纷向福州聚集,形成了十几万人的南宋残余势力。

公元1277年,元军攻占了福州。文天祥与张世杰商议,由张世杰带领大部分人员,坐船入海躲避;文天祥则率部分兵力,留在陆地牵制敌人。忽必烈传令元军各部,务必将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灭。

在元军所部当中,张弘范的队伍最为凶悍,对南宋残余势力咬住不放,穷追猛打。张弘范也是汉族人,祖籍南阳,后迁至河北保定。张弘范的父亲叫张柔,是保定地区民间武装的首领,在木华黎经略中原的时候,就投靠了蒙古,成为汉人世侯。

张弘范在蒙古统治下长大,他长须拂胸,风度翩翩,能诗善文,打起仗来却十分凶猛,被元朝封为镇国大将军。在灭宋战争中,张弘范一直充当先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又要把南宋残余势力赶尽杀绝。

公元1278年,张弘范消灭了文天祥的部队,文天祥不幸被俘。张弘范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却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来,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张弘范消灭了文天祥的部队,继续追击张世杰的队伍。公元1279年,张弘范率领的元军,终于将张世杰的队伍包围在广东崖山,南宋残余势力陷入了绝境。

这个时候,张世杰的队伍还有十万多人,但战斗人员并不多,大多数是朝廷官员、随军家属和自愿跟随的民众,其中有不少老人、妇女和孩子。这些人明知宋朝大势已去,却不肯离散,人人准备为国捐躯。

张弘范派人劝降,遭到拒绝,于是展开攻击。张世杰的残余势力自然敌不过如狼似虎的元军,结果战斗人员全部牺牲。陆秀夫背负八岁的小皇帝蹈海殉国。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被誉为“宋末三杰”。

剩下的手无寸铁的朝廷官员、随军家属和民众,宁死不当俘虏,纷纷跳海自尽,以身殉国,无一人投降。

第二天,战事结束,风平浪静,在湛蓝的海面上,漂浮起十余万具尸体,其中有许多老人、妇女和孩子。尸体连成一片,密密麻麻,一望无际,撼人心灵,感天动地!

南宋终于灭亡了。在中国历史上,灭亡的朝代不少,但从来没有像宋朝这样,惨烈、悲壮和令人敬佩!

张弘范灭掉南宋,大功告成,洋洋得意,在崖山石壁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以作纪念。后来,有人在前边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以示讽刺。

南宋是被蒙古人灭掉的,但在灭宋战争中起了关键作用和立下大功的刘整、史天泽、张弘范,却都是汉族人。这令人无语,也值得深思。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天下过程中,有不少汉族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出力最大、立功最多、获得官职最高的,是史天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