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青史鸿烈 > 第一百章:

青史鸿烈 第一百章:

作者:张龙宝q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0:44

第一百章:

第一百章:商州城庸主退位

自由教战神称王

说蔡春辉射死了陈原,并击败了船队。顺流而下,偷袭敌营。沈京兵闻知陈原已死一惊,忙令陆志伟率数百名水军,去探听情况。陆志伟率数百名水手,逆流而上,追击蔡春辉的水军。蔡春辉见陆志伟军来到,急忙调头便走。陆志伟见后,怕中奸计,便不去追赶,撤军回去。蔡春辉也收兵回城。

在丙妹城中,蔡春辉对汪宁说道:“第一条计策已经成功,该实施第二条计策。”汪宁问道:“什么内容?”蔡春辉便把具体细节,一一告知汪宁。汪宁依计而行,去镇上找来一个精明的老年妇人。汪宁把细节告知老妇,令她扮作董琨的外婆,混进沈京兵大营内,探听敌人的一举一动。老妇人领命,自去了。

那老妇假装是董琨的外婆,来看望董琨。老妇进营,要参见自己的外孙。守营护卫见她面生,便拦在外面不让进。老妇说道:“我是董将军的外婆,特地来看看他。”护卫听后,斥道:“哪里来的疯婆子,竟敢冒充董将军的亲戚,还不快走!”老妇人不死心,说道:“官爷,我就是想看一看他,就让我进去吧!”护卫有些不耐烦了,骂道:“老不死的,快滚;要不然,把你两条腿儿打折了!”老妇听后不悦,也不甘示弱。骂道:“你们这些当官儿的,有几个钱就自以为是,连我这个老太婆也不放在眼里。看告诉我外孙,来好好地收拾你们!”就在老妇与守营护卫争吵时,沈京兵和李国雄二人闻讯赶来。沈李二人见后,上前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守卫说道:“二位将军,这老不死的竟敢冒充董将军的亲戚!”沈京兵把那老妇仔细地瞧看,问道:“你是董将军的外婆?”老妇人回答道:“不错,我就是。快叫我外孙出来,好好地看看他。”沈京兵见后,却犹豫不决。老妇人见后,问道:“怎么啦,我外孙呢?”沈京兵说道:“董将军已经被杀了,不会出来的!”老妇人听后大惊失色,当场昏迷过去,一动也不动。沈京兵见后,忙走上前看了看,招呼近百次也不见苏醒。沈京兵怕出人命,便抬入大营中歇息。

在大营中,李国雄说道:“如今,蔡春辉军队攻营紧迫,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董将军的外婆?这事必有蹊跷!”沈京兵说道:“是啊,我从未听过董琨有一个外婆。可惜人已经死了,无法证明。”李国雄对沈京兵悄悄地说道:“趁她昏迷之际,看其身上有无书信!”说完,便在老妇人身上寻找。找了好半天,才看到这封书信。打开看时,上面写道:“吾儿董琨,外婆闻知你远赴战场杀敌,吃尽了苦头。外婆想来看看你,却又太远。外婆从老家带来几床棉被和你最爱吃的饭菜,希望你能过得好一些!”沈京兵读后,又从包袱里翻出来棉被和饭食。沈京兵见后,自叹道:“董琨的外婆,对他可真好!”李国雄见后,说道:“沈将军,不要被假象所蒙蔽!”沈京兵问道:“什么假象?”李国雄说道:“记得董琨生前对我说,他的老家在河北承德棋盘山镇。距我们这儿,有万里之遥。她一个年迈的老妇,怎么会走这么远的路?更何况,董琨也从未提起有一个外婆。奇怪的是,董琨刚死不久,这个不知名的老妇便来看望他。这一切,你不觉得太巧合了吗?还有这封信和这饭食,若真是从老家带来的,自己必定有些模糊。可是,这封信上自己工工整整,如新的一样。这饭食,也冒着热气,显然是刚做好的。只有一个可能,这一切是他们故意制造和安排的!”沈京兵听后,问道:“我们该如何应付?”李国雄说道:“敌人定是早有准备,我们不可轻易动兵,以免中计!”沈京兵依了,便按兵不动。

说蔡春辉在城中等待老妇人的归来,等了一天一夜,也不见老妇回来。蔡春辉寻思道:“老妇去了一天,也不回来,必定凶多吉少!”便对汪宁说道:“老妇去了很久不见归来,定是被敌人扣押。情况紧急,应立即实施第三套方案!”汪宁问道:“什么第三套方案?”蔡春辉说道:“我率全城将士去攻沈京兵大营,便以老妇不归为由;将军好言相劝镇上老百姓,告诉他们利害之处。下令他们各家各户,挖地道、设陷阱。是敌人看出是一座空镇,诱其进入。待时机一到,一网打尽!”汪宁听后,问道:“老百姓会听从咱们的号令吗?”蔡春辉说道:“镇上大都是苗族和侗族的山民,长期住在这里,过惯了无忧无虑的日子。现今,方密率大军来袭,必引起他们的不满。我们从中作梗,煽动他们起来反抗。”汪宁听后,便去准备去了,当夜无事。

在沈京兵行营中,沈京兵正在与李国雄商议。为了不走漏风声,便把那个老妇扣押起来。几天后,老妇人便死在狱中。到了第二天,蔡春辉率领大军来攻大营。沈京兵闻知后,急忙出兵抵御。双方在大营外会面,摆好阵势。蔡春辉喝道:“你们这伙恶徒,犯我地界,杀我村人,岂能饶了你们!”说着,便率军杀了过去,陆志伟领兵反击。双方在阵前争斗,互不相让。这边,李国雄又对沈京兵说道:“敌人率全城之众来讨我,镇上必定防备空虚。就趁此良机,偷袭村镇,可获全胜!”说完,便令部分人马去袭村镇。

来到镇上,见里面空无一人。李国雄心疑,不敢进入。正犹豫间,一声锣鼓响,四面八方尽是伏兵。回去的路,已被伏兵包围。李国雄不敢恋战,调头便走。左冲右突,奋力杀出。未走至几里,便坠入陷坑中。被坑内伏兵,乱枪乱剑刺死。手下兵卒,也全都杀死。缴获兵器无数,自回镇上庆贺。

那边,蔡春辉与陆志伟死战。斗了数十个回合,一刀砍来。削去陆志伟半边脑袋,落马而死。蔡春辉追杀沈京兵军兵。敌军大败,死伤无数。沈京兵在逃亡途中,被乱军所杀。这场大争斗,暂且停止。

南方为争地盘儿,各自混战。在北方,更是硝烟弥漫。清教总坛商州,教主王焕只顾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宦官郑寿辉见时机已到,便聚群臣商议道:“如今坛主昏庸无能,若继续让他手握大权,日后必定威胁到我们。不如,就此除掉他!”于是,几个奸臣秘密地策划着一场阴谋。

第二天,群臣上朝进谏。宦官郑寿辉上前谏道:“启禀教主,臣有一件要事禀报!”王焕听后,问道:“什么要事,但说不妨?”郑寿辉说道:“教主,西北斧头帮率众侵扰我陕西边境盐场堡和定边,不久便会攻到总坛,教主应做好防御措施!”王焕问道:“此两处地方,所在何地?”郑寿辉说道:“此两处归属榆林管辖。”王焕笑道:“榆林距商州很远,他们怎么会攻到这里。郑大臣,你不必太多疑了!”说完,便问道:“郑大臣,你还有何事?”郑寿辉说道:“我想借教主全城之兵,前去抵御。”王焕准了,便分给他全城二十万大军。之后,便退下总坛,享乐去了。郑寿辉谢了,也回去准备。

当晚,郑寿辉聚集几个朋友在房中议事。郑寿辉说道:“我将王焕全城之兵骗到手里,明天一早便发兵。”郑寿辉对一个名叫李战的朋友,说道:“李友,你去江南方密那里说些利害,让他派兵袭击商州边境。”郑寿辉再对一个名叫孙迪的朋友,说道:“孙友,你去斧头帮鲍勇那里也说些利害,让他们派兵侵扰宝鸡!”郑寿辉对一个名叫吕延林的朋友,说道:“吕友,你去西南天魔教黄彪那里说些利害,让他们派兵攻打安康!”郑寿辉对一个名叫刘庆隆的朋友,说道:“刘友,你去汉中买通帅贺云大军,使其讨伐西安和渭南!”李战、孙迪、吕延林、刘庆隆四人领命,各自去了。自己则去准备攻打榆林。

郑寿辉为了使自己的阴谋得逞,途中故意拖延时间。为了不让人看见,郑寿辉率众来到延安地和尚塬。天已渐黑,郑寿辉就下令在此安营扎寨。行了几天路程,士兵们又饥又渴。见到不远处有一处小河,纷纷过去抢水喝。

几个时辰过去了,夜更深了。营寨外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知了的鸣叫。此刻,一个身影从营寨内闪过,快如闪电。不到半柱香的时间,营寨四周火光冲天。又不曾睡的士兵,见营寨起火。高喊道:“起火了!起火了!”在梦中的士兵被喊声惊醒,纷纷都来灭火。经过数个时辰,大火才被扑灭。大火过后,绝大部分行营被焚毁。就在此时,不远处火光冲天,喊声大震。行营刚被烧毁,又有伏兵追来。士兵们很是惊慌,不知所措。为了稳定军心,郑寿辉假意说道:“将士们不要慌,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千万不要上当!”说完,郑寿辉便不再理会他们,自去修理营帐。

说李战奉郑寿辉之令,来到江南方密那里。觐见大王方密,说道:“吾乃清教使臣,姓李名战。奉主人之令,来请方大王帮个忙。”方密问道:“什么忙?”李战说道:“我家教主昏庸无能,不是当一家之主的材料。空有一大片土地,却不知道珍惜。方大王雄才大志,定是个明君!”方密听后,说道:“陕西、山西两地,朕早就想要,只是一直找不到时机。如今,朝廷在各个地方增设伏兵。倘若,朕派大军去攻打,朝廷偷袭我后方怎么办?”李战说道:“这个放心,我家主人会前去抵挡朝廷的军队,大王不必担心!”方密说道:“口说无凭,该留下什么字据。”说着,便借来笔墨,写下了契约。方密见后大喜,便答应了李战的要求。

说孙迪奉郑寿辉之令,去斧头帮帮主鲍勇那里。进得帐中,便把来龙去脉一一告知。鲍勇听后,说道:“你们清教已与黑山岭狂徒融为一体,难以对付!”孙迪见后,反问道:“难道帮主不想报仇了吗?”鲍勇叫道:“怎么能不报仇,只是他们兵多将猛,无从下手。”孙迪听后,笑道:“他们所占地区才多大,哪像帮主地盘儿这么广阔!如今,那昏君贪欢享乐,兵力空虚,正是动手的好时机!”鲍勇听后,寻思了一会儿。说道:“你先回去吧,我再考虑考虑!”孙迪谢过,自回去了。

说吕延林奉郑寿辉之令,去西南天魔教教主黄彪那里。进得城中,参见了黄教主。黄彪问道:“使者来此何事?”吕延林说道:“小人奉郑大人之令,请教主发兵攻打安康城!”黄彪反问道:“安康城属你们管辖,为何要我们发兵去攻打?”吕延林说道:“俗语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场混战中,教主定不会让别人瞧不起吧,受别人歧视。安康是个宝地,人人都想得到。若夺下安康,可为日后教主称霸中原奠定基础!”黄彪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没有答应吕延林的要求。吕延林见后,也自回去了。

说刘庆隆带着厚礼,去汉中城买通帅贺云军队。帅贺云闻知有使者带着厚礼前来,急忙出去迎接。帅贺云将刘庆隆请至房中,一同商议军机要事。他的两个跟班:高猛沈霸,恶狠狠地立在旁边。刘庆隆称赞道:“帅将军所向披靡,千军万马中活捉对方元帅;刀光剑影中,救主公于危难;此等壮举,怎能不值得表扬?小人久闻帅将军大名,特地前来探望。现今,清教教主王焕贪欢享乐,天灾**。西安和渭南两地紧邻汉中和商州,若占得这两处地方,便能一举剿灭清教和黑山岭两伙贼寇,此不一举多得也?”帅贺云早有吞并中原之心,称霸北方。现刘庆隆又提出这样的要求,正符合他的心愿,便爽快地答应了。帅贺云重赏了刘庆隆,让他回去了。

在清教总坛商州城,王焕只顾在后花园贪欢享乐,对坛内事物不闻不问,俱都交给大臣们管理。大臣们有善有恶,宰相俱都离教,只剩下奸臣小人。奸臣小人们,逐渐控制了大权。不多时,有小卒跑来报说:“启禀大人,江南方密率大军,侵扰我总坛!”奸臣们说道:“不用管他,不久便离开了!”听奸臣们一说,小卒也离开了。

几天后,江南方密大军占领商南;帅贺云大军夺取柞水,并向商州城逼近;京师城内,曹公公又派大军占领芦灵关。芦灵关位于三门峡、商州、渭南三地交界处,是个咽喉要地。曹家军占领芦灵关,向商州进犯,一连攻占途中多个乡镇,便在洛南驻扎下来。斧头帮又占领延安、咸阳、宝鸡三地大部分地区。天魔教教主黄彪攻取安康,受到雷虎大军的反抗。军事们死伤无数,便退至十几里外五里村驻扎。

教主王焕见商州城情况紧急,忙要调兵抵御。可是,城内已无一人可用。王焕下令,召回阳泉、晋中两地之兵,命王海为先锋,火速来救商州。当诏书送到王海手中时,王海十分焦急。便率十万大军,飞也似的去了。王冲见后,怕王海军队中埋伏。于是,便派“下山猛虎”韩义领军,暗中保护。韩义领命,自率军去了。

这时,有小军跑来报说:“朝廷派出大军逼近娘子关,不久便会来袭阳泉!”王冲听后,忙令“闪电刀王”张秀,领兵前去抵挡。张秀领命,自去了。韩义、张秀二人走后,又派人去沧州请王玉帮忙。在沧州,朝廷也派兵镇压。因与都城很近,所以兵马也很多。

不提各路人马征战不休,只说商州城被围。派出去的细子回来了,救兵却迟迟不到。外有强敌,内有奸臣。里应外合,商州城不攻自破。敌众占领商州,大开杀戒。街上血流成河,尸横满地,焚毁民宅房屋无数。敌众聚集在大殿上,逼迫王焕退位。因形势所逼,不得不让位给他们。敌众嘲笑地对他说:“只要你甘愿做我们的奴隶,便饶你不死!”王焕不同意,就被他们关入大牢。当晚,便畏罪自杀了。第二天,王焕的尸首被敌众悬挂在城楼上。头上贴了张字条,上面大大地写道:“狗族人的下场,暴尸在此!”

这消息迅速地传开了,人人皆知。王海在行军途中,闻之此噩耗,十分震惊。这是对我们王氏家族的侮辱,令家族里的人颜面尽失。此等奇耻大辱,怎能不报?于是,便率众直奔商州,准备与他们死战一场。

在晋中城中,人们正在为应战做准备。私下里,众臣子背着王冲,议论纷纷。说道:“现今天下大乱,四方盗贼又攻克商州。商州乃是清教的总坛,唇亡则齿寒。商州破,清教亡。他们杀了清教教主,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来袭晋中。若不尽早拥立新的教主,我们会延续清教的下场!”众臣子众说纷纭,最后还是决定立王冲为新教主。决议已定,便各自回了。

第二天,群臣聚集在城中议事。王冲及手下将士,也全都在场。群臣说道:“王头领,如今天下混乱。现商州被占,教主被杀。若不尽早拥立新的君主,我们便会尝到灭亡的苦果!”王冲问道:“谁该担当新的君主?”群臣说道:“这君主之位,非王头领莫属!”王冲听后大惊,连忙推辞道:“不,不,不,这绝对不行!王教主刚死,你们就让我作这大逆不道之事,怎么能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群臣说道:“四方盗贼攻克商州,杀了教主王焕。不久,便会来袭晋中。大国吃小国,若是自己没有实力便被别人侵占并除掉。头领应立即登位,要不然后悔莫及!”王冲万般推辞,却被众人推至教主之位。王冲万般无奈下,只好答应了。群臣说道:“教主提倡自由平等,便起名自由教,军队便为自由军!”王冲为“自由王”,手下将士都各自封位。自由教的建立,是延续清教的香火。教会创立后,各路英雄豪杰闻至踏来。王冲称王后,筹集军队进攻陕西,夺回失去的土地。欲知详情,请看下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