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青史鸿烈 > 第一章:

青史鸿烈 第一章:

作者:张龙宝q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0:44

第一章:

上卷(1————70)

第一章:崇祯帝铲除阉党——李闯王起兵反明

熹宗七年,天启皇帝驾崩。思宗继皇帝位,年号崇祯。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勤于政事,企图挽救即将灭亡的朝廷。崇祯帝登基后,大力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魏忠贤被抄家,充军到凤阳。没有走到凤阳,便在中途自杀了。宁锦大捷被阉党冒功之事翻出来,大臣们请求重新启用袁崇焕。崇祯帝对袁崇焕抱有很大的希望,便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督师,指挥河北和辽东、山东与天津等地的军务。崇祯帝亲自在偏殿召见袁崇焕,问他的打算。他说:“臣家的计划都写在奏书里,如果陛下能赐予臣权力。大约五年,便可恢复辽东所有土地。”崇祯帝非常高兴,赐给他一把尚方宝剑,特许他有执行公务的权力。又命兵部、户部、隶部,在兵力钱粮、用人等方面,全力配合袁崇焕。

袁崇焕回到宁远以后,全力整顿宁远的防御。加强士兵的训练,火器、粮草的储备。深明纪律,鼓舞士气,等候迎击金军的再次进攻。皇太极更有野心,他不满足于仅占据辽东土地,而要同明廷争夺全国的统治权。袁崇焕率军在宁远坚守,阻止了皇太极经山海关入侵北京的企图。于是,皇太极便转向防守薄弱的其他地方入侵。

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皇太极率大军十多万,绕道从喜峰口、大安口,越过长城,向北京扑来。袁崇焕闻知后,派了一支军队到蓟州,阻拦后金的军队。但是,这支援军伤亡不小,没有阻挡住后金军的入侵。眼看着,后金兵直杀到北京城下。袁崇焕急了,自己亲率重兵。日夜兼程,赶赴北京,亲自保卫京城。崇祯帝在皇宫里,亲自召见袁崇焕。然而,魏忠贤的死党造谣诬陷袁崇焕。多疑的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袁崇焕起了疑心。袁崇焕的队伍,是千里奔驰到北京的,非常疲劳。召见时,袁崇焕提出让他的将士到城中休整一下。崇祯帝口头上,对袁崇焕说了些慰劳的话。但是,拒绝了他进城休整队伍的要求。袁崇焕只得把军队,驻扎在广渠门外。

金军与袁崇焕的军队打了几次,互有伤亡。皇太极准备退兵;但他不想就这样无功而回,他要想个计谋,除掉袁崇焕。以后,也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刚好,金军抓到两个明廷的太监关在营帐里,他就派人做了一些安排。晚上,两个太监还被关在营帐里,没有人和他们说话。忽然,他们听见营帐外面看守的士兵在说话。一个人说道:“今个儿主动退兵,恐怕是大汗的意思!”另一个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前面一个回答说:“今天看见大汗和明营里来的军官,在营帐里说话。说什么密信,听说那两个人还是袁督师的密使唉!”那天晚上,看守也不严。两个太监找了个机会溜出来,一到宫里便向崇祯皇帝报告。

崇祯帝听完他们的话,联想起之前的传闻。还有,袁崇焕要求将军队进城休息的事情。越想越害怕,也没有深入细想,马上宣袁崇焕进宫。袁崇焕还以为有什么军情要事,匆匆忙忙地赶到宫里,就被在那里等候的卫兵拿下。崇祯帝十分生气,怒斥道:“袁崇焕,你和金匪为何这么巧,一前一后地来到北京,你为什么要进城驻军!”说完,不给袁崇焕辩解,押下大狱。

刑部中,魏忠贤的余党罗织了袁崇焕的罪状:擅自与皇太极讲和,擅自处死大将毛文龙。勾引敌人,胁迫朝廷与敌议和。订立城下之盟谋反。崇祯帝听不进任何替袁崇焕平冤的话;第二年,就把这个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的将军处死。

除掉了袁崇焕,皇太极非常满意。他回到辽东,对后金的军事、政治做了很大的改革。他把后金的都城迁到了辽阳,又迁到了沈阳,改名为盛京。为了避免汉人对金国的记忆和反感,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又把女真族改为满州。从此,华夏大地增加了满族的名称。

朝廷里,明争暗斗不断。关外的金军,铁骑占领辽东,威胁着京城。陕西又遇上严重灾荒,官府压迫,引发挣扎在死亡线的民众,大规模地反抗。陕西米脂县怀远堡有一个青年农民李自成,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小的时候,给财主放过羊;长大以后,到银川驿站养过马。他识几个字,善于骑马射箭,讲义气。因此,与兄弟和的来。在家乡,他因抱打不平。向财主借债,替人交税。还不出债,被官府抓住折磨侮辱。好兄弟把李自成,抢出来放走了。

李自成在家乡住不下去,跑到甘肃固原当了兵。谁知,年成不好,饷银也发不出。还要遭到长官的苛刻和打骂,憋了一肚子火。崇祯三年,军队调房,行至榆林。士兵要求发饷,带兵的官不加以安抚,反到殴打带头人。李自成挺身而出,杀了带兵官和县令,分封了库银。拉起队伍,举起反抗的旗帜。当时,陕西有许多股反叛的农民军,李自成舅舅在安泰起兵的高迎祥势力最强大,自称闯王。

崇祯四年,高迎祥与老回回、曹操、大金刚、八大王等三十六支反抗队伍,总共二十多万人。打到山西,声势浩大。李自成就去投靠高迎祥,成为赫赫有名的闯将,转战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朝廷派出名将,率大军前来围剿。崇祯七年,高迎祥队伍被官军围困在汉中附近的车厢峡中。连续两个月的大雨,使农民军缺少粮食、草料,陷入绝境。

李自成买通陈奇瑜的部将,假意说要解散队伍,回乡务农。趁陈奇瑜不备,突出了重围。崇祯帝得到奏报,大发雷霆,撤了陈奇瑜的职,重新调集各省大军围剿。崇祯八年,各路农民军共计十三家七十二营,汇聚在河南荥阳商议,如何打破官军的围剿。各家头领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李自成走到众人面前,慷慨地说:“危急的时候,剩一个人也要拼命。更何况,我们还有十万大军呢。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分头出击。目标明确,各自为战。城外,听其自然,一定会杀开一条血路!”话音刚落,响起了一片掌声。会议决定,兵分六路。一路杀向四川湖广;一路杀向陕西;一路控制黄河渡口;一路作为机动策应各方;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为一路,向东面杀向皇帝的老家凤阳。农民军的攻势凶猛,官军难以抵挡。凤阳城很快被农民军占领,太祖父母的皇陵,被农民军一把火烧尽。

崇祯帝闻知后大惊失色,痛苦地穿上孝衣,跑到祖庙里,大哭一场。接着,高迎祥回兵陕西。朝廷派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大军阻截围剿;崇祯九年,高迎祥在周至,遭到孙传庭队伍的伏击。被俘虏以后,回到京城处死。从此,李自成被众人推举为新的闯王。带领着队伍,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部及甘肃一带作战。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善于打仗的人,潼关附近到处是崇山峻岭、聚涧深谷。

崇祯十一年春天,官兵在潼关埋伏了大批人马,专等农民军闯进伏击圈。李自成果真中了埋伏,官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农民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吃了大亏。虽然英勇拼杀,几万大军全军覆没。李自成自己只有十八个随从,杀出重围,逃到陕西南部的商洛山中潜伏下来。这时,大部分农民军都遭到惨重的失败。连张献忠也假意投降,躲避官军的锋芒。朝廷认为,农民军已经平息。便将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调回到抗击清军的前线,李自成获得喘息的机会。

崇祯十三年,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向河南进军。这时候,河南正在发生严重的灾荒,前来投奔队伍的人很多。一天,来了一支队伍。为首的叫李岩,一副书生的模样。李岩曾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好行侠仗义。灾荒中,李岩带头捐出粮食,赈济灾民。官府不但不动员其他有钱人家救灾,反而诬陷李公子唆使灾民聚众造反,将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被灾民救出,投奔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缺乏政治目标,有些将士又有流寇的习气。有时,滥烧滥杀。李岩便向李自成提出建议,要整顿军队的纪律。不要随便杀人烧房,要减免穷人的田赋税收,以得到各界人士的拥护,才能取得天下。李岩编了儿歌:探闯王,探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教孩子们唱,在城乡流传,吸引人们参加闯王的队伍。

李自成听从了李岩的意见,队伍的纪律比以前严明了,民众对闯王的期待更加强烈。就像久旱的土地,盼着大雨一样。李自成的队伍迅速扩大,不断地打胜仗。洛阳被攻破,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处死。王府里的粮食、珠宝财物,分给了饥寒交迫的民众。李自成不再像过去那样流动式作战,而是派兵守御打下的城池、官职,建立自己的统治地区。并且,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开始建立农民军政权。正所谓:山海关名将开关,扬州城神嚎鬼哭!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