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黄巾崛起 > 第四十一章 埋头发展 鲜卑袭扰

三国之黄巾崛起 第四十一章 埋头发展 鲜卑袭扰

作者:杨四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26:49

第四十一章 埋头发展 鲜卑袭扰

和谈成功,彭济和张宁都非常高兴,带领所有要员都来迎接张淳。

没过几天,张梁和张桓也被接了回来,张梁还带着张桓亲自登门道谢。这样一来,张淳他们总算是冰释前嫌了。

张淳心想,现在太平教国也建了,百姓也安稳了,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呀,怎么一直没有梦到那老头子呢?

这就好比玩游戏,做完了一个任务回来,找不到nPc了,任务都没法交。

没办法,张淳只当是还没做到那老头的要求,所以开始专心研究怎么发展国家。

张淳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受现在的生产力水平约束,国力和人口是紧密联系的。人口多,能耕种的土地面积就大,粮食产量就高,粮食产量高,能养的人就多,这样就有更多的人致力其他的事情,而国力就会变强。

因为不限制人口流动,所以坤国优厚的条件吸引了黄河南岸地区很多的人迁徙过来。相比之下,坤国的人口相比其他州郡已经是最多的了。

在政策上,坤国的各项基本国政都已经实施,而且效果显著。

在张淳的建议下,张宁通过对《太平经》的理解,编出了一本讲述教义的《太平经义》,用于帮助普通百姓简单系统地学习太平道。而且还在里面详细规定了八十一条教条,要求教众必须遵守,并且相互监督,有违反者就会受到惩罚。

仅仅两年过去,坤国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太平经义》,并且对里面的教条严格执行。许多地方已经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乐环境。而且人人学习张宁的《太平气诀》,整个坤国百姓的体质,都大大增强。

不但张宁编书,张淳把自己脑子里的所有科学知识也都编著成书,先教会张宁手下的传道师,再让传道师教给其他人。

有了印刷术的支持,全国各地都兴办学校,信都还设立太学院,只要考试合格的人,都能进入太学院学习高级知识。

张淳还主持成立了一个科技局,设立在工部辖下。招了些能工巧匠,专门搞各种发明。一些现成的东西张淳直接教他们,一些张淳只懂皮毛的就给他们说个大概,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比如轴承,张淳只和王能画了一个大概的图形,说明里面的构造情况,王能没花三天时间就给他做出来了一个,而且装在马车轮上效果显著。

最耗费张淳时间的是制作火药,张淳只记得火药的材料是硫磺,硝石和木炭,但是怎么配比他却不知道,足足试了半个月,才找到了正确的配比。

得到火药的那一刻,张淳都高兴疯了,以为马上就可以造枪造炮,称霸世界。但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个耳光。首先制造出来的火药根本没有足够的冲劲,打出去的子弹没有太大的杀伤力。再一个制作的铁管只要用到十多二十次就会烧通或者变形,根本扛不住高热量。而且火药难以保存,动不动就上潮,存放时间稍微长一点就点不燃了。

受到打击后张淳才算是认清现实。历史上唐代就发明的火药,为什么到了明朝才算是成熟地进行武器化。是因为古代人傻吗?不是,是因为火药要发展成武器,还需要许多额外的条件,比如冶炼技术,采矿技术......

不过张淳并没有放弃,专门在科技局设立了火药小组,负责天天研究怎么把火药变成武器。

除此之外,张淳还成立了一个蒸汽小组和一个电力小组。他认为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萌芽,只要他开了头,哪怕是只提出一两个字,有人不断研究就会不断有新发现。

也是穿越过来直到现在,张淳才算是把他所有的知识都奉献了出来。这两年来坤国太平安康,张淳也不用操心军事,所以基本都是在科技局里搞发明。

小到农民用的锄头耕具,大到攻城用的铁甲冲车,都是科技局的成果。

由于突飞猛进的发展,信都人满为患,张宁开始在巨鹿兴建新的都城。

而天下变化的不止是坤国。汉朝与坤国签完和约之后,让董卓戴罪立功,领军进入凉州平叛,董卓大胜。接着皇帝同意曹操他们的上奏,削减宦官的权利,提拔重用许多党锢之人。又废刺史,在各州设州牧,允许各州各郡自己建立军事力量,守卫地方。

这样一来,许多打着黄巾军旗号造反的人,也纷纷逃进坤国避难。坤国一下招揽了不少人才。

可惜并不是事事都顺利,坤国越是富庶,鲜卑南下劫掠的次数就越多,短短一年之内,侯猛和董全已经上报了十余次与鲜卑的对战。这还是被遇到的,没被遇到的次数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代郡和上谷简直不堪其扰,于是这年二月,刘焉上奏张宁,请求出兵讨伐轲比能。

张宁召集各位议员,开始商议对策。

张梁先开口:“那鲜卑蛮族,胆敢袭扰我国边境,必须派大军清剿,将它们赶出边塞!”

“听闻轲比能的部众,多达数万骑,想要打败他们,可不是易事。”孔牧顾虑道。

“圣君励精图治,如今坤国虽不算国富民强,但是打这一仗的钱粮还是足够的。微臣只怕若是我们举大军北上,而汉室从河南突袭,我们腹背受敌,就危险了。”郭伦也非常谨慎。

“不怕,上谷和代郡都有长城作为屏障,只需给我五万大军,我就可以把轲比能赶出幽州!”张梁大声说道。

“王爷,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秦汉两朝的心头大患,简单的把他们赶出边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非和当年汉武帝一样,把他们赶出漠北,远走千里才行。”说话的人是田丰。因为他提出新政有功,被调到信都,后来一位议员因病辞职,张淳就把他推荐了上来。

“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恐怕难以出塞追击。而且轲比能只是鲜卑中的一支,即便把他逐出漠北,其他部族也会代替他现在的位置。鲜卑之所以难于清剿,在于他们居无定所,在草原上随意旅居。而且人口分散,部族星罗密布,难以伤其根本。”彭济也觉得出兵讨伐的难度太大。

“剿灭他们固然困难,但是也不可能放任他们吧?加强边关守备,再派一支精骑,发现鲜卑再南下袭扰,就围而歼之,只要他们吃了几次苦头,就不敢再来了!”张宝提议道。

“嗯,三叔说的不错,即便不能把他们赶走,也该让他们受点教训,免得让他们以为我们坤国是好欺负的!”张宁同意张宝的办法。

“其实自古以来对待匈奴就是如此,小扰不管,大扰必惩。只是现在才二月,天气寒冷不宜出兵,最好等到四月以后,天气转暖了再挥军北上不迟。”说话的这人是吏部尚书,司马璋。

“圣君,其实还有一计,可以不费兵卒就能将轲比能逐出塞外。”田丰就是有各种坏心思多,这也是张淳欣赏他的地方。

“田大人有什么计谋,快快说来!”听说有这么好的办法,张宁怎么会不激动。

“鲜卑如今因为王权之争分成了三部,轲比能只是其中一部,西边太原和雁门地区有一部,首领为步度根,而东部鲜卑又分为三部,其势力弱小以不足为虑。”

“步度根与轲比能向来对立,常有征战,我们只需向步度根示好,支持他东进征讨轲比能,开放几个小城给他用作补给,再支援些钱粮。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不得不说田丰这个计策真是毒,但是对于张淳他们来说却是妙计。

“不错,微臣同意田大人的办法,只要派个善于游说之人前去,此计定能实行!”彭济也觉得田丰的办法好。

“我也同意田大人之计,况且现在才二月,我们拿两个月的时间来试试,如果不行,再出兵也刚好撒?”张淳见时机正好,也赶紧表态,免得一个会议开下来别人发现他一句话不说。

“那好吧!既然哥哥愿意当此大任,那就派哥哥出使鲜卑,务必说动步度根,让他出兵讨伐轲比能!”张宁一本正经地说道。

“呀!圣君,我没说我要去啊!”张淳弱弱地申诉道。

“是吗?难道是我听错了?那众位爱卿,觉得派谁去最为合适呢?”张宁朝其他人问道。

毫无疑问,堂上九个人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张淳。“圣君,景王绝对是出使的不二人选!”

“呵呵......哥哥,莫非是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张宁笑道。

“啊......既然众望所归,那我就谨遵圣谕,即日启程前往雁门!”张淳无奈道。

商量完事情,大家走出大堂,正在下台阶的时候,彭济开玩笑道。

“哈哈,景王,前次去洛阳,你马车里装了八个倭国贡女,此番出使鲜卑,不知道要带多少美女回来啊?”

“额......上次是她们要跳河,我救起来的,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张淳急忙解释。

不过解释归解释,但是好像没人相信他。

“哎......王爷,自古英雄多风流,王爷年纪轻轻,多收几个美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惜老夫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咯!”彭济笑道。

“哈哈,我看彭大人老当益壮嘛!怎么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呢?”孔牧也参与进来了。

“哈哈哈......”众人大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