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黄巾崛起 > 第二十六章 张宝示好 内阁议会

三国之黄巾崛起 第二十六章 张宝示好 内阁议会

作者:杨四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26:49

第二十六章 张宝示好 内阁议会

与张宁聊完,张淳又去了趟骑兵营,参观了一下战力突飞猛进的骑兵部队,又把赵云和赵宝叫到了一起。

“《太平气诀》的事,我已经问过了,以后就由你们两个负责向全军教习!”说着张淳把怀里《太平气诀》的小册子递给了赵云。

“呀,那太好了!我练了这两天,只觉得都快脱胎换骨了!如果全军练习,那岂不个个都是大杀四方的猛士了?”赵云欣喜若狂。

“嗯,不错,我就是要建立一支精锐,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之师!”张淳顿了顿,又对赵宝说道:“还有一个任务,你挑选几十个身份可靠,身手好的士兵,编入我的护卫队里,一定要信得过的......”

听了张淳的吩咐,赵宝若有所思地问道:“是不是昨晚的大火......”

张淳急忙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不用胡乱猜测,我自有应对的办法!”

“好,我马上去办,明天晚上就让他们编入你的侍卫队里!”赵宝虽然是个山贼出身,但是做事情毫不含糊。

安排好事情,张淳又交代道:“我之前在仙师面前夸下了海口,说我们骑兵部队已经训练有成,我刚才也看过了,基本都在训练科目里合格了。这两天你们还要加紧训练,我估计大战快来了。”

张角既然已经称帝,自然是向朝廷狠狠嘲讽了一番,如果官军不做动作,那实在是说不过去。

到了晚上,张淳又准时参加张角的晚宴,群臣汇集,场面很热闹。张淳和彭济坐在张角的下首,和他们对面坐的,就是张梁和张宝。

张角心里开心,虽然身体虚弱,但是也和大家喝了一杯。反正他早算准了自己的死期,就算多喝几杯,现在也不会死。

不过他累了一天,的确也撑不住了,向大家简单说了两句话,就离席而去。

张角一走,张淳也觉得没必要再坐下去,刚和彭济喝了一杯,正要起身告辞,没想到张梁和张宝居然举杯朝他走来了。

“贤侄,我们只见了一面,还未相熟,不过哥哥说你文武双全,是旷世之才。幽州之战你也战功卓绝,我们张家能有你相助,真是可喜可贺。来,我们两个当叔父的敬你一杯。”张宝笑着向张淳敬酒,张梁在后面也跟着。

“呀,应该是我给两位叔父敬酒才是,三叔你这样,可是让我难堪了。既然这样,我先干了!来来......”虽然张淳觉得张梁和张宝是谋害他的幕后黑手,但是他也没有证据,不好撕破脸对立。所以只好也笑脸相迎,应付一下。

心想随便喝杯酒也无所谓,谁知道喝完了酒,张宝又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递给张淳,赫然是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

“你这两位叔父没有什么好的礼物,这颗珠子是在济南得来的,现在就当是见面礼,送给贤侄了!以后都是一家人,你莫要见外才好!”没想到张宝还准备了见面礼给张淳。

“我靠,你们演个戏,道具也太讲究了吧?随随便便就送夜明珠?”张淳觉得张宝只是逢场作戏,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小人。既然东西都递到了面前,那不拿白不拿。

张淳笑着接过闪闪发光的夜明珠,嘴里谢道:“多谢两位叔叔厚礼,我这做侄儿的不懂礼数,居然什么都没有准备,真是失礼啊!”

“哈哈,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只要你多立些战功,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张宝倒是挺会说话,张梁却只是强挤些笑容,皮笑肉不笑而已。

张淳猜不透这两个人是什么目的,反正眼下他也没吃什么亏,还白得了一颗夜明珠,于是客客气气地招呼着张梁和张宝,权当昨天晚上没有发生什么火灾,只是去吃了顿烧烤而已。

宴会结束,张淳就回家休息了,之前的院子被烧,他又找了个新的,而且身边的侍卫也增加了不少。

李大牛做其他的事情不行,当保镖却还算专业,基本都和张淳形影不离。

“大牛,有没有练太平气诀?”张淳笑着问道。

“练了!”大牛答道。

“那有没有感觉功夫有进步?”

“打架的功夫没感觉有什么进步,但是床上功夫,我觉得进步很多,哈哈.......”

“哈哈......”这李大牛还真是口不择言。这句话引得其他几个侍卫都大笑起来。

“既然这样,要不要再给你找两个媳妇?”张淳逗道。

“哎呀,不要了不要了,我连这一个都应付不来,再来两个不得要了我的亲命啊?”李大牛惶恐道。

“哈哈......你不是说床上功夫有进步吗?难道还拿不下她?”

“唉......从来只有累死的牛,哪里会有犁坏的地?”

“哈哈......”李大牛惹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唉,我那小嫂子,到底对你怎么样?可还好?”张淳关心道。

“嗯,虽然年纪比黄牙和二蛋的媳妇大点,但是会疼人,把我服侍得很好。不像二蛋的媳妇,三天两头不让他上床睡觉,还要二蛋给她洗衣服......”李大牛答道。“黄牙的媳妇也还行,就是有点凶,不过**很大,黄牙说很舒服......”

“......”这不问还好,一问就扯出好多事情来,李大牛又是个没脑子的人,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往外说。张淳直接不敢再问了。

到了家里,张淳把夜明珠展示给邹亦菲,邹亦菲哪里见过这东西,一直把玩得爱不释手,果然女人对珠宝是毫无抵抗力的!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张淳刚起床就有士兵来通知,要他去参加内阁会议。

这国家刚成立,百废待兴,自然事情也多,张淳不敢怠慢,洗漱之后就往宫殿里赶。所谓宫殿其实就是之前的府衙,但是现在改成了太平宫,所以叫宫殿而已。

“今日是内阁第一次商议军政之事,如今坤国已建,还望诸位尽心尽力为我建言献策,以保百姓安乐。”张角坐在大堂上,先开始了讲话,“现在有三件大事需要安排,一是冀州境内匪寇之患;二是全国民生之政;三是为防汉军进攻,应进行的布军之策。各位尽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前面两个问题,张淳基本不懂怎么办,所以只是先听其他人的想法。

“那还不简单,哪里有山贼就派兵清剿就好,先拿几个声势大的来杀鸡儆猴,其他那些小毛贼,自然会销声匿迹的!”张梁说道。

“王爷,匪寇都是趁火打劫的奸贼,战乱起则匪祸起,天下安,则匪祸宁。只要让各郡各县自己募集民兵抵御匪寇即可,等天下安定之后,匪寇自然会消失的。”一个中年男子对张梁说道。

“如今前线吃紧,不好调动兵力来剿匪,不过陈大人的话的确有道理,匪寇无非就是平民而已,只要新政施行,让他们有田可耕,有家可住,他们自然不会继续做山贼了。”彭济也赞成用怀柔之策应对匪寇。

“嗯,那就让户部加紧进行人口清查,尽快把各郡各县的田地分给百姓。也让刑部组织各地衙役,协助百姓抵御匪寇。各地悬赏匪首,凡能将之生擒或斩杀者重赏!”张角作了决定,堂下的十个人都表示赞成。

接着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张淳还是等着别人先说。

“圣君,关于民生之计,仅是均田均地,还不足以让百姓恢复元气。自大战开始以来,各地精壮半数入伍,即便有地,也无人耕种,即便有人,也无牛驱使。微臣以为,应即刻从幽州和青州两地,迁民至冀州来。待到春季,刚好耕种冀州丰沃之地。”一个老一点的人建议道。

“圣君,赵尚书之策,我认为可行。冀州乃是我太平道发展之根基,理应好好发展。之前黄巾军对官宦士绅大肆杀戮,造成各地人口锐减。而幽州施行新政,百姓未受太大波及,北方又受鲜卑和匈奴滋扰,正适合南迁。至于青州,则可迁可不迁。”又一个大臣补充道。

“圣君,若要迁入百姓,我们就必须减轻税赋,减轻税赋就要精简兵马。如今刚过秋收,府库充盈,但是马上就进入寒冬,如果蓄养数量庞大的军队,恐怕有些困难。”彭济这时又开了口。

张淳虽然没说话,但是听了这些人的建议,觉得果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想办法这个事情上,绝对是人多好过人少。几位大臣的建议都很有道理,提出的方法也很恰当。不过还是彭济能看到问题的关键。

“荒唐!张宝与我只带了九万兵马南下,经历数战才好不容易发展到二十万,现在居然说要精简兵马?”张梁首先就表示反对。

“大战在即,削减兵马恐怕不妥......”张角犹豫道。

“圣君,如今军粮供给尽靠冀州,而冀州我国辖地之下,不过三百万户百姓,每户一夫,再以十夫一兵来算,只能供养三十万的兵力。但是目前仅冀州境内,兵马就超过了三十万,还不论两位王爷在济南的二十万,和幽州的十万。的确是有点不堪重负了。”说话的这个人是张淳见过的孔牧,他也是现在的户部尚书,所以他才会算这样的帐。

听了孔牧摆出来的这几个数字,大家都沉默了,裁军这个事情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那可以提,正在打仗的时候可不敢乱说。

万一刚裁军完就打了败仗,你说谁来担这个责任?所以大堂里的人都沉思了起来。

“我有一个办法,你们听听看行不行。”张淳看大家都不说话,就站了出来。

“淳儿快说!”张角满脸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