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万仞 > 第六十七章

万仞 第六十七章

作者:紫白金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22:22

第六十七章

每过几天,朝廷便下发邸报,钱日生坐在府中认真的读着,不知不觉他已经能从生涩的字里行间品出一丝味道来。

自从雍王开始临朝,大雍瞬间仿佛活泛了过来,先是各郡长官分批进京请安,然后就是九边将领调换,并且换将不换兵。朝臣们还没醒过味来,邸报上接连的消息将众人的心吊的更高。

“夏枯藤年迈体弱,遵其意愿归乡养老,赐恩赏爵。”

“裴元华忍辱负重,劳苦功高,今昔再立新功,任其为密参院首座,总览情咨。”

“薛涛身为右巡御史,伙同他人图谋不贵,通连他国,品行身属不断,赐死。”

“太医田文……”

接二连三的王令罢黜的都是当朝重臣,事先既无征兆,事后也没有过多解释,朝臣们也出奇的平静,除了奉旨行事没有一人弹劾或者争辩。

恰在此时,铜狮岭传来军报,南瀛调兵集结关外,骚扰商队、劫掠村寨,前线的将领连衔递奏,请示交战方略,雍王立刻召集群臣商议。

钱日生坐在一旁,第一次参与国事,东家要他少言多看,在混乱中抓紧时间学习。

以往和睦的朝堂里立刻变得嘈杂起来,先是太尉韩擒虎进言起兵,理由非常充分:“开关通商之际,天下瞩目,一战立威,再战定规,万不可露怯。”

两位王子也纷纷进言,剑南王主动请缨领军作战:“儿臣愿持三尺剑领军出关。”

公冶王也起身出班奏道:“此战不战则已,战之必胜,儿臣自幼从军,愿随三哥从军效力,绝不做安逸王子。”

雍王含笑点头,丞相王鼐心里却咯噔一下,雍王年事已高,此时如果哪位王子手握兵权,一旦召集母国扶持,那真是乍变骤起不堪设想了!

于是他更加持重一些,甚至在钱日生看来有些惧战的意思,王鼐盘算着粮草钱粮的经济账,提议隐忍交涉为先,边关适量增兵,不起冲突顾全大局为要,甚至暗示着说道:“如若此时开战,列国和谈恐见重新搁置,到时候诸国觊觎趁虚而入,反而产生大乱。”

裴元华则从情报方面都给与双方足够的支撑,大雍谍报网络搜罗而来的线索经过严密的归纳总结,揭露出南瀛此番挑衅的目的便是破坏大雍和谈,企图重新占据中原地区的战区同盟和商路交通。

钱日生听懂了,大雍和谈一旦成功,开通商市之后,南瀛将成为损失最大的一方。

可出兵并不是任命一名将领这么简单,是先礼后兵,还是中宫直进,是却敌于国门之外,是趁机将版图进一步扩大?大臣们意见不一,将领的选择,参赞班底的调配,各地驻军的选择,其他关隘的战备预警……都要一一筹划。

陌生的地名,人名,家势,以及各种关系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钱日生都来不及记,只听懂最浅薄的道理:就是大雍此战决不能输,也输不起。

最后雍王袖袍一摆:“寡人决定亲征,不是什么大仗,南瀛虚张声势罢了,正好寡人趁便南巡。”

说完扭头看向两位王子,略一斟酌指着三王子剑南王说道:“你是哥哥,上次寡人出巡你坐镇监国,这次你是随军出征还是继续留守?”

这句话问的剑南王心猛地一提,留守京师近水楼台,前线一旦焦灼或者雍王途中出事,自己立刻就能顺理成章,可直接说出自己留京他又怕雍王猜忌,于是朗声说道:“儿臣愿随父王出征。”

雍王点点头:“你也不要随驾从军,和我在一起毕竟练不出名堂,”不知不觉雍王不再自称“寡人”,称谓的改变说的众人都怦然心动,只听雍王继续吩咐道:“此番用兵你坐镇紫金关,调拨淮、幽二郡粮草提供前线,牵制侧翼防止突袭。你能做到吗?”

剑南王热血上涌,立刻回复道:“儿臣必恪尽职守,绝不让父王失望。”

“好,”雍王指向公冶王:“上次是你哥哥留京监国,这次嘛,该你留下来了,玉不琢不成器,前线开战必然流民聚集内地,你要好生安抚,镇国家抚百姓胆子也不轻啊。”

公冶王表情肃穆,躬身领命。

随后雍王下令所有功勋子弟,尽皆选拔编入中军,除了近臣随同,还特地点了扶风的名,让人更加意外。

雍王车驾八月二日启程,按照计划先去苍鹰岭祭祖随后沿着雍江顺流直下,雍王及重臣每日商讨战事后,都会和钱日生闲聊解闷,所谈都是民间见闻。这是钱日生擅长的事情,从地方官吏到民间趣事,经常逗得雍王哈哈大笑。

“那庙里的和尚这样贪财,工匠们就这么忍着?”

这天钱日生说起一件民间奇事,说有个新修的寺院闹鬼,原本香火旺盛的地方没多久就破败了。几个大臣围坐着听钱日生述说,丞相王鼐皱着眉头问道:“这鬼怪之谈只有耳闻无人亲见,莫不成是方丈卷了庙产跑了?”

一旁的太尉韩擒虎也笑道:“穷和尚富方丈,我看八**九是这样。”

钱日生沉声说道:“真的闹鬼了。”

这句话把众人心弦一下子勾了起来,只听钱日生说道:“那寺庙给佛像贴金,原本是件功德事,可是庙里的方丈管事们贪财,就克扣了工匠的伙食钱,原本三天一顿肉的变成了五天一顿肉,原本细面馒头管够,后来连荞面馒头都只能一顿按个数。”

“这就把鬼引来了?”雍王一脸不信的问道。

钱日生解释道:“工匠们虽然地位底下,可使起坏来可不含糊,几次交涉都被啐了回来,几个头头儿一合计,在大梁头儿上给开了个风口儿,又偷偷把那蜡烛从尾巴上偷偷抽了一截芯。结果到了王母娘娘过寿那天,城里的善男信女都去进香,到了晚上诵经之时,正好起了夜风,风哨响起满大殿鬼哭狼嚎,没多久烛火一齐熄灭,只剩一两盏油灯亮着,照的那佛堂要多阴森有多阴森。”

还没说完,众人脑中已经起了画面,几个大臣笑得前仰后合,只听雍王手指点点的说道:“真是解气!连工匠银子都敢克扣,连那水工都统都不如。”

话题转到这上面,众人笑容立刻止息,雍王转脸叹息道:“我们出京一个月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说起来二子同朝,就怕……”

说到这里他就说不下去了,只是不停的摇头,裴元华一直都是寡言少语这时候说道:“京中都已经安排好了,三王子和六王子都是人杰,断不会出差错的。”

“说不准呐。”

……

晓行夜宿整整半月,雍王车驾便到了铜狮岭前线,第二天一早,雍王便带着一众大臣巡视前营,只见依山傍水密密麻麻的寨栅林立,沟壕满布阵前,前线的守关将领回报几次交战都是小打小闹。

雍王催马上了山岗向王鼐、韩擒虎感慨道:“一眨眼啊,当年我们起兵复国,斩奸臣诛朝贼,劈筋沥胆才有今日大雍。”他看着远处月色下的莽莽山川,马鞭遥指:“擒虎,还记得当年你带的陷阵营冲进吗?当时你怕不怕?”

韩擒虎沉声说道:“不怕,人人都是一条命,杀一个赚一个。”

话音刚落就听远处敌军再次集结,韩擒虎一见立刻大吼道:“举盾!”话音刚落就听轰的弦响,箭如雨下,敌军或长啸或呐喊,黄蜂出巢一般涌来出来,一看阵势就是敌军主力。

雍王凝目看了一会儿,只见双方白刃交战,刀枪相迸混战一团,厮杀声震耳欲聋,到处都是血肉横飞,钱日生头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战况,仅仅攥着马缰木偶似的一动不动。

南瀛军将极为罕用,几次死命冲击都将大雍的军阵硬生生的冲开,一个副将赶过来对韩擒虎大叫道:“太尉,请护驾后撤!”

雍王一摆手面沉似水:“主将后撤军心不稳。”竟执意观战,将偌大的王旗立在背后。这时一直偏军仿佛锥子一般钻入敌阵,为首一员将领跃马横枪仿佛一条百鱼在洪涛中跳跃起伏。

“那是何人?”

韩擒虎派人下去询问,不一会儿得到了回复:“此乃贺三川,此前因贺谨一案羁押入狱,平反之后便随军出征。”

雍王目光一怔:“派军掩护,这个贺三川要让他活着回来!”

只听战鼓动天,号角齐鸣,一个方阵仿佛山丘一般轰然移动,硬顶着浪涛般的敌军碾了过去,几经厮杀终于和贺三川的奇兵汇合一处,全军为止鼓舞。

突然,南瀛军中鸣金收兵,缓缓退了下去。只见贺三川满身血污,头发散乱的被人架了回来,雍王看见亲自下马,将身上的披风朝他身上一匹:“贺家有子如此,后继有人!”

钱日生躲在人缝中看着贺三川,只见对方双眼血红,跪地谢恩,不由得想起刚见面的场景,第一次低估了此人的血性。

首战告捷,大雍军众人人兴高采烈,韩擒虎下令不准饮酒,并且安排营哨探马,防止敌军偷营。当夜雍王开始调拨军马开始前推,接连十天,交战四次,雍王亲征给上下军士带来极大的士气,一直将战线推至关外三十里。

军务繁忙,钱日生反而成了最闲的那个人,成天不知道该做什么,索性待在营房帮着文吏一起筹算粮草,安排伤病。

这时其他几国使臣纷纷派人前来“劝架”,丞相王鼐分析道:“此战虽是小胜,胆已浇灭南瀛气势,也向列国宣明态度。此番使臣前来劝架是假,不想让我大雍趁胜夺城占地是真,斟酌眼下形势,再打下去恐有他国介入,就不好收拾了。”

韩擒虎也认为眼下战事稳定提议雍王回驾,雍王翻看京城递来的一叠奏书,都是各部大臣请驾回京的,想想这次和各国使臣和谈反而比战事更加微妙,必须要集中精力应付才行。于是将前方军务交由韩擒虎亲帅负责,又安排勋贵子弟编入各营历练,分派使臣同各国斡旋,一一分置妥当后,雍王的车驾机密回京。

本来极为简单的事情,却因一个变故弄得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雍王病重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