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汉权臣霍光 > 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

西汉权臣霍光 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

作者:静思默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8:02

第三十一章 家族被灭(下)

霍家没有真正理解到宣帝的良苦用心,更没有把握住保全霍家的最后机会。

霍显和霍禹、霍山、霍云眼看霍家权势被削,大权旁落,日益冷落,昔日门庭若市,今日门可罗雀,多次聚在一起痛哭流涕,自怨自艾。

“如今魏相当权,受到皇上的信任,把叔爷爷在世时的法令全部更改,还肆意宣扬他的过失。再者,魏相、萧望之那些儒生大都是贫贱出身,从偏远的地方来到京城,衣食无着,却爱说狂言,不避忌讳,叔爷爷一向痛恨他们。但如今皇上却专爱和这些腐儒谈话,让他们上书奏事,纷纷指责我们霍家。”霍云忧虑说道。

霍云话音刚落,霍山就接着皱眉说,“是啊,曾有人上书说我们兄弟骄横霸道,言词十分激烈,被我压下没有呈奏。后来上书者狡猾起来了,都改成秘密奏章;皇上取消了奏章副本,凡是秘重奏章总是让中书令出来取走,并不通过尚书,日益不信任我了。”

“叔祖母,孙儿听民间纷纷传言‘霍氏毒死许皇后’,难道有这回事吗?”霍云望着霍显问道。

霍显一听,如头上响起霹雳,差点吓得瘫倒。事到如今,只好将实情告诉霍禹、霍山、霍云。

霍禹、霍山、霍云三人大惊失色。

一会,霍禹站起来瞪了霍显一眼说:“果真如此,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

“现在看来皇上将我们霍家女婿都贬斥放逐,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这一旦事发,让朝廷拿到证据,霍家必遭严惩,怎么办?”霍山颤抖惊恐问道。

“还能怎么办?与其一死,不如一搏。”霍禹咬着牙说。

“对,你们三人是霍家的男人,回去各自好好想想,要赶快拿出对付的办法出来。”霍显站起来对霍禹、霍山、霍云三人说。

霍光四女婿赵平的门客石夏知晓天文,他对赵平说:“昨晚我观天相,荧惑守着御星,共二小星。御星是太仆奉车都尉的星宿,荧惑守御星,这显示他们不是被贬官就是被杀死。”

赵平内心替霍山、霍云担忧,赶忙告诉霍山、霍云。

霍云的舅父李竟有位叫张赦的好朋友,是东织室令史,少府属官,掌管皇室丝帛织造。他看到霍云一家惊慌不安,便对李竟说:“如今是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当权,可以让霍太夫人向上官太后进言,先将这两人杀死。废掉当今皇上,改立新君,全由皇太后决定。”

霍云听了舅父李竟的转告后,认为这是个好主意,马上跑来转告霍显、霍禹,不料为躲在窗外的府中养马奴听到。

这养马奴本是汉武帝在世时秘密安插在霍府的眼线。他有个朋友叫张章,原为长安里一个亭长,因错失官,成为无业人员,这时正在他这里闲住。晚上两人一起喝酒,养马奴借着神聊故意透露给张章这一信息,暗示张章这是一个很好的升官发财机会。

第二天清早,张章就起床告别,急就一封告发文书,便去找他在宫中任期门的朋友董忠。期门是光禄勋属官,伴随皇帝出巡执兵扈从护卫,这封告发文书马上就通过董忠交给了萧望之。

宣帝散朝后接到秘密奏章,将此事交给廷尉和执金吾处理,立即逮捕了张赦、李竟等人。阅看审讯,宣帝心想,霍家只是听了别人的劝告,还没有采取谋划和行动,没有构成犯罪事实,便诏令暂不要抓捕霍家的人,秘密进行监视观察。

霍显、霍禹、霍山、霍云看到张赦等人被抓,更加慌恐,当晚连忙在一起商议对策。

“这是皇上尊重太后,所以没有深究,加上毒杀许后的事,这苗头已经很不妙了。即使皇上宽大仁厚,就怕他左右的人不会放过,特别是魏相、萧望之和许广汉等人,时间久了仍然会追查,一旦查清就是灭门之祸。”霍山首先分析说道。

“那就不如先下手为强。”霍禹拍着案几狠狠说道。

“好!老娘反正是死罪难逃了。”霍显随即叫冯子都和王子方等家奴喊回除了霍梅和霍成君外的五个女儿,要她们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丈夫,“大祸来了,霍氏家族无论男女,谁也跑不了,只有大家齐心奋力一搏,以求生存!”

这时,霍家的人已如惊弓之鸟,时刻处在惶恐之中。

霍府接连出现怪象:住宅中的老鼠一下多了起来,竟与人相互碰撞,用尾巴在地上乱画;猫头鹰几次在府前的大树上叫唤;住宅的门无缘无故毁坏……

霍显在梦中见到住宅中的井水溢出流到厅堂下,厨房里的炉灶挂在了府前大树上,又梦见毒死的许皇后脸色苍白对她说,“你好歹毒啊,你还我命来!”还梦见霍光对她说:“你知道我们的儿子要被捕了吗?朝廷很快就会来捕人了,你害了我霍家啊!”

霍禹梦中听到廷尉府的车马喧喧嚷嚷前来捕捉他。

霍云住宅中的门也无缘无故地坏了;街巷口的人都说看到有人坐在霍云的屋顶上,揭下瓦片扔到地上,到跟前去看,却又没有见到人影。

……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节骨眼上,霍山又被尚书房上奏他泄露了宫中秘件,霍显赶忙上书愿献出城西宅第、马千匹,为霍山赎罪。宣帝接到霍显这位丈母娘的上书后,放着不批,将霍云调离朝廷中枢,离开京城去玄菟郡担任太守。

眼看霍山就要离京出城,霍家当晚由霍显主持再次商议对策。

“再不拖延了,今晚就要决定出动手的时间和办法。”霍显狠狠说道。

“我有一法,魏相擅自减少朝廷规定的宗庙祭品的羔羊、兔子、青蛙数量,可以用这来定他的罪。”霍山接着说道。

“这没有用。皇上正在重用他,不会因此定罪处治他;就是定罪处治他了,也不能解决我们定罪的问题。”霍云打断霍山的话说。

“我想出了个办法。”霍显眼中凶光激闪,起身说道。

“什么办法?”霍禹急问。

“我叫太后为皇上的外祖母王媪设置酒席,把魏相、萧望之、许广汉等官员召来,让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旨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然后罢黜刘病已,立霍禹为帝。”霍显低声说道。

“好主意!”霍禹、霍山、霍云三人兴奋地互相击掌叫道。

“这一下,咱们霍家人不但要做皇后、皇太后、还要做皇帝了。”霍显冷笑着说。

“要不是父亲愚忠,皇上的宝座早就是我们霍家的了,也不会受今天这样的窝囊气。”霍禹恨恨不平地说道。

也是霍家命该遭劫。谁知霍显想出的办法尚未发动就又被揭发举报。

金赏是霍光的五女婿,袭其父金日磾秺敬侯爵位,任奉车都尉、侍中。他从妻子那里知道霍家阴谋后,心想忠孝不能两全,霍家对自己恩重情深,但反叛朝廷之事绝对不能参与,一定要想法阻止!又想到父亲金日磾与岳父霍光生前一直很好,自己作为霍家女婿直接出面举报不是很妥,想了一个变通办法:一面告诉在宫中任侍中的堂弟金安上,同时告诉了在宫中任尚书东厢主管的杨恽。

杨恽是逝去丞相杨敞之子,同他外祖父司马迁一样,为官清廉正直、铁骨铮铮,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谏。他得知后,不顾父亲是霍光的多年幕僚属臣,一直被霍光提拔重用,立即面见宣帝揭发霍家谋反之事。

金安上虽然知道自己伯父金日磾、父亲金伦与霍光是多年深交,但此时却没有半点含糊,得知霍家谋反阴谋后,马上与侍中史高,也就是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兄弟史恭的长子,一道传令宫中大小门卫,严格看守好宫门,不准放任何霍氏成员进入宫禁中。

“朕对他们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这就不怪朕不念大将军恩情了!”宣帝好像一个猎人一直等着一网打尽的猎物全部入围了,带着兴奋、轻松、愤怒、仇恨的心情,立即叫来张安世父子、魏相、萧望之、许广汉和史高等人,下了抓捕所有霍氏家族及亲信随从的诏令。

这时,霍氏家族成员手里已没任何兵权和兵士,只能束手被擒、坐以待毙,一场政变阴谋随之轻易被彻底粉碎。

霍云、霍山、范明友在家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抓捕被捉。随即,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五个女儿四个女婿都被处死,长女霍梅自上官桀父子谋反灭族后,一人孤苦生活没有介入,没有追究。五女婿金赏因最先告发并提出与妻子离婚,免于处罚还继续任官。

八月初一,宣帝派人赐令给皇后霍成君,说她“居心不良,生性狠毒,持毒药与其母霍显同谋暗害太子刘奭,无人母之恩,不宜承奉祭祀祖宗,不可居于皇后大位。”于是废黜霍成君的皇后之位,收缴皇后玺绶,将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十二年后,宣帝再度下令将她迁往云林馆软禁

居住,霍成君于是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面。

光禄大夫、给事中王仲翁因与霍禹、霍云、霍山勾结一起,被一同处斩。

霍禹以前的长史任宣,这时已被外放任郡太守,因牵连被杀。

女医淳于衍和丈夫淳于赏被腰斩灭族。

太仆杜延年虽与霍氏家族谋反无任何牵连,因是霍光多年幕僚属臣,也被罢免官职。

朝廷内外、举国上下,与霍氏家族相牵连而被定罪诛灭者上千家之多、近万人者。

好大一场腥风血雨啊!

诛戮权臣的腥风血雨,此后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有发生,明初朱元璋掀起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那两次腥风血雨,比宣帝诛灭霍氏家族更大更狂!

自汉武帝以来贵盛至极的霍氏家族一朝彻底覆灭,宣帝最终完全掌握了朝廷的绝对权力,牢固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

至此,汉武帝安排的五大辅臣,只有金日磾一人的家人和家族善在。悲哉!

同月十七日,宣帝下诏,封告发霍家政变密谋的张章为博成侯,董忠为高吕侯,杨惮为平通侯,金安上为都成侯,史高为乐陵侯。

那个武帝安插在霍府中的养马奴,宣帝认为公开封赏有损刘氏皇家公众形象,君王此种不地道行为会让天下臣子官员寒心,只是秘密奖赏丰厚钱财。

当初,霍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

徐福接连上书三次,宣帝每次看后都是冷冷一笑,未加采纳。他怎么会采纳呢?他要的就是这效果!

霍氏家族被诛后,告发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宣帝为徐福鸣不平,在讲述了“曲突徙薪”故事后说:“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有叛逆行为,应加以防范制止。假如皇上接受他的劝告,则朝廷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侯的费用,臣下也不会因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现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

宣帝看后,思忖一下,为掩天下口舌,赐给徐福绸缎十匹,后任他为郎官。

黄昏,夕阳斜照着昔日人马喧嚣如今孤魂野鬼不来的霍府豪宅,给它镀染上如血一般的颜色,几片树叶和几根枯草被晚风吹掀,在门前长出野草的空地上无可奈何地翻滚,发出不知所归何处的微叹声。

晚饭后,附近一些人望着贴着封条的霍府朱红大门,站在一起发着感慨。

“还是不当官好。”

“还是当个小官好。”

“还是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好。”

“还是当个不出头不树敌的大官好。”

“还是当个把得了自己管得住家人的官好。”

……

这时,一个士人模样之人路过,听到众人议论后“哈哈”一笑,大声说道:“威权震撼君主的人不会被君主容忍,霍氏灭族之祸,早在霍光大将军随侍皇上车驾时就已萌芽了啊!”

诚哉斯言。当年,宣帝即位谒见高庙,霍光骑马随侍,宣帝心里怕他如同背上有针刺一般。后来张安世代替霍光随侍车驾,宣帝是从容自在,安然舒坦。

“高人!”

“高见!”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赞,随即散了,各自回家,然后爬上床榻睡觉。

到了清明节,有人从远处看去,有两个女人在霍光墓前烧纸燃香,那是霍光长女霍梅和她的女儿上官皇太后;过了几年,只有一个女人了;又过了数年,一个人都没有了……

再以后,东汉著名史学家、家班固感叹说: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

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

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再又以后,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司马光感叹说: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

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

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

私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

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

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乃事丛衅积,

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斗

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

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宣帝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令人在未央宫中的麒麟阁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以示纪念和表扬,霍光排列为第一。因他死后家族谋反被灭族,故不写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到宣帝的孙子汉成帝时,下诏为霍光安置了一百家守墓,吏卒按时祭祀,还于元始二年(公元2年),将霍光堂兄弟的曾孙霍阳封为博陆侯,赐食邑一千户。

当初抓捕诛灭霍氏家族时,宣帝想到了自己襁褓时的遭遇,没有听取萧望之、许广汉的劝阻,下令说:霍氏凡未能行走之人,一律不杀,算是为霍氏家族留下了一点血脉。不然,后人对宣帝刻薄寡恩的指责将会更多。

霍光在九泉之下,总算有了点安慰。

唉!

唉!!

唉!!!

补白:有人说宣帝对霍家采取的是欲擒故纵,完全委政于霍光、不追查霍显谋害许皇后、册立霍成君为皇后、提拔赏赐霍家成员、让其自由出入宫中、发现阴谋露出苗头不加制止等,都是让霍家触犯最后底线后全部消灭。不管宣帝用心如何,霍家要是在霍光死后自警自律,不会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