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西汉权臣霍光 > 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

西汉权臣霍光 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

作者:静思默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18:02

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

第十四章 提拔贤能

“人,能干事的人,靠得住能干事的人!”

处理完燕王刘旦谋反一案、办理好金日磾的安葬之后,霍光脑袋中整天缭绕的就是人。

他能不急吗?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及太子一案,朝中许多能臣干将受到株连被杀,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致使一些重要岗位的主管官员,要么无人胜任其职责,出现空缺;要么“矮子里面拔将军”,找人凑合。霍光主政后,特别是司马迁、金日磾的病逝,使他失去了重要的参谋和支持,深深感到了人才的重要、紧要和急要,深知必须迅速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人到重要岗位任职,尤其是要网罗一些靠得住的能人组成自己的主政班底。

他决定先从监察司法部门着手。

他叫来自己府中总管冯子都相商。

这冯子都是霍光夫人霍显的一个远房亲戚,他身高容美、肤如乳脂腻滑嫩白,自霍显引入府中做奴仆后,由于长有殊色,办事机灵,深得霍光宠爱,很快就升为总管。霍显自与霍光结婚后,共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和六个女儿,又爱打扮交际,府中事情懒得打理,全由冯子都主办负责,甚至有时连朝中之事,霍光都与他密谋商讨。

“大将军,这桑弘羊把持着御史府,总是与您着对,下人认为不安排可靠的人进去,将恐怕对您主政极为不利。”冯子都哈着腰堆着笑说道。

“嗯,你与我想到一起了。”霍光点了点头说,“可派谁去呢?去了任什么职呢?”

冯子都眨了眨眼睛,想到了前几天给他送钱的廷尉正李种,轻柔说道:“下人认为廷尉正李种熟悉律法案狱,经常来府中看望您,您看可不可以重用?”

“哦,让我想想。”霍光笑了笑说。

第二天,霍光面奏昭帝,将廷尉王平改任为御史中丞,把廷尉属官主决疑狱的廷尉正李种提升为廷尉。御史中丞,具体掌握监察权力,当值殿中,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官。

霍光觉得自己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既把监察司法部门主管官员进行了“洗牌”,又对御史大夫桑弘羊实行了牵制。十月,便派王平等五人携带皇帝符节巡视各郡国,交代他们主要进行三项事情:举荐贤良人士、访问民间疾苦冤屈、调查地方官员失职行为。

接着,他就安排京兆尹。京兆尹樊福不久前被人刺杀,京兆尹一职空缺。

秦朝,设置内史官管治京师。到汉武帝时,将京师地区分成两部分,分置左、右内史两位官员管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将京师及附近地区分为三块行政区划,分别设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主政官员,又称为“三辅”,实行分别管理。改原右内史为京兆尹,管辖原右内史分管的东半部地区,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因地属畿辅,故不称郡,其职责相当于郡太守,因治所在长安,其地位比郡太守要高一点,可以参与朝议。为什么要叫京兆尹呢?武帝认为,京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定名京兆,就显示出了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

通过处理燕王刘旦谋反一案,霍光看到了青州刺史隽不疑的才学、才智和才能。案一办结,霍光便奏请昭帝把隽不疑调任京兆尹,还赐钱百万。

这天,轮到霍光在殿内当值。他传隽不疑来到尚书房,议定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加强长安的治理,二是为昭帝寻找一个老师。

霍光望着已显消瘦的隽不疑说:“隽大人,你来京都还不到两月,人却明显看出消瘦了,辛苦你了。”

隽不疑一听霍光这样关怀自己,赶忙站起拱手道:“不疑诚谢大将军关爱下属,我受皇上和大将军垂爱拔擢,理应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霍光知道隽不疑身上颇有清高耿直之气,听他这样说来,定是肺腑之言,不由轻声说道:“京师乃天子脚下、社稷中心,文武百官、权贵显要、豪门大富聚集在此,这主治长官是不好做的。你居于京兆尹之位,肩上责任重大啊!”

“大将军所言极是。下属认为,秩序安则市民安,市民安则京师安,京师安则天下安。”

“你说的很对。”霍光颔首,“我深知你不但肩上的责任重大,而且面临的困难也重大啊!先帝中晚年一味巡游寻仙建宫,宠信奸臣方士小人,特别是巫蛊之祸及太子一案,把个京城弄得动荡混乱,阴森恐怖,既没有秩序,也没有生气。我奏请皇上把你调任京兆尹,就是寄望于你拨乱反正、补偏救弊。”

霍光的话含有两层意思:你是我亲手提拔的,你不能让我失望。

“下属明白。”隽不疑点头说道。

霍光站起身,踱着步说:“京城,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众多,宫殿宗庙、官衙民居量大,常住居民、外来人员稠繁,治理的任务重,难度大啊!”霍光说到此处,停下来望着隽不疑脸色凝重,“特别是那些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家人、亲友、门人,是难中之难啊!原京兆尹樊福大人就是严治豪强,竟在街上被人躲在暗处用箭射死,至今凶手都还没有抓捕归案。唉!”霍光停下来深深叹了口气。

“请大将军放心,我一定按朝廷法规律令秉公办事,把京城治理成首善之区。樊福大人被杀一案,下官一定竭力破案。”隽不疑站起来说道。

“这我知道。”霍光抬手示意隽不疑坐下,“你来京任京兆尹以来,官吏和百姓对你反映很好,都很敬服。”

“这是对鄙人的抬爱。”

“听说每当你巡视各县审查囚徒的判处情况回来,你的母亲总要问你给受冤屈的人平反了没有、救活了多少人?如果听到你说为很多受冤屈的人平了反,你母亲便比平时高兴;如听说没有平反之事,你母亲便生气不肯吃饭。所以大家说你虽然执法严格却并不残忍。” 霍光笑着说。

“街巷之言,让大将军见笑了。”

霍光坐下,转过话题:“隽大人,你精通《春秋》,曾在渤海郡担任官,认识不少饱学之士,请你为皇上推荐一个老师吧!”

隽不疑沉吟一会,说:“大将军,那我就举荐一个人。”

“谁?”

“韦贤。”

“我好像听说过此人,你坐下,仔细说说他的情况。”

“他是鲁国邹县人。生性淳朴,善于求学,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因此学识非常渊博,兼通《礼》、《尚书》等经,并以教授《诗经》著名,大家都称他为邹鲁大儒。”

“他师从何派何人?”霍光打断隽不疑的话问道。

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设立五经博士,极力推尊儒学,儒学成为官学,得到极大繁荣发展,带来经学派别林立,学术气氛浓厚。

经学,原本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由于《乐》已无书,经学就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之学。

“《易经》有高氏学、京氏学之分,《尚书》则有欧阳氏学与大小夏侯氏学之别,《诗经》又分为鲁、齐、韩、毛四家,其中鲁、齐、毛三家的创始者均为齐鲁人,可以说诗学在齐鲁。《诗经》四家中,当时鲁诗学最为盛行,影响也最大,创始人就是经学大师申公。大汉几代帝王习鲁诗,先帝时鲁诗立为博士,申公弟子十数人为博士,申公弟子及再传弟子不少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隽不疑娓娓道来。

“哦,我想起来了。先帝生前经常提起他。申公就是先帝派遣使者驾安车,束帛加璧,以蒲裹轮,驾驷迎来的八十多岁的老者,任为太中大夫,后因病免归。”

“大将军说的对。申公以后将《诗》传至瑕丘的江公,徒众最盛。韦贤拜江公为师,他不但继承了申公、江公的研究成果,而且又有了新的阐释,将《诗经》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一步,形成他自己的特色,声誉卓著,远近知名,人称韦氏学。”

“听隽大人所言,韦贤是个难得的人才,那就征召他为五经博士,给皇上教授《诗经》,加官给事中,侍从皇上左右,备以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霍光捋着胡须说,“我已派王平等人携带皇帝符节巡视各郡、国,举荐贤良人士,现在看来要增加京城太学学生名额,要达到一百人。”

隽不疑听罢,心想:外面都说他霍光不爱读书不学无术,可对读书之人还是很重视尊敬的,难怪先帝将他确立为托孤重臣。他向霍光垂首拱手,“大将军确是重学爱才、举贤任能啊!”

“我没读什么书,也不爱读书,可我尊重读书人,敬佩有真才实学之人。”说到这,霍光脸上露出一丝讥笑,“据我所知,这世上恰恰是读书人不尊重读书人,互相嫉妒倾轧,使起手段来,比不读书的人还要阴险毒辣。哈哈哈!”

隽不疑不大明白,心想,大将军说这话是有感而发、有人所指吗?

霍光一迈进府邸大门,管家冯子都小跑上前,搀扶着霍光说:“大将军,您的外甥女婿来了。”

前不久,霍光听从亲家上官桀的多次建议,新建了一座大将军府邸。整个府邸坐北朝南,构架呈“日”字形,青砖碧瓦、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廊墙围抱,占地面积不大,不显雄阔高大,看起来完全不出众张扬,给人感觉是简洁古朴、静穆庄严、敞明亮堂、大气实用。临街正面中央是朱红大门,门上挂有“霍府”牌匾,没有“大将军”三个字;大门两边是东西厢房,东厢住着护卫,西厢住着仆役。走过大门,立着“一”字形砖雕影壁,影壁上面雕有松梅竹兰图案,影壁后面建有歇山水榭、假山鱼池,东西两侧为厢房,分别住着文武幕僚。府邸中间一排房子的中央为客厅,东边一间为餐室,西边一间为书房。府邸中间一排房子与最后一排房子之间栽有名贵花草树木,东西两边为长廊,摆放盆景奇石。最后一排房子住着霍光家人,中间为霍光夫妻房间,东边住着儿子,西边住着女儿们。

霍光的父母前些年先后病故,老家近亲只有姐姐和堂弟两家人了。外甥女婿在河东郡署任官,现从老家跑来,莫不是姐姐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霍光赶紧停下问道:“他来有什么事?”

“好像是求您在京城给他安排个官职。”

“哦。他人在哪里?”

“在您书房里。”

人越是某方面短弱,往往就越喜欢掩饰某方面。霍光自任大司马、大将军开府后,虽然素不爱读书写字,但为与身份相配,也附庸风雅布置了一个很大的书房。书房内,古籍善本、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玩器物、文房四宝、铜剑瑶琴、红木家具,显得格外古朴高雅,但也透出特别豪华富丽。

“大将军舅舅好!”霍光的外甥女婿张朔一见霍光进入书房,赶忙起身施礼问安。

“好。”霍光伸手朝下按按,示意张朔坐下,“你母亲父亲、岳父岳母和月梅可好?”

“谢谢大将军舅舅,父母大人们和月梅都好。岳母大人很挂念您,常常念叨您。月梅在我来之前,一再请我向您问大将军舅舅好 !”

“那就好。”霍光一笑,“在家里就喊舅舅吧,什么大将军舅舅,显得生分别扭。”

“愚儿感谢您对我的照顾安排,在郡署担任督邮一职。”张朔开始把话题向他的职位上引。

“你在郡署干得昨样啊?”霍光把手放在案几上问道。

“请舅舅放心,我时刻铭记您的教诲,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太守都多次称赞我。”张朔像背书似的回答。

“应该如此。”霍光颔首笑道:“至于太守的称赞,那倒不能当真。他会说你不好吗?”霍光转向张朔问道。

张朔脸上发红。

“听冯管家说,你要到京城来做事?”霍光直接发问。

张朔见霍光挑明了自己不好开口的事,红着脸说,“是啊,您没回来之前,我已经跟舅母大人和管家大人说了。”

“在老家任职做官不是很好吗?我当初安排你在河东郡署就职,就是想到你能对我们老家有个照应,我也能了解掌握老家的真实情况。难道你不明白?”霍光两眼直盯着张朔发问。

面对霍光的发问,张朔嗫嚅着:“我……”

“你说吧!”

“舅舅,你一直伴随在皇上身边,您很明白,在京城任职比在地方任职提拔要快得多,混上几年,一提就是那么高的级品;在地方任职,大多数人干了一辈子,也就是个小吏。”

“怎么说是‘混上几年’?你以为在京城就是那么好混的?”霍光正色道。

“请舅舅原谅愚婿胡言。”张朔马上想到霍光入仕就一直在京城朝廷任职,从没有在地方上做过官,知道自己这话说得有些不妥,赶忙起身弯腰低头道歉。

“好啦,坐下吧!”霍光摆手说道。

“舅舅,这些年来,地方上的官不好做啊,从郡到县乡,越往下走越不好做。”张朔诚惶诚恐说。

“这我知道。我陪先帝多次巡视各地,先帝还派我独自暗访过一些地方,明白你说的意思。”

“请您看在我岳母大人和您外甥女的分上,让愚婿进京吧!”望着若有所思的霍光,张朔马上补充道:“再说,老家还有霍勇弟照应啊!”

张朔说的霍勇,是霍光堂弟的儿子,在河东郡任司空,掌管郡内的土木工程和官府工匠。

“我已经在京城安排霍家一些人了,安排多了,恐怕朝中同僚要说闲话啊!”霍光踌躇着,他脑中浮现出桑弘羊、上官桀、田千秋,还有虽说年幼却显成熟的皇上。

到霍光说这话时,他的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婿、还有一个准女婿金赏都已在朝廷就职任官。当然,准女婿金赏不是他自己安排的。

“现在朝中谁敢与您作对?就连当今皇上也是听您的。人们都说,您现在是不是皇帝的皇帝。”

“一派胡言!霍家的人千万不要说这忤逆犯上的话。就是他人说这样的话,你若在场都要立即制驳。”张朔的话虽然让霍光听了心里感到很舒服,但他却疾言厉色。

“愚婿失言了。”张朔垂首。

“唉,我姐就月梅一个独生女,我就你一个亲外甥女婿,既然你一心要来京城做官,那就来吧!这样吧,你先在我大将军府中任职,过一段时间等机会再入朝,如何?”

“多谢舅舅栽培!”张朔连忙起身拱手谢恩。

“河东郡和下属各县境况如何?”霍光转过话题。

张朔任督邮,职掌本郡驿站、巡查诸县,自然十分熟悉。“舅舅您自姥爷姥姥过世后,一直没回老家,您可能不知老家目前的情况了。”

“怎么啦?你直说。”

“想必舅舅您应该也料想得到,由于先帝失政,加之郡守年老多病,全郡状况不佳,主要是治安不好,豪强违法,盗贼横行,官吏们都不作为,睁只眼闭只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也是我不愿在那任职的一个原因。”

张朔的话让霍光陷入沉思。

“舅舅,您?”隔了一会,张朔望着半闭着眼的霍光轻声喊道。

“哦。你下去吧!去找冯总管给你安排一下,另叫他通知你的五个妹妹妹夫回家,陪你吃晚饭。”

“那金赏妹夫呢?”

“不通知他来。一则他还没有与你霍蓉妹完婚,二则他要在宫中陪伴皇上。”

张朔退出书房后,霍光一人拧眉思索着。

河东郡是西汉的重要战略前沿、战略要塞,与长安、洛阳共同构成了“黄河金三角”,是长安的重要防卫要地,是西汉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形势和军事要塞地位,使其与西汉中央统治和皇权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紧要联系。

可是,眼下河东郡却是如此境况,这怎么能行呢?要想改变这种境况,就必须像加强京城治理一样,派一个得力的人去那里主政。

派谁去呢?

霍光思来想去、挑来选去,最后定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他的秘书、担任大将军府长史的田延年。

田延年是战国时齐国王室的后代。西汉初年,为了清除各地的旧贵族及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建信侯娄敬的建议,迁徙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关东地区的豪族共十万多人到关中,将他们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田延年的家族被迁徙到阳陵县。他青年时一踏入社会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广得人们好评,霍光听说后就招纳到幕府之中,成为霍光得力的助手,不到一年就提升为长史。

霍光看人是很准的,这个田延年不到两年成为封疆大吏,真没有辜负霍光的希望重托。他到河东郡任太守之后,如同霍光一样,善于提拔重用人才,严格执法诛锄豪强,很快取得了成效,把河东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在地方上做出突出政绩,很快就提拔到朝廷担任主管全国财政的大司农,特别是在皇帝废立上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被封侯;就连他提拔的官员,后来相继都成了西汉时代的名吏。

这是后话,以待后详。

田延年升任河东郡太守,谁来担任大将军府长史呢?晚饭后,霍光跟几个女婿说了声,便一人来到书房思考。

霍光虽说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但他对自己要重用的人却是标准高、要求严。对谁来做自己身边的“秘书长”,确是颇为踌躇。冥思苦想之中,他想起司马迁生前曾跟自己说过一句话:经一事,识一人。他把相近几年来自己在朝中大事中所见的人在脑中回放搜索……

“嗨!”霍光在踱步中拍下脑袋,哑然失笑:“我怎么没想起他来!”

想起的大事,就是巫蛊及太子一案;想起的人,就是曾担任廷尉右监的丙吉。

前面已叙,丙吉在任廷尉右监时,因牵连罪案免职下放到州里刑狱做事。巫蛊之祸发生后,因他熟悉刑律,被召回朝廷办案。太子一案发生后,太子家人全部被杀,只剩下一个才出生几个月的孙子关在郡邸狱中。丙吉心知太子蒙冤,十分同情这个无辜的幼小皇曾孙,就挑选了一个谨慎厚道的女囚徒护养。霍光奉旨调查巫蛊及太子一案时,丙吉将此事告知,霍光对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时隔几年,武帝病重,宫中一个懂得望气术的风水师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派人分别登记监狱中关押的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掉。这时,丙吉为了保护这个无辜的幼小皇曾孙,就给他取名为刘病已。奉旨的使者夜晚到了郡邸狱,丙吉闭门不让使者进入,义正词严地说:“这门绝不能开!皇曾孙关在这里,别的人都不能无辜杀死,更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

使者与丙吉僵持一夜不能进去,只好回去报告武帝并弹劾丙吉。经霍光、金日磾在旁劝说,武帝醒悟说:“这是上天的保佑。”于是大赦天下。

由于丙吉的坚持,那次京城中的监狱大屠杀,只有郡邸狱关押的人得以幸存,还带来大赦之恩遍及全国。此后,丙吉用自己私人财物供给皇曾孙的衣食,皇曾孙几次重病几乎死去,丙吉嘱咐护养他的乳母好好用药治疗,使皇曾孙得以生存。

经一事,识一人。如此忠义侠胆之人,正是朝廷所需之人,也正是自己所需之人!

一想到此,霍光第二天传令召见丙吉。

丙吉个子不高,长相平平,脸上显出温和厚道,眼中露出精明刚毅。

两人寒暄入座,霍光便问道:“丙大人,自上次我们相见以来,皇曾孙情况如何?”

“回禀大将军,皇曾孙现在他舅公史恭家里抚养。”

“就是那个任中郎将、凉州刺史的史恭?他不是病死了吗?”霍光脸露讶意。

“对,就是他,他是皇曾孙祖母史良娣的长兄,他是病死了,皇曾孙现由史恭的年迈母亲照看着。”

“情况如何?”

丙吉黯然神伤,“大将军您应可想而知,原太子妾的娘家现在能好到哪里去呢?下官前些时去看了,只能说是能生存下去。皇曾孙与史恭他的三个儿子一起长大,据我打听和观察,皇曾孙与他们相处很好,情同手足。”

“你怎么把他送出去了呢?”霍光不解问道。

“唉,这说来话长。”丙吉叹了口气,“自先帝要处死京城狱中罪犯后,我感到皇曾孙不应当再留在官狱里了,就把皇曾孙和保姆一起送到京兆尹治所。大将军您知道,那时京兆尹无人担任,京兆尹治所的人不敢接收,又送了回来。先帝驾崩皇上即位后,保姆雇期满了,我见皇曾孙恋恋不舍,我自己出钱雇用,让保姆她留下来继续抚养了皇曾孙几个月,才让她回家。我为解决皇曾孙的衣食待遇,找到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少内啬夫,少内啬夫说没有诏令,皇曾孙衣食待遇没办法解决。这样,我只好每月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给皇曾孙。”

“丙大人,你真了不起!”霍光含泪动情赞道。

“谢大将军肯定,这是小官应该做的。”丙吉脸带愧色说,“小官俸禄不高,又要养家糊口,长期供养皇曾孙实难为继,没有办法,只好将皇曾孙送到他祖母娘家。恳请大将军谅察!”

“丙大人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霍光擦去眼泪说,“自你回州后,一直只是个低品散吏,实是委屈你了。我想任用你为长史,不知你意下如何?”

丙吉听了一怔,“大将军您要下臣做什么?”

“大将军府长史。”霍光一字一句说。

丙吉激动地说:“承蒙大将军厚爱,可我一直担任律法刑狱事务,恐怕不能胜任长史一职,辜负大将军所望。”

霍光听到了微微一笑,“凭丙大人的才能品行,老夫就完全相信放心。”霍光停了停,“我还要奏请皇上,加任你为光禄大夫、兼给事中,以便出入朝廷皇宫,尽顾问议论之责。”

丙吉见霍光一下把自己由三百石俸禄的散吏提升为二千石朝宫近臣,极为感动,急忙离席施礼:“下官深感皇上和大将军重用之恩,一定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汉代官吏的秩禄等级,最高级别为万石,“三公”号称万石;万石以下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佐史最下,月俸八斛。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一斛等于一石,一石等于十斗等于一百二十斤。宋朝开始,改为一斛等于五斗。凡俸禄均一半发谷,一半发钱。

“丙大人请坐。”霍光满意地看着丙吉说,“先帝归天新皇即位,已经很有一段时间了,你对我辅佐皇上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丙吉坐下想了一会说,“大将军主政以来,拥戴幼帝顺利即位,平息几起骚动叛乱,击退匈奴侵犯边境,保证了大局安稳边境安宁,天下人历历在目,不需小臣再言。可下官认为……”

“丙大人有话尽管直说。”霍光朝丙吉抬抬手。

丙吉得到鼓励,便开诚布公起来:“可下官认为大将军主政以来所施行的措施,虽然有效,但都是带惩罚性的,没有奖励性的,特别是对皇室宗亲打击多、施恩少,这……”

“你继续讲。”霍光对望着自己的丙吉说。

“大将军没有看到当初吕氏家族覆亡的教训吗?”

“什么教训?”

“吕氏家族依仗吕后,主持朝政,专擅大权,身处伊尹、周公的地位,却疏远刘氏皇室宗亲,不让他们参与朝务共享朝权,造成大多数权贵之人对吕氏家族心生怨恨、离心离德,从而失去了天下臣民的信任,导致很快归于倒台灭亡。”

丙吉的话让霍光脸色肃然。

丙吉见状停下不说了。

“丙大人,你继续讲啊!”霍光鼓励说。

丙吉望着霍光降低声音说到:“如今新君嗣统,主幼国疑,宗室不亲,大臣未附,真乃是多事之秋。此时大将军身居极位,小官认为您应与吕氏家族的做法相反,尽可安慰纳用皇室宗亲,多与朝中大臣共商政事,这样才能免除祸患。”

丙吉的话刚一落音。霍光倏然起身,向丙吉拱手,“多谢丙大人指教,令老夫醍醐灌顶。”

“大将军言重了,小官是看到大将军和蔼宽厚便斗胆乱言了。”丙吉连忙起身答谢还礼。

“丙大人素来精通律法刑狱,请向我推荐这方面的人才吧!”霍光坐下说道。

丙吉入座略想了一下说:“下官向大将军推荐一人,不知可否。”

“谁?”

“他的父亲与大将军曾同朝为官,算是法律世家。”

“他的父亲是已故的御史大夫杜周大人?”霍光猜问。

“对。”

“你说的是他哪个儿子?”霍光对杜周印象不佳,认为他为政严酷、为官不廉,自身位列三公,大儿子为河内郡太守,二儿子为河南郡太守,行政风格承袭其父。杜周初为廷史,骑着一匹装备不齐的劣马上班,担任廷尉、御史大夫十多年,据说家财累计上亿。

“三儿子杜延年。”

“其人如何?”霍光一向对官宦子女也就是“官二代”看法不好,更何况这杜延年又是酷官贪官杜周之子。

丙吉知道霍光的心思,“杜延年他通晓法律,为人处世宽厚,完全不像他父亲和两个哥哥那样酷暴,认识他者都称赞他好,认为他有作官的才能。请大将军完全放心,我敢作保。”

“哦。”霍光点头道,“行,那好。”

霍光认为丙吉的建议很有道理,奏报昭帝后,增加诸王封地,奖任皇室宗亲,尽量在他们中选择可以担任官职的人才,任命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之孙刘辟疆和皇室成员刘长乐为光禄大夫,还让刘辟疆兼任长乐宫卫尉。同时,将皇曾孙从史家搬入掖庭,由朝廷负责他的衣食住行;并令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宗正,将皇曾孙录入皇家宗谱,使其宗室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认。

对丙吉推荐的杜延年,霍光也予于任用。霍光身为大将军,虽从未亲自带兵打仗,但随从哥哥霍去病有过军队经历,他感到哥哥霍去病所带的军队之所以战斗力强,能打胜仗,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军,用先进的方式良法强军。霍光想到此处,便任用杜延年来到大将军府担任军司空。

“军司空为将军之属员,系军中主狱官,负责对军中犯法吏卒的拘禁和审判,同时还负责行军宿营和攻城、守城作战中的土工作业事务。你愿意担任吗?”霍光对杜延年说道。

“感谢大将军任用,卑职愿意。”杜延年拱手回答。

“好,那你先在军中任职吧!”霍光随后问道,“你对我辅政有什么建议?”

杜延年想了想答道:“下官一下想不周全,就说说农本可否?”

“好啊,你讲。”

“朝廷应该派出使者向各地缺乏种子、口粮的贫苦农民发放赈贷,同时广而告之:如果当年发生大的灾害,朝廷赈贷给的种子和口粮都不必归还,并免除当年的田赋,以让农民心安神稳种田。”

“你说的太对了,朝廷应该这样做!”霍光站起身来,走到杜延年旁边,把手轻轻放在他肩膀上大声赞道。

霍光极为重视并立即采纳杜延年建议,自始元二年至元平年元年(公元前87至前74年),奏请昭帝先后九次减免田租、给贫户借贷粮食及种子、免除军马负担、赐给孤老残疾以衣被、减少马口钱及口赋钱、减少及停止漕运、裁减官府冗员以减轻民众负担,还六次大赦天下。

霍光治国理政的以上诸举,深得朝廷内外、举国上下、官方民间好评盛赞。可有一举的后果是霍光、丙吉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那个被他接回朝廷供养、

录入皇家宗谱的皇曾孙,日后成了西汉史上与昭帝并称为“昭宣中兴”的皇帝,成了贵盛至极的霍氏家族遭受灭族命运的主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