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都是为了国家民族 > 第六十章 突如其来的小惊喜

朕都是为了国家民族 第六十章 突如其来的小惊喜

作者:有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7:53

第六十章 突如其来的小惊喜

接过电话,里面传出的声音让朱由检立刻站了起来:

“陛下!微臣等终于造出射程可达二十里的火炮了!”

“好!好!朕……明天下了早朝,就去看看你们试炮!你们把东西都准备好……”

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朱由检放弃了立刻去参观新宝贝的冲动,改为明天视察。

毕竟现在京城附近都变成了不夜城,五彩斑斓的路灯下,各种夜市熙熙攘攘,天南海北的游人商贾摩肩接踵,如果朱由检出行,安全问题可是要好好安排的。

作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朱由检也不想时不时就突然封街,打扰他们做生意什么的。

既然确定了明天的日程,朱由检便照例命小太监取来相关资料研读。

这已经成为朱由检的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出洋相,还是为了一次次巩固权威,增加子民的崇拜信奉。

就像很多伟人可以通过记住所有小人物的名字收获对方的死忠那样,朱由检也在尽力照着葫芦画瓢。

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资料记熟以后,朱由检又拿起小太监整理好的火炮资料。

朱由检都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看这些资料了,每一次基本上都会想起来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他并不觉得乏味。

早在春秋时期,华夏就已经在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pào )。

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城,就使用了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

至迟十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在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

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后来所有火炮的产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史料、实物证据,滑膛火炮最迟在元代就出现了。

元代时,华夏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元代至顺三年(西元1332年)制造的青铜铸炮,重十三斤左右,长约一尺二寸,炮口直径三寸上下,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 绥边讨寇军 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

而到了大明,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

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西元1506年~1566年)制造的火炮就达数十种。

“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

“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

“无敌大将军炮”重千斤,装在车上,能装铁子五百个,击宽二十余丈。

“毒火飞炮”、 “飞摧炸炮”能发射爆炸弹。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弹丸到达目标后爆炸。

……

不过,由于之前工匠地位极其低下,而且也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只能靠经验、直觉,所以虽然种类繁多,性能却没有太多进步。

比如之前大明的火炮最大射程也就十里,这还是最理想情况下,如果遇到风向不好,或者装药不适当……那只能看天意了。

而现在,在朱由检用不时回忆起的零零碎碎“黑科技”催化下,大明火炮性能终于往前迈了一大步。

如果朱由检前世记忆好到和那些穿越小说主角一样“过目不忘”,估计现在他……

当然,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能够穿越成皇帝,朱由检已经千恩万谢了。

何况那些穿越者可没有像朱由检前世那样,读过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书。

这也和朱由检前世的人生经历有关。

朱由检前世有个姑父是收破烂的,因为很多人都在住房不断蜗居化、书籍电子化时把没用的旧书当废品丢了,所以位于乡下的他家里反而藏了很多成套的书,堪比小型图书馆。

故而朱由检也借读过不少五花八门的杂书。

其中就有后来被吹为穿越者纵横古代必读的神书——《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1970年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怎样打飞机》等等。

只不过朱由检读这些书的时间太早了,差不多也就小学初中时间充沛时读而已。到了高中,除了体育课,就基本上没法看了。

所以朱由检对那些神书的记忆也算得上极其模糊了。

以至于如果不是有各种外部刺激、提醒,他哪怕刻意地绞尽脑汁去想,也是屁都想不起来。

所以,朱由检不得不经常冒险出宫,和一线的各种工匠、科研工作者实地探讨,希望借助现场气氛、他们的奇思妙想来触发自己尘封的记忆。

于是那些工匠、科研工作者在看到朱由检时不时就一针见血提出某些关键神技后,更加坚信大明皇帝陛下是真真正正的玉皇大帝亲儿子,无所不知……

除此以外,和满朝文武商定国策时,朱由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做个美男子,但是只要一开口那就是金玉良言,一次又一次震惊那些智商比他高出几十分的英杰。

比如朱由检从《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回忆起来的点点滴滴,就编进新官员必读手册里了。

其中就包括“给首长圆场的艺术”——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打破僵局、消除尴尬;与首长家庭相处的艺术”——如何对待领导子女,面对领导私事时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官员们日常生活必然会遇到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很容易引起矛盾,或者导致贪污**、徇私枉法。而无论哪样,都会降低工作效率,这朱由检能忍?

也正是这些琐碎,更加让满朝文武频频赞叹:“陛下明察秋毫!”

朱由检这回再次翻阅火炮资料,又想起来了一点可能用得上的东西,于是便又提笔记下,准备明天看看是否有机会可以再装一波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