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都是为了国家民族 > 第二十七章 第一批皇家科学院院士

第二十七章 第一批皇家科学院院士

朱由检将来报喜讯的小宦官招进来,目视之,意为“有啥好事,这么高兴,屁颠屁颠的?”

小宦官未必领会完全,不过仍然看得出来皇帝陛下心情不错,于是恭贺道:“恭喜万岁爷!大喜啊!”

朱由检实在懒得当捧哏,摆出一副丝毫都不激动的样子。

小宦官一看,耍宝拍马屁的兴致骤减,忙正正经经禀报:“万岁爷,您让兵仗局研发的燧发枪,成功了!还有,定装火药也做出样品来了,您看?”

朱由检轻“嗯”一声,就挥手让牠退下了。

终于造出来了!

朱由检当然很高兴,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

面具戴久了,就习惯了。

本来,朱由检还想表现出大喜过望,但是下意识就觉得不妥。

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果现在就让全天下的人都以为大明皇帝陛下非常重视枪炮研究,很难说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且不说敌方是否会照着葫芦画瓢,平添变数。

单是朱由检自己的人身安全,就要好好安排——训练与时俱进的安保力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所以,朱由检只能暂时严格保密相关研究,做好一些防范,让不相干的人摸不着头脑。

而且燧发枪这么早就搞出来,其实并不出乎朱由检意料,自然不会大惊小怪。

现在,明朝的火器设计和加工技术,其实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雄厚的火器制造基础,丰富的火器使用经验,还没有被战乱**消灭的精熟工匠,促使明朝具有装备燧发枪的后发优势。

明末火器专家毕懋康在其《军器图说》(公元1635年刊印)首次介绍了燧发枪(书中称为自生火铳):

将鸟枪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燧发枪在发火装置上安置燧石发射时,由射手扣动扳机,安置于扳机上的龙头下击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推力,将弹丸射出。这种枪只要连续扣动枪机,摩击燧石,便可发射,因而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

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它的改造与完成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然而原时空,在中国并未得到及时的推广。

现在的毕懋康因为遭宦官魏忠贤排挤、御史王际逵弹劾,被革职,本应在家,但是估计是听说“宠信”东林党的朱由检要接班天启帝,于是进京活动、混眼熟,正好被兵仗局抓了壮丁……

这就说得通了,应该是毕懋康早就有所研究,后来又官务繁忙,所以直到八年后才付诸成书刊印。

可惜这样的人,原身崇祯也没能好好用。

估计崇祯动辄杀大臣干将,吓坏了毕懋康,于是他辞职了。不过,倒也不能苛责他,毕竟他和崇祯死于同年,至于是殉国还是抗清,就不知道了,因为史书是软骨头编写、野猪皮删减的,就连毕懋康的《军器图说》也曾经被禁。

如果当时,崇祯能够一直重用毕懋康,以燧发枪武装一支军队,还是有可能逆天改命的。

所以,这样的人才,朱由检当然要好好利用。

而这次,毕懋康做出巨大贡献,自然也要重赏。

首先,大明皇家枪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就要酌情给一些。另外,股权激励这个“金手铐”也要搞起来,榨尽人才的每一滴脑汁。

其次,还要封他为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当然,为了不吓坏敌人,同时还会封一些其他在“奇技淫巧”方面有重要发明的人。

第三,不只是他,所有院士,都要给予一定特权。比如院士犯罪,如果按轻重定刑,应受刑罚为第二级以上的,可以减罪一等。并且院士见官不拜,非正式重大场合,面见皇帝,可不行跪拜礼,而以抚心鞠躬礼代之。另外,对院士,不能用伤害性大的肉刑,如需逮捕、审讯,必须皇帝亲自批准。当然阻止其离开监视区域不在此限。

之所以给院士开一个减罪的口子,还是为了长治久安。

可见的未来,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院士,做出非常巨大的贡献,让天下人都受益匪浅,比如把粮食产量提高几倍什么的。

这样的人,如果私德很好,还会收买民心,朱由检恐怕会睡不着觉,时刻都要担心,会不会突然有一天,一帮百姓自动自发把黄袍给他们披上。

倒不如适度娇纵他们,让他们都像周扒皮那样,成为穷得只剩下钱、不得民心的孤臣。

除此以外,朱由检还会让人悄悄编写评书戏剧,宣扬功高震主名臣自污保身的事迹。比如萧何侵占民田以安刘邦疑心什么的。

总之一句话,千方百计让那些被赋予特权的人,真正无后顾之忧。

这样,君不必疑臣,臣不必担心君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不然,如果他们有一天犯了罪,让百姓给抢了先,聚众请愿,让皇帝赦免他们的偶像,皇帝可就坐蜡了。

顺应民心吧,很容易丧失皇帝威严,还会给百姓、罪犯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让他们误以为可以轻易逼宫。

强硬违逆民意,就更容易激起民乱,同样也会有损皇帝威信。

而提前给院士一些无伤大局的特权,至少明事理的百姓不会胡搅蛮缠。

皇帝已经给了那么多特权,那些罪犯还不知感恩戴德,反而有负皇恩,作奸犯科,这样的人不配他们的同情。

何况,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一旦某个阶层拥有了特权,他们就会很容易和普罗大众分割开来,被普通人羡慕嫉妒恨。

就像仇富、骂贪管的人,大部分都是想要加入那个他们仇视的阶层。

历来明君都是善于玩弄人心的魔鬼——他们分化所有人,让他们互相斗来斗去,避免结党舞弊,轻而易举地把皇帝和臣民的矛盾,转化为臣民间的内部矛盾。

武则天就是其中翘楚,一手乾坤大挪移,出神入化。

武则天晚年想要还政李氏,又担心自己娘家武家遭到清算,于是造了一个新阶级——男宠新贵,把李氏和武氏之间的矛盾,转化为李氏武氏两家和武则天的男宠的矛盾。

效果当然是非常成功的,哪怕武则天死后,一切尘埃落定,李氏也没有把武氏赶尽杀绝。

仅仅是这一点,吕雉之流就差了武则天好几个等级。

朱由检就是要让大明百姓追求跻身院士这个等级,但又不成为某个具体院士的脑残粉。

朱由检处理好这件事,看看身边座钟,已经很晚,于是起身,准备再去为了大明明天耕耘,突然眼前一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