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如果是这样? > 第三十四回:陆抗李严战汉江 辛毗张郃收河北

第三十四回:陆抗李严战汉江 辛毗张郃收河北

话说李严率青轴急速回转襄阳,正遇陆抗攻城,严令水师进攻。抗命吴军停止攻城,回战李严。严指挥水军,成锋矢阵型,直冲吴军核心。双方船近,汉军箭发如雨,吴军以弓箭还击,汉船冲入吴军阵中,汉军跳上吴军战船,短兵相接。吴军善习水战,汉军在江面站立不稳,军士多被吴军击杀。严令放火烧船,汉军以火筒击之,抗令船队散开,侧翼出击。汉军操船不若吴军熟练,吴军一触即走,汉军之船多撞杆被击翻,军士落水者不计其数。严见势不妙,急令收缩防守,抗指挥船只四面出击,乘狭抵隙,游而击之。诸葛恪见势不妙,忙令汉军开城杀出,自背后攻敌,抗令周邵带船队迎击诸葛恪,邵带伤指挥,将恪阻于江上。严带队冲突,抗指挥水军紧随左右,不放严进襄阳。严大怒,令水军调转船头,直向陆抗坐船冲去,抗亦不接战,见严船来便即退走,待严船退又复跟上,严怒塞胸膛,却无可奈何。却见一只水军横冲而来,却是姜维率军,乘了樊城战船而来,维令水军直突吴军侧翼,将吴船阵型打乱,严军趁隙而出,和维合在一处,直向襄阳而来。这边周邵眼见汉军前后夹击,忙令船队移开,李严、姜维汇合诸葛瞻、孟达,将船排开,背靠襄阳,向外迎敌。陆抗眼见汉军汇合,遂令水军停于江上,周邵曰:“汉军虽汇合,然其不习水战,末将愿率船二百只,先歼汉军水师,再取襄阳。”抗曰:“不可冲动,汉军船队所处之地,城中发石可及也,汝若上前,必受上下夹攻,难胜也。况李严止带百条轻舟先回,其大军还在江上,若待其大军回转,前后夹击,恐我等皆被其所擒也。”遂令退军,吴军众船调头,向东驶去。李严等人眼见吴军水师行动如风,进退有矩,皆叹其水军厉害,亦不敢追,令汉军回了襄阳。陆抗水军方回江陵,就见江面上一片大小船只驶过,皆向西行,半晌不绝。东吴众将暗暗心惊,心道若不早回,必被包围。吴主孙休知陆抗独拒李严大军,救了建业,大喜过望,重赏江陵将士,加封陆抗为车骑将军。

却说马谡率军回了襄阳,向李严请料敌不周之罪,严曰:“吾乃主帅,尚轻敌冒进,罪不在汝,幸得丞相早料到陆抗多智,派姜维来援,才保得樊城不失。吾即刻修书一封,向丞相请罪。”严遂做书一封,令人送于孔明。孔明率大军在将至许昌,收了李严之书看罢,回书一封曰:“李正方莫要心急,亮当初在吴曾见周公瑾操练水军,实非我辈能望项背也。东吴水师天下无双,莫可力敌也。崔州平、马德恒已研制数般水战利器,不日将送至襄阳,公再率水军出战,必可报仇。”令信使送回,严观书大喜,遂令三军紧守荆襄。

却说许昌城中,自诸葛亮退兵与曹爽激战,司马师即令郭淮出军攻打陈留,只待擒了曹奂,解除后顾之忧。幸张郃带兵有方,防守严密,郭淮亦不欲真战,因此交战月余,亦攻不下陈留,司马师大怒,欲亲去陈留,治郭淮慢军之罪。却见党均自长安回转,言事败矣,黄皓虽作乱,却未能杀了刘禅,反被擒斩。司马师愈添烦恼,又闻刘禅震怒,命诸葛亮率大军出虎牢关直扑许昌来擒司马师。师大惊,急召回郭淮,加紧许昌防守。

却说陈留城中,魏主曹奂聚众商议,奂曰:“逆贼司马师数度逼迫于朕,自许昌至陈留,朕皆不得安宁,众位爱卿有甚良计,能除此贼保朕平安?”太傅辛毗曰:“司马师势大,急切难除。何况诸葛亮大兵压境,令其与师拼个两败俱伤,陛下坐收渔利尽可。”尚书陈泰出班奏曰:“曹爽背盟,欲背刺汉军,已被诸葛亮所斩,曹芳投降,被拘于长安。听闻诸葛亮令桓范、何晏去河北招降各郡。河北各郡,除文钦乃曹爽死党,余皆坐地观望之辈。文钦已投司马师而去,不足虑也。若河北为汉所得,我大魏必四分五裂,无力再与汉争锋,今曹芳已灭,大魏只有陛下为君,陛下宜令人去河北,招降各郡,若河北归来,则进可攻,退可守,天下归谁,尚未可知。”奂大喜,问谁愿去河北?辛毗曰:“老臣祖居河北,少年时曾遍会河北英豪,老臣愿去,凭三寸舌,说得河北归附。”奂大喜,写一诏书,如见诏着者顺,则升官加爵。毗曰:“臣请张郃将军随臣同往,若遇冥顽不灵者,即可斩之。”张郃出班曰:“臣愿往,臣数十年未回河北,未知当年河北四庭柱之名还有人知否?”奂大喜,命二人同往。二人只带三十名亲卫,快马往河北行去。官渡已被汉军所占,二人向东自走顿丘港过黄河,直抵平原城。

平原太守崔林,乃崔琰之堂弟,曹丕任为尚书。林为人正直,不喜媚上,顾左迁至河北为平原太守。林乃王经之师也,自经全家为司马师所杀,即深恨之。尝思兴兵报仇,却因兵微将寡,不敢轻动。这日有人报辛毗求见,林忙请进。辛毗进府,开门见山说了来意,林大喜曰:“吾与司马师不共戴天,若能借陛下之力斩之,则愿供驱策。”辛毗大喜。林曰:“数年之前,司马懿平灭了襄平公孙渊,后造反擒了冀州刺史毋丘俭,将俭压在北平数年。俭在河北颇得人心,若公能去北平救之,必能有所助力。”辛毗就欲自往,张郃曰:“不劳太傅前往,末将愿独自去往北平,解救毋丘俭。”林曰:“如此甚好,我与太傅可去南皮,自文钦率军南渡,平原乃田予镇守,予与我交情颇厚,太傅与我同去,必能收复南皮。”辛毗大喜,与崔林即刻出发赶往南皮。

话说张郃晓行夜宿,到了北平,寻得监牢方位,当晚摸进牢去。守卫欲待叫喊,被郃尽数杀了,开了牢门,将毋丘俭放出,对俭备说详情,俭大喜,与张郃出了监牢,直奔太守府。太守正在安睡,被张郃闯进府中,一剑斩了。府中大乱,张郃保住毋丘俭到了进了府衙,击鼓聚众,言已斩太守,要众将遵毋丘俭为首。北平众将闻听太守被杀,欲为之报仇,张郃横剑大喝一声:“河北张郃在此,汝等未闻我名乎?哪个愿来受死?”众将早闻张郃大名,闻之皆丧胆,兼之毋丘俭在北平人望极高,众人皆言愿听俭之令。俭遂接了太守印信,谓张郃曰:“襄平徐邈,蓟城梁习,皆我门生也,待我修书与此二人,定能劝其归附陛下。”张郃大喜,安排了北平之事,即往南皮去寻辛毗。到了南皮,见崔林已说动田予遵曹奂为主。辛、张二人大喜,辞别崔林,往邺城而行。进了邺城,辛毗先做打听,却得知前日桓范已至,正在说邺城太守高柔归汉。张郃大惊,忙问计辛毗,毗曰:“我二人不若直去求见高柔,将军扮做我之随从,令其不加防备。若说得柔归魏便好。若柔欲投汉,必取我首级献于诸葛亮,将军只需擒了高柔,杀了桓范,邺城便可得也。”郃大喜,遂乔装改扮做随从模样,将长剑藏于袖中,随辛毗入了太守府。府中高柔正和桓范商谈降汉之事,范许以高官厚爵,高柔大喜,应允归降。忽有人报辛毗求见,柔不知所措,桓范曰:“辛毗此来,定是欲说动将军归魏,眼下汉强魏弱,诸葛丞相百战百胜,若将军去魏,早晚必死无葬身之地也。”柔问曰:“辛毗已至,如之奈何?不若闭门不见?”范曰:“其即来受死,需怪不得我,将军只需埋伏下一百刀斧手,摔杯为号,将毗斩了送至诸葛丞相案前,便是大功一件。”柔大喜,命刀斧手埋伏于侧室,令人请辛毗进府。

辛毗昂然而入,张郃紧随其后,见府内侧室人影晃动,呼吸可闻,已知高柔之意。毗冷笑一声,即开口说柔归魏,话未及半,屏风后转出桓范来,大喝一声:“高柔已归我大汉,辛毗汝自投虎口!”柔将杯一掷,摔得粉碎,两旁冲出刀斧手来。刀斧手未及近前,就见张郃大喝一声,自袖中抽出长剑,纵身上前,一剑将桓范首级斩落于地。高柔大惊,起身欲走,早被郃一脚踢翻,将剑架于颈上。刀斧手见太守被制,皆不敢上前。辛毗淡然取出曹奂诏书,念与柔听。高柔命玄人手,只得依从,令刀斧手皆退下,跪拜受了曹奂之封。辛毗问清,何晏已去了晋阳说降,,即令高柔兵发晋阳,要捉何晏。晏刚到晋阳,听闻高柔归魏,桓范被斩,吓得心胆欲裂,趁夜逃出晋阳,回转长安。晋阳太守遂亦归魏,自此河北诸郡皆归曹奂统属。

正是:谁问老将能饭否?翻云覆雨定乾坤。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