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如果是这样? > 第二十四回:斩马台仲达授首 许昌城众臣纷争

第二十四回:斩马台仲达授首 许昌城众臣纷争

当下孔明得胜回寨,命将郑文斩了,再议取司马懿之策。每日令兵搦战,魏军只不出迎。孔明自乘小车,来周边之地,踏看地理。前方到了大禹山,见其中山前地势开阔,山前有一坡,地势颇高。孔明看了,心中大喜,问向导官曰:“此处是何地名?”答曰:“此山名大禹山,乃是当初大禹治水之时,招天下部族同盟之地。此谷名会盟谷,此高台名斩马台,相传大禹曾于此台斩黑马为盟主,带令天下部族共治水患。”孔明大喜,孔明回到帐中,唤裨将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计。

孔明回至营寨,有人报来信息,言长安城受袭,令孔明速速回兵相救,孔明大惊,忙急令人传令函谷关,命廖化带兵五千先回长安,又令王平领军五万,急速行军,务要救下长安。廖化方走,即有西凉信使来报,长安之围已解,邓艾败兵已退至宛城。孔明心中方安,令人快马赶上王平,令其回转。次日日魏延进帐,言抓到魏国送信人一名,自宛城来。孔明细审该人,此人招认乃邓艾部卒,因邓艾进了宛城,与钟会颇有不合,艾使军士告司马懿钟会专权。孔明审问再三,该人言司马懿并不知邓艾败退宛城之事。孔明大喜,心生一计,作书一封,寻一机变之人,令其送信至魏营。同时吩咐,拔营起寨,兵退虎牢关。众将皆不解为何退兵,孔明亦不明说,只让众将依计,大军缓缓而行。

话说司马懿正在帐中,苦思破敌之策,因上次郑文诈降之策被孔明看破,反折了许多兵马,懿心中烦闷。忽闻有邓艾亲兵求见,懿忙令传进,来人曰:“恭喜丞相,邓将军兵行险着,自河北险渡黄河,突袭长安,汉王刘禅全无戒备,长安已被我军攻下,刘婵仓皇逃亡汉中。邓将军兵少不敢追击,已占住长安,特告丞相知晓,诸葛亮必撤兵,请丞相尽快支援邓将军。”邓艾前番取险渡河,曾派人告之司马懿,懿以为不能成功,并未放在心上。突然听此消息大喜过望,然犹自存疑,细细盘问来人,该人对答如流,并无破绽。懿令人去打探汉营消息,得报汉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尚自疑虑,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减了二分。”郭淮问曰:“昔孙膑擒庞滑,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诸葛亮效此法,莫非用计赚我军乎?”司马懿摇首曰:“诸葛亮多谋,岂能不知孙膑之计?若其用计赚我,必增灶疑我,今其令兵减灶,乃惧我追击也。”于是命军士整装追击,探马来报汉军已撤至大禹山旁,懿大喜谓郭淮曰:“此必是邓士载袭长安成功,诸葛亮仓皇而退也,其用减灶疑兵之法,令我勿追也!”急令三军拔营起寨,火速追击。

司马懿率军过了颖水,并未受阻击,懿始深信邓艾成功,遂与郭淮带了轻骑三万,追击汉军。眼见前方大禹山口,望见汉军后队,懿大喜,令骑兵追杀。过了半晌,有人报前队已与汉军后队交战,汉军阵势不乱,两军杀在一处不分胜负。郭淮曰:“汉军虽退不乱,莫非此为诱敌之计乎?”懿曰:“诸葛亮用兵有方,其若退军,必使猛将断后,若其乱方是诱敌,今汉军不乱,乃真撤军也!”郭淮拜服。懿知前方战事胶着,见路旁山边有一高坡,遂登上高坡瞭望,果见汉军阵中,高举魏延旗号,和魏军追兵正杀得难解难分。郭淮于台下曰:“丞相莫登险地,此地山高林密,恐诸葛亮有埋伏在此。”懿笑曰:“若要埋伏,先选绝地,若此处两山相夹,必可用火攻破我,然此处一面靠山,一面平原,一眼见处,无处可伏兵,亦无法火攻,此地必无埋伏也。”懿观望一阵,眼见汉军要败,大喜,令郭淮挥军增援。懿问左右,“此地何名?”有向导曰:“此山名大禹山,此坡名为斩马台!”司马懿听了斩马二字大惊,方欲下坡,就见山上树木中闪出绿衣人数名,燃着火球,扔向高坡,司马懿叫声不好,急欲下坡时,就见数枚火球落于坡上,引燃地下埋之地雷火药,就听一声爆响,烈焰腾空,整个斩马颇烧成一片火海,司马懿与十数个亲兵皆被大火吞噬,烧死于坡上。

郭淮正在前方督军攻打汉军,忽听身后巨响,急回头时,只见高坡上烈焰冲天,淮大惊失色急带人回高台,离台数丈,只觉炙风扑面,忙令军士救火,军士只得砍树折枝,拍打火焰,多有人被烧伤。半晌火势方减,郭淮踏火苗上坡,只见数人早已烧成焦炭,面目不分,淮无奈,只得拾了帅盔及之下焦炭。淮忙令撤军,魏延眼见孔明计成,心下大喜,高呼:“司马懿中了丞相之计,已被烧死!”魏军闻言大乱,纷纷后退,汉军皆士气大振,紧随其后追杀。淮率军撤回颖水,后军才拔营欲过颖水,淮急令众军向东撤退,直回许昌。

却说魏延率军直追到颖水东岸,见魏军已退,遂回军交令。延自回到大禹山 ,见孔明与众军皆聚于斩马台下。众将皆问孔明,如何引得司马懿上坡,又如何举火烧之。孔明笑曰:“司马懿生性多疑,吾使人冒充邓艾使者,懿未必全信。吾再撤军,用减灶之计,其必追我军。吾早观此地山势平坦,懿必不疑吾埋伏于此,此地唯此坡最高,若看敌情,必登此坡也。吾令人埋火药硫磺于坡上,再令无当军攀于山壁树上隐藏,手持马钧所做火球,待司马懿上坡即烧之。此地名斩马台,今日斩司马懿也!”众将皆拜服,魏延恍然曰:“难怪丞相令我必坚守于此,远近皆不宜,唯此地才能引得司马懿登台观望。”众将皆曰既杀了司马懿,曹魏江山唾手可得,皆愿领军去攻许昌。孔明曰:“司马懿一死,许昌城中必乱,各方势力均想夺权,我军只需观望,则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得许昌也。”众将大喜,孔明遂令三军重渡颖水,兵发许昌。

却说郭淮率军败回许昌,急上金殿,曹奂与众臣皆问其故,淮哭拜于地,言司马懿中了诸葛亮之计,已被烧死于大禹山中。曹奂大惊,手足无措,众臣皆慌乱,议论纷纷。司马师闻言大哭,半晌方曰:“陛下,臣父亡于国事,实属可怜。请陛下下旨安葬臣父。臣愿带兵前去会战诸葛亮,以报杀父之仇。”曹奂尚未开言,侍中辛毗出班曰:“陛下不可,我军新败,兵无战心,只宜坚守城池。”贾充奏曰:“侍中之言差矣,若要守城,则诸葛亮大军直进,我中原各地皆被其所得,独守此一许昌何用?不若即刻派大将军司马师出城迎敌,方是正途。” 尚书仆射陈泰奏曰:“今司马丞相新亡,汉军势大,诸葛亮用兵如神,大将军恐非其对手,不如迁都以避汉军锋芒!”司马师怒曰:“汝敢言吾战不过诸葛亮?陛下请命臣出战,若不胜敢当军令,若胜了汉军,请斩陈泰首级!”众人其心不一,在金殿上吵成一片,曹奂亦制止不住,只得先葬了司马懿,厚加祭葬,优锡赠谥,再令郭淮先领兵驻守许昌,再做商议。

下得金殿,贾充谓司马师曰:“丞相方逝,百官皆以为司马家大势已去,皆各有心思,大将军宜尽快收束人心,以防有变。”司马师曰:“我父虽死,然我军元气未伤,足可与诸葛亮一战,吾必擒诸葛村夫杀之。”贾充曰:“大将军暂且息怒,汉军若来,亦难攻下许昌。充只怕这许昌城内,有人与大将军非一心也,将军需提防一二。”师然之,自去准备。

话说尚书王经,自从曹髦被弑,一心欲报仇,奈何司马家势大,今见司马懿死,心下大喜,与妻弟张安商议,欲带人偷袭大将军府,杀司马师,还政于皇帝。张安吓得心胆俱裂,表面应承,却偷出府外,疾奔司马师府告密。司马师闻言大怒,点了兵马,亲自带领杀至王经府上。王经正在聚集家中数百兵丁,不防大门开处,魏兵一拥而进。经知事败,令家中兵丁死拼,皆被魏军杀死。王经全家皆被缚,连张安一起绑了,全家皆押赴东市。经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后人有诗曰:“汉初夸伏剑,汉末见王经: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母子声名在,应同天地倾。”

司马师斩了王经一家,自带剑上殿,曰:“王经反叛,已被臣杀了,臣请即刻查其余党!”曹奂见了,吓得牙关打战,体似筛糠,不敢发一言。

正是:汉军不日至城下,魏臣尚自斗不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