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如果是这样? > 第一回 得天书孔明排兵 助孟达子龙献计

第一回 得天书孔明排兵 助孟达子龙献计

话说孔明自上了出师表,兴师北伐,大败曹真,骂死王朗,收了姜维,大破羌军。志得意满,正欲兵取长安。这日孔明坐欲帐中,忽闻帐外兵士鼓噪,片刻闻一巨响,若奔雷急坠,地为之动。孔明正惊疑间,就见赵云疾步进帐,呈上一盒,言适才天降火球于地,众人观之乃此盒耶。二人细视之,此盒似金似木,触手光滑,孔明欲开,赵云止之,恐内有毒物。于是孔明站于帐外远观,赵云持枪挑开盒盖,见无异动,半晌方上前观之。见内有书曰《三國演義》。孔明屏退左右,闭帐不出,如此三日。军中将校皆惊疑不定,第四日,孔明忽然急招众将升帐。众将见孔明形容枯槁,但目放神光,极为兴奋。孔明曰天降奇书,将助我大汉复兴。眼下军情紧急,需众位将军齐心协力,后天下可得矣。

孔明忽然一拍书案,喝道:“来人,将马谡推出去斩了!”有兵丁进来,将马谡推至辕门,马谡大喊“无罪!”众将忙跪地求告,孔明方令押回。马谡站于帐中,双腿兢兢,不知缘故。孔明喝道:“马幼常!汝兄弟早从先帝,吾观尔勤勉又通兵法,故常委以重任,不想尔恃才傲物,不听教诲,如不严加管束,必将致我军于万劫不复之地。而今尔可有不服?”马谡忙跪于地,口称:“丞相开恩,马谡愿听丞相教诲,不敢逾矩。”孔明言道:“如此你且起身,今后必按吾之计行事,万不可随意更改。”马谡再三叩首,站立于旁。

赵云等人心中疑惑,不知丞相为何忽有此举,想必是那天书中有甚古怪。孔明约:“昔日孟达降魏,实不得已,今我料之必以上庸来降,我等多一臂助也。”赵云疑道:“想必孟达寄书与丞相?”孔明微笑摇首,云奇道:“如此何以知之?”忽报镇守永安宫李严令子李丰来见。孔明唤入帐中问之。丰曰:“特来报喜。昔日孟达降魏,乃不得已也。彼时曹不爱其才,时以骏马金珠赐之,曾同辇出入,封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镇守上庸、金城等处,委以西南之任。自不死后,曹睿即位,朝中多人嫉妒,孟达日夜不安,常谓诸将曰:‘我本蜀将,势逼于此。’今累差心腹人,持书来见家父,教早晚代禀丞相:前者五路下川之时,曾有此意;今在新城,听知丞相伐魏,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就彼举事,径取洛阳:丞相取长安,两京大定矣。今某引来人并累次书信呈上。”众将大惊,忙问孔明为何未卜先知。孔明笑而不语,重赏李丰。

孔明谓众将曰:“孟达降汉虽好,然司马懿必得曹睿重用,此人深通韬略,实为我生死大敌也,若此人提一军,孟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孟达若死,中原不易得也。” 忽细作人报说:“魏主曹睿,一面驾幸长安;一面诏司马懿复职,加为平西都督,起本处之兵,于长安聚会。”众将虽惊愕,但也料之乃天书预警,孔明才有此神算。马谡曰:“何不急修书,令孟达提防?”孔明曰:“不可,孟达此人,外细内粗,必不听我言。必差子龙走此一遭。”随即手书一信,交于赵云,令其即可起兵,带五千轻骑,日夜不停,赶往新城。

却说孟达在新城,专望心腹人回报。这日,忽报有人求见,孟达传进,来人遮盖头面,不知为谁,孟达正疑惑中,这人轻声道:“将军且屏退左右,我有要事相告。”孟达让左右退下,这人露出面目来,却是赵云。孟达大惊,问云何以至此?云曰丞相有书在此。孟达忙拆封视之。书略曰:“近得书,足知公忠义之心,不忘故旧,吾甚喜慰。若成大事,则公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也。然极宜谨密,不可轻易托人。慎之!戒之!近闻曹睿复诏司马懿起宛、洛之兵,若闻公举事,必先至矣。今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皆非良善,不可信也,吾已授计于子龙,汝二人需便宜行事。”孟达览毕,谓赵云曰:“窃谓司马懿之事,不必惧也: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往复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诸将与三军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赵云曰:“非也,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岂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闻?若知阁下作反,不须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孟达犹不信,云曰:“丞相料事,鬼神难及,我等务必听之。今宜告知请申仪申耽二人反魏之事,其必表面应之,私下休书于司马懿。若此,当设宴斩之。”孟达然其言,派心腹传于申仪申耽,曰一月后起兵反魏,暗中加紧修缮新城。申仪申耽接到密信大惊,忙修书一封,派心腹火速送于司马懿。此时赵云人马,皆埋伏于上庸,金城旁,两个送信人皆被擒获,连人带信送到新城赵云手中。赵云即招孟达前来,孟达观信大惊,细审送信之人,大怒,提剑斩了送信人,怒道:“必斩申仪申耽之首!”赵云止之,另找人将信送到宛城,和孟达连夜商议计策。次日,孟达设宴,请申仪申耽商议秘事,二人不知是计,皆来新城赴宴。宴中,孟达忽然大喝一声,左右冲出,将二人缚于阶下。二人大呼冤枉,孟达以书信示之,二人皆无语,孟达亲提剑斩了二人。而后和赵云商议应敌之事。

却说司马懿在宛城调诸路军马。忽又报金城太守申仪家人,有机密事求见。懿唤入密室问之,其人细说孟达欲反之事。司马懿听毕,以手加额曰:“此乃皇上齐天之洪福也!诸葛亮兵在祁山,杀得内外人皆胆落;今天子不得已而幸长安,若旦夕不用吾时,孟达一举,两京休矣!此贼必通谋诸葛亮。吾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长子司马师曰:“父亲可急写表申奏天子。”懿曰:“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即传令教人马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一面令参军梁畿赍檄星夜去新城,教孟达等准备征进,使其不疑。梁畿先行,懿随后发兵。行了二日,山坡下转出一军,乃是右将军徐晃。晃下马见懿,说:“天子驾到长安,亲拒蜀兵,今都督何往?”懿低言曰:“今孟达造反,吾去擒之耳。”晃曰:“某愿为先锋。”懿大喜,合兵一处。徐晃为前部,懿在中军,二子押后,遂星夜催军前行。

却说孟达在新城,每日调练军马,只待魏兵到,忽报参军梁畿来到,孟达迎入城中。畿传司马懿将今日:“司马都督今奉天子诏,起诸路军以退蜀兵。太守可集本部军马听候调遣。”达问曰:“都督何日起程?”畿曰:“此时约离宛城,望长安去了。”达心中暗自冷笑,遂设宴待了梁畿,送出城外,第二日,孟达另换上大汉旗号,发诸路军马,欲取洛阳。忽报:“城外尘土冲天,不知何处兵来。”孟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城下。达令扯起吊桥。徐晃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令城上乱箭射下,魏兵方退。孟达恰待开门追赶,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兵到。孟达登城遍视,只见魏兵四面围得铁桶相似。忽见两路兵自外杀来,旗上大书“申耽”、“申仪”。孟达也引本部兵大开城门杀出。徐晃拍马迎上,大叫曰:“反贼休走!早早受死!”达挺枪迎战徐晃。二人战了十合,达不是对手,拍马便走,徐晃提斧赶来。司马懿指挥兵马正欲抢城,就见申仪阵中,一员老将纵马冲入魏军阵中,众军皆不能当,司马懿眼见后军若波开浪裂,这员将转眼冲到马前,却不识得是谁。就听徐晃大喝一声:“赵云休伤我主将,徐晃来也!”徐晃提斧架住赵云钢枪,二人战在一处。司马懿闻赵云到此,心中惊骇,思必中了诸葛亮之计,忙令三军后撤。孟达复杀回来,提枪纵马,直取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齐出,拼死抵住孟达,司马懿急忙指挥军队后撤。这边徐晃和赵云大战五十回合,徐晃被赵云杀得斧法散乱,遍体是汗。就见赵云大喝一声,一枪刺中徐晃额头,徐晃翻身落马。众军救回寨中,徐晃血流不止,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司马懿令人扶柩还洛阳安葬。

却说司马懿败回营中,另司马昭与参军梁畿领五万兵马屯于新城之外,随时监视孟达兵马,但有异动,需飞报司马懿。司马懿自引兵到长安城外下寨。懿入城来见魏主。睿听闻上庸三城丢失,大惊曰:“朕前一时不明,误中反间之计,悔之无及。今达造反,卿等若不能制之,两京休矣!”懿奏曰:“臣闻申仪密告,恐往复迟滞,故不待圣旨,星夜而去。然诸葛亮实在厉害,用谋神出鬼没,臣中诸葛亮之计也。请圣上责罚”言罢跪倒于地。睿无奈曰:“卿之学识,不下于诸葛亮!然久未领军,初战不防,实朕之过也。公明将军亡于国事,实在心伤。”遂赐司马懿金钺斧一对,后遇机密重事,不必奏闻,便宜行事。就令司马懿出关破蜀。懿奏曰:“上庸之处,有臣子在旁牵制,量孟达不敢轻举妄动。如要对阵诸葛亮,则臣举一大将,可为先锋。”睿曰:“卿举何人?”懿曰:“右将军张郃,可当此任。”睿笑曰:“朕正欲用之。”遂命张郃为前部先锋,随司马懿离长安来破蜀兵。

正是:既有谋臣能用智,又求猛将助施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