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305章 遵化(上)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05章 遵化(上)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305章 遵化(上)

一路上朱元璋都在和朱棣写信讨论这件事,虽然朱棣一开始还是由新疆都城定在北平,但做儿子的到底谁不能拂了老爹的意思。

虽然定都洛阳靡费更多,但确实会比北平安全很多,更容易弥合南北双方的矛盾。

很快,朱元璋就到了北平,说起来北平城之前朱元璋还没有来过,这次一看,确实不负大元故都的名气,看着挺壮观的。

而且经过朱棣和何秋的发展,现在的北平城工商业也很发达,虽然和苏扬比先天有些不足,但已经是大明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了。

何况除了商业,文化上也因为何秋当初搞事,弄得小说业极为发达,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小说、散曲从北平的书坊中发向全国各地,娱乐大众。

朱元璋到底是不太喜欢北平,只在城里落脚了两天,就又出发前往遵化,这也是他此行的一个重点。

之前本该在来北平之前就过去的,但拗不过随行的官员们,他们都想让朱元璋先到北平稍作休息,再度出巡。

一连行路接近两个月了,都没有好好休息,随行的人们都很担心朱元璋的身体。

朱元璋的车架都不用到遵化,只在几十里外,朱元璋就已经感受到遵化和大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气息了。

不愧是在何秋手里发展起来的铁城遵化。

如今的遵化已经是大明最重要的一处钢铁基地,年产钢铁上万吨。

自从当初朱棣将在王府后院的高炉挪到遵化后,朱元璋放开了对朱棣的一些限制,还有着何秋和欧雪岚的努力,遵化的铁业发展十分迅猛。

南方没有一处铁业是可以和遵化相媲美的,就是后世的佛山、汉阳,现在都还没影呢。

毕竟佛山冶铁行业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海盗势力的发展,开展铸炮行业,又有福建广东的商人和海盗资助。

有了需求,又有雄厚的资金,这才慢慢成为南方的重要冶铁基地。

可现在,海盗都还没影呢。

而且遵化自己边上就有铁矿和煤场,发展钢铁行业可谓得天独厚,后世也是在这块发展出的唐山钢铁基地。

这些朱元璋可能并不清楚,他只知道现在遵化对大明有多重要。

大明百万军户的兵器,上千万人所需的农具、铁锅等生活物资,都是从遵化产出,发往全国各地的。

不过短短数年,整个遵化已经成为北方商业的龙头,遵化商人到哪都高人一等,慢慢形成一股独特的商人群体。

更兼之燕王朱棣成为大明太子,让这些遵化和北平的商人又添了几分傲气,俺们可是未来天子的人。

不提现在朱元璋是怎么想的,跟着往遵化走的何秋确实提起了几分小心。

他作为后世来人,当然很清楚,只要大规模炼铁会出现什么情况。

遵化的自然环境在他离开北平前,就多有恶化,期间他也不是没和在北平的众多弟子们交流过。

遵化的环境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几分。

可是古代的中国经常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和自然和谐相处,他也拿不准朱元璋看到遵化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站在遵化城外数里,朱元璋已经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在遵化城附近,浓浓的黑烟冲天而起,一股呛人的气味直冲人的鼻子,让朱元璋只想打几个喷嚏。

甚至在空气中都漂浮着些黑灰,落地之后让附近的地上变成黑漆漆的一片,就是知道朱元璋要来,遵化城的官员们专门清理过道路,还是免不了有黑灰落下,把道路上染上一层脏兮兮的东西。

甚至于附近的河流也是黑的,何秋明白是怎么回事。

要想炼钢,一定要先洗煤,然后将煤块烧成焦炭,只有这样才能炼出来质量高的钢铁。

就是后世的很多小钢铁厂,也免不了让附近的河流变黑。

何秋的脸色越来越严峻,看着遵化城的情况一言不发。

这样的情况,虽然之前何秋也和弟子们有过交流,但他们也是夸赞居多,对于污染只是偶有提及,一直不知道遵化的情况竟然这样严重。

单单是他这么远看到的,何秋就觉得若是谁在遵化常年住着,绝对要折寿。

一旁的朱元璋和大臣们都有些不以为意,不是他们不重视环境,而是现在的遵化远没到需要治理的时候。

更何况他们都不是傻子,从乱世走出来的人,大都更注重实际,年产钢铁上万吨的钢厂,他们绝对会死死的抱住的。

不过还好。

现在遵化的情况并不算特比严重,说到底不过是开始大炼钢几年而已,虽然有高炉技术,产出很高,但比起后世的钢铁厂就不算什么了。

怎么看遵化的污染都达不到后世的标准,还不算特别严重。

只是,接下来再发展几十年后呢?

何秋心里也捏不准主意,到了那个时候,会不会有人要求关闭遵化的铁厂?

遵化城当地的官员一脸欣喜的迎了上来,遵化本来不过是一个卫所,但经过何秋和朱棣的扶持,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座雄城。

在他们当地人看来,这可都是天家的恩德,若没有当今圣上和朱棣,哪有他们遵化人的好日子啊。

现在的遵化南北有两条大路,一条直通草原,这本来算是草原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一条路。

但经过大明的压制,草原上的很多部落都已经怂了,至少现在怂了,居住在东北部分的胡人就很喜欢从喜峰口来到遵化,和遵化的商人交易铁锅。

而往南的路则是联通大运河,将遵化铁厂的产品顺着运河一路南下,送到江南重地,换取当地的绢和丝绸。

这些路都是朱棣用水泥修筑而成的,给遵化这座小城带来了无数的商机,联动着附近的长芦发展的也越来越好。

这几年,遵化和长芦已经开始设县了,甚至在朝中也有人开始讨论,是不是在遵化设州。

毕竟遵化的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若是不派品级高一点的官员,恐怕难以掌控遵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