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227章 改革诸策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227章 改革诸策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227章 改革诸策

只是,这里面还缺少一个关键,究竟是谁在帮着吕氏,联系外朝的臣子们呢?

吕氏居于深宫之中,常年不露面,必然需要一个能在外奔走的心腹,和百官联系,这个人会是谁呢?

何秋心中慢慢猜测着,他觉得大概率会是吕氏的亲族,毕竟这么大的事,若不是亲族,恐怕不够保密。

而且至今没有听说吕氏的亲族有出来做官的,这样的平民替她来回奔走也会非常隐秘,没有人会关注一个平头百姓的动向。

这背后真的无人指使么?何秋不敢肯定。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吕氏的谋划,那也太高看这个女人了。

从他教导出来的朱允炆身上就能看出吕氏的浅薄,她是决计想不出这么老谋深算的东西,编织出这么一张大网的。

恐怕这背后另外有人在推动这些事情,锦衣卫的吴华被利用了,利用他的权力欲。

晋王更是个蠢货,从头到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吕氏也可能不过是别人手中高级一点的棋子,最重要的身份也就是朱允炆的母亲。

若是这背后确实有文臣推动,他们是不可能推朱允熥上位的,朱允炆对他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有吕本的关系,又因为朱允熥的出身,还有朱允炆的年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官集团正需要的。

是个人都知道,年幼的君王很好操控,就是不直接控制他,也很容易就能左右他的想法。

以朱元璋的年纪,若是太子一死,换成朱允炆当皇帝,这群从科举场上杀出来的,宦海沉浮数十年的文臣,玩他就跟糊弄傻子一样简单。

不过最后何秋想想,他也没什么必要追究到底,毕竟朱标又不是他的岳父,朱棣才是。

如果按道理来讲,何秋其实更应该高兴才对。

如今的这些想法也不过是出于对太子朱标的同情,如果不是他横插一杠子,可能朱标还会多活几年,最后病逝,而非像如今这般,被人谋害。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补偿心理,何秋才会在一开始去帮着蓝玉和常茂,想要揭开太子之死背后的真相。

可是随着这个真相越来越近,何秋看到的人越来越多,他有些犹豫了。

这么多阴私之事,甚至牵扯朝中不少大佬,如果何秋真的把它翻个遍,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何秋也只能暂且把这些事全部埋在心底,可能等到未来朱棣上台,才会一步步揭开。

到了那时,朱棣打着替兄长报仇的名号,应该也能刚好清洗一批不听话的朝臣们。

太子之死案件的动荡已经慢慢开始平息了,虽然朱元璋还在抓人,但是朝廷的主要目标已经放在了全面推行的改革之上。

这天何秋在教导皇孙们的时候,朱允炆突然站起来问道。

“先生,听皇祖父说改革已开始还是你和他提的,可是最近这么多官绅都在反对这些改革,以至于朝廷动荡,你觉得是因为改革的错吗?”

朱允炆的话非常尖锐,就差指着何秋的鼻子骂,你提出来的东西是现在朝政动荡的根源,何秋是一个祸国之臣了。

朱高煦面带怒容,想要和朱允炆争论,被黑区用眼神制止了。

何秋看着面带得色的朱允炆,摸了摸下巴的胡茬说道。

“唔,这个要看殿下你怎么看了。我当初提出改革,说要推行一条鞭法,官绅一体化纳粮,也没想到会引起陛下的重视,本来还以为这样的策略不会得到陛下的欣赏呢。”

“既然现在殿下这么问了,觉得改革引起了朝中动荡,那我也先问殿下,朝中大臣们是怎么看待这些改革策略的?”

何秋这么一问,还真的把朱允炆问倒了,他也没有真的仔细观察过群臣的奏章。

不过是有人一直在他耳边说改革不好,现在面对何秋的问话,他也不能不懂装懂,还是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

何秋看到朱允炆的反应,有些觉得好笑,连群臣们为何反对,如何反对都不知道,就拿这个话题来问自己,朱允炆有些单纯了。

何秋起身看了一眼周围的皇孙们,招呼着他们一起到院子中去,席地而坐,展开讨论。

何秋先抛出一个话题。

“诸位皇孙,你们觉得此前的历朝历代都是因为什么亡国的?”

皇孙们听到这个话题,就来劲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秦亡于峻法,汉亡于外戚,唐亡于藩镇和宦官,宋亡于政争等等,零零散散的说了七八条。

何秋笑眯眯的说道。

“你们说的都对,但也都不对。”

“秦亡于峻法的话,汉就不会承秦制了,秦完全是因为六国人心不定,各国贵族皆有异心,而秦对百姓严厉,又再灭六国时对这些贵族实行了优待,导致他们手中还有很多力量。”

“再加上始皇帝一生推行诸多工程,征发徭役过度,百姓民不聊生。”

“至于后面的诸多王朝可以统一归纳为亡于土地兼并。”

朱高炽兄弟两人对何秋的这番话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之前在北平的时候,何秋就这么教导过他们。

朱允炆则是极为好奇的问道。

“为何如此说呢?”

何秋简单的分析道。

“西汉亡于王莽,可是王莽上位之时,天下数万书生一起上书,期待他能变法,一革弊政。”

“当时的弊政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汉书里说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普通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当时的有识之士公推王莽上位,可惜最后王莽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

“等到汉世祖平定天下,他一路上对各路豪强妥协甚多,故而之前汉室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反而让这些豪族的实力更为庞大。”

“只是因为战乱,一开始的时候人口比之之前少了很多,百姓也还能过得下去。到了汉末三国之时,纵然朝堂上有党锢之祸,可是动摇大汉根本的还是黄巾,数百万百姓活不下去,打出旗号,反了大汉。”

“其后各家王朝之所以灭亡,也大多可以归咎到土地兼并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小民生存无望,对王朝心生怨望,王朝的存在根基被动摇了。”

朱允炆听的有些入迷,“那先生你所讲的改革就能杜绝这个现象吗?”

何秋果断的摇了摇头。“当然不能,我这最多是缓解土地兼并,也只是治标的手段,至于治本,我做不到。

甚至说只要人有私心,就一定做不到,毕竟人人都是渴望富贵的,富贵之后,就会想着让这样的富贵延绵子孙。”

朱允炆就更为疑惑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徐徐图之不一样挺好的?”

何秋对朱允炆的这种想法感到十分惊奇,你这水平还是大明的储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