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91章 震惊蒙古人的高炉(下)

第191章 震惊蒙古人的高炉(下)

这段流程,要是换以前自然会很慢,可是如今有了水力锻锤这些东西,就快的很了。

那些蒙古贵族们看的眼睛都直了,他们从来没见过真正的铁锅铸造,没想到居然这么简单,说好的要一个月左右铸成呢?

而在高炉旁围观的那些蒙古降人们,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高炉炼铁的盛况,但不管哪一次看,他们都觉得这就像是神迹!

突然,一旁的巴特屈膝跪下,膝行到何秋面前,吻着他的鞋子,带着些泣声说道。

“伟大的侯爷,我能学怎么炼铁吗?”

巴特也不是个傻子,他在工坊干活的这些天,已经打探清楚了,高炉炼铁的法子就是眼前这位很年轻的侯爷弄出来的。

何秋饶有兴趣的看着巴特,点了点头说道。

“那是自然,不过你要是真的学了这些技术,恐怕这辈子都离不开工坊了。”

“这些技术说到底还是要保密的,总不能让你学走了,帮着别人来打我大明。”

至于帮哪个别人,在这说这句话,意义不言自明。

巴特咧着嘴大笑,激动地说道。

“不,不会。我向长生天发誓,永世效忠大明!”

何秋摆了摆手,“永世就算了,我只看你表现,不看你这些誓言,誓言到底空洞些。”

一旁的阿思兰气的大骂道。

“巴特,你可是我部族的勇士啊!怎么能这样就背叛了先祖呢?”

巴特站起来,对阿思兰说道。

“这些铁锅让我看到,蒙古早完了,蒙古人的梦也该醒了,最好安心在大明效忠,否则,你们会死的很难看!”

这下,巴特算是犯了众怒,不止,其他的蒙古大贵族们也一并的在那骂他。

说到底,眼前的这群人是蒙古人中的顽固派,有些事实他们恐怕是不愿意承认的。

何秋在心里这样想着,眼前巴特对当年在蒙古部族的生活的批判,也到了尾声。

“一口铁锅,几条人命,我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个,效忠于大明?”

附近的蒙古降人们纷纷点头,可不是吗,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在大明,哪一样不比草原上强多了。

就是那些蒙古的大贵族们,也否认不了这点。

要知道自从蒙元逃窜草原之后,朱元璋就实施了限制贸易的政策,严禁铁器、茶叶等东西流入草原。

这么一来,就使得草原上的铁价暴涨,一口铁锅,一副铁甲,就能换到很多奴隶。

就是他们这些蒙古上层的贵族们,在当初逃窜的时候,带上了很多金银细软也没啥用。

连贸易都断了,就是有再多金银细软也没用啊!

在草原上,这些东西能买到粮食吗?

更多的人南下抢掠,为的也不是金银细软,而是为了粮食,特别是灾年的时候,蒙古人南下,为了就是一口救命粮。

现在不用抢掠,不用卖命就能得到管饱的粮食,还有结实的铁锅,这些蒙古人又不是天生杀人狂,何必再给高层卖命呢?

一旁的阿思兰还想说些什么,何秋直接站出来打断他的话,指着高炉说到。

“就单单这一座工坊,每天上万斤生铁,就是打造成兵器,那也是海量的。”

何秋的话有些意味深长,直接让这群蒙古贵族们清醒了过来。

再看向这座高炉的时候,他们的眼里就全是恐惧了。

是啊,这样一做炉子的生铁产量破万,这些东西能造多少刀剑?能造多少盔甲?

这还只是一天的量,要是一年呢?

这些蒙古贵族有些绝望了,在心中哀嚎道,长生天啊,你为什么要把这样的灾祸降在你人间的蒙古子民身上?

这群蒙古贵族们又不是傻子,他们之前心存侥幸,有些小心思,那也是觉得大明离不开他们这群人。

可是现在,单单这一座工坊的钢铁产量就可以做到,武装百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力量,就是大元强盛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对付得了,何况现在?

所谓对他们的优待,只可能存在于大明的实力不足以完全掌控草原的时候,可现在呢?

大明的人口有将近万万人,草原上不过百万;还有无数的精兵强将,再加上无数的钢铁刀剑、盔甲。

要是接着跟大明作对,自家的这点家底,那不是就要被直接碾压?

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同行的蒙古贵族们,心里的小心思全都淡了下去,不停的开始吹赞,大明的实力,大有一副不让我当大明的狗,我就死给你看的样子。

何秋在一旁笑而不语,他刚才说的话其实还有有些问题的。

这高炉确实能日产万斤生铁,可是他也不是每天都能开张的。

现在这几尊高炉,最受限的就是缺乏原材料,铁矿和煤矿想从别处运到北平,可没那么容易。

要不然还真的是可以轻轻松松的武装起百万大军,一路横推。

等到了晚上,今天受到这么大冲击的蒙古贵族们,又聚在了一起,商议着今天的事情。

讨论到最后,他们也都放弃了,认命般的给朝廷上表,放弃自身对部族的统治权,把这些部族之民全部交给何秋处理。

这可是真的大出血了。

蒙古王公们对部族的统治权还是很强的,甚至到了后世,有些部族的人都还更认那群蒙古贵族。

让他们把这么大一块权力放下来,可不怎么容易。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朝廷对方孝孺的斥责也到了,方孝孺整个人都收到了极大的打击,变得萎靡不振。

眼看人都快不行了一样,何秋就动起了歪脑筋,把方孝孺放在工地上,专门教导蒙古人仁义道德。

这差事也比较符合方孝孺心目中的教化之道,于是还是磨磨蹭蹭的接下来。

蓝玉也带着大批部将离开了北平,正式的封赏已经商定下来了,定的是“凉国公”。

零零散散一大堆事,不过这些都影响不了何秋现在火热的心情,因为朱玉颖就要生了!

掰掰手指一算,何秋已经在密云这的大营呆了整整半年多,一直在盯着蒙古降人的安顿工作,不好脱身。

可现在这么光明正大的理由都有了,何秋理所当然的把活都交给了黄子澄和朱高炽这些人。

他自己则是急匆匆的赶回了北平城,幸福的等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