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38章 书局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138章 书局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138章 书局

第二日天气着实不凑巧,飘起了蒙蒙细雨,要说这天也怪了,都已经到了盛夏,北平还能下小雨,一般不都是暴雨吗?

何秋心里暗自稀奇,难不成现在就到了网传的小冰河期?

何秋难得的又起了个早,又不想再回去睡回笼觉,只得换身便装和徒弟陈四维一起打着油纸伞出了王府。

身边还跟着一个王府的小厮,何能,据王府管事所言,这小子最清楚北平城里的事了,也算是个包打听。

出门前,何秋审视了几眼这个叫何能的小厮,这小厮看着极为机灵,不过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怕他太机灵。

何秋严肃的给何能说:“咱们今天约法三章。”

何能点头,“好嘞,先生您说。”

“第一,万事不能报出我的名字。”

“嗯。”

“第二,万事不能报出我的名字。”

“嗯。嗯?”

“第三,还是万事不能报出我的名字!”

何能摸不着脑袋,“先生说的不是一件事吗?”

何秋认真的点了点头,“对,但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何能懂事的应下了,拍拍胸脯保证,今天的事绝对不会透露出去。

何秋松了口气,这才讲明今天要去做的事,其实也不难,就是找枪手。

不过写的内容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问题,这枪手不一定能找到。

讲明了自己的要求,何能的脸色有些诡异,不过也没多说什么。

领着他们一路往北城区走,边走边介绍,那边的书局更多主打地下市场,适合传播一些风月小说。

没错,这次出来,何秋不仅要把《红楼梦》给刊印了,还打算找个人把《金瓶梅》写了,何秋友情提供大纲。

之所以先来这,就是因为大书局压根不用费心思找,自己上门后,有王府的背景,《红楼梦》的质量还在那摆着,不怕没人出版。

但这本《金瓶梅》就不好弄了,风月小说毕竟过于低端、艳俗,涉足这行的文人本就不多,若是没有何能这种熟门熟路的人,怕是连面都见不到。

说起来熟门熟路,何秋心里也暗暗唾弃何能,这小子看起来一脸正经,不想私底下还是个常看风月小说的闷**。

北城区这里,相比于王府所在的地方,市井气息更为浓郁,一路走来,吆喝声不绝于耳,陈四维看着街面上卖的东西,极为好奇。

何秋看出来了,不由分说的拉着他先买了三串冰糖葫芦,三人一人一串,又给他买了两个小玩物,让他拿在手里玩。

陈四维看起来不好意思极了,只能认真的向何秋道了谢。

何能先到了一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书局门口,打听了一圈,私底下找到书局的老板,使了点银子,问出了常来这供稿的人里谁的文笔最好。

老板给了个地址,就在附近一家小庙里,那位穷书生姓赵,自称是赵宋后裔,祖上还阔过,不过现在多在市面上画些春宫图,写点小说,靠这个维持生计。

何能回来给何秋一说,何秋心想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才吗!

立刻让何能领着到那家小寺庙里,找人去。何秋和陈四维就站在外面等着,这事反正他不出面,价钱可以开高点。

何能进了寺庙,找上那位赵宋后裔,这位老赵也就三十来岁,看上去一团和气,却想不到一手风月小说写的极妙。

说起来,何能还看过老赵写的文章呢,想起来这个,何能的心里就有些骚动。

何能先是跟这位老赵聊了聊他之前写的风月小说,吹捧了几句,老赵顿时把他引为知己。

等到何能把何秋给的大纲交给老赵时,老赵更是拍案叫绝。这么精彩的一个故事找上门来,要是不答应,简直对不起自己。

当即直言希望能由自己全程创作,既然份属同道中人,他还可以免费提供插画,不过这润笔费,他不愿意要买断,想要拿分成。

老赵提到的这个,何能当面可做不了主,犹豫了几番,跟老赵说声稍等,出来寺庙,找上何秋,细说了这个事。

何秋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他也不缺这么点银子,只是图个乐子,若是能激起其他人的创作**,添几本前世没有的著作,那更好。

何秋也给出了自己的条件,“你先让他写出来前两回,让我看看稿子,若是可以的话,后面就都交给他,这些条件也一并答应了。”

何能转身回了寺庙,把何秋给出的条件和老赵说了,如果过稿,利润双方五五分成,老赵慨然应下,何能就把前两回的大纲给他留下了。

听到老赵如此自信,何秋甚为满意,想到不久后可能就能欣赏到这本著名的世情小说,不由得对自己的机智行为点了个赞。

剩下的事就简单多了,让何能带着何秋两人跑到北平最大的书局,把抄录好的《红楼梦》和燕王府的名帖递上去,这点小事,让何能自己去谈就好了,肯定是吃不了亏的。

何秋自己则和陈四维兴致盎然的逛起了前面的书铺,何秋先跑到杂书这块,看了看,简直大失所望,连连摇头。

这个北平最大的书铺,里面的杂书照样很少,要么是《三言二拍》、《窦娥冤》这些陈旧小说话本,要么就是佛教、道教的经典,至于近年来的作品,水平嘛,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趣。

倒是边上放的科举范文多如牛毛,不止是北平一带的,江南等地的乡试范文也能在这里看到,还都是三年以内的。

印刷质量也极好,纸质是上乘的宣纸,用料扎实。

何秋帮着陈四维挑挑拣拣拿了几本,他虽不懂科举的制文,但晓得看别人挑什么,就他观察到的,这边的士子们买最多的是江南一带的文集。

看来江南一带的学风和学子质量确实要高出别地不少啊,连北平的学子都喜好那边的时文,要知道各地的乡试可都是分别独自命题的。

若是真的一门心思只想考试,完全不用看江南的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