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 第136章 到北平

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136章 到北平

作者:武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01:47

第136章 到北平

“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解决孔家之事?”朱棣不由问道。

何秋想想,答道:“最好把孔子和孔家切割开来,把孔家的破事全部倒个底儿朝天,让他们成为士林耻辱,这样就没人帮他们说话了。”

“然后去掉孔家衍圣公的封号,孔子自己都说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孔家已经享了多少年的荣华富贵了,该到他们吃吃苦头了。”

何秋说到这,有些犹豫:“只是这法子能有多大效果,却不是很好说。”

何秋可没有哪个胆子,也没那个能量在大明来一场破四旧,打倒孔家店的活动。

朱棣叹了叹,“已经不错了,我把此法写上,交给父皇,让父皇定夺吧。”

何秋眼下也管不了那么远,只能尽力先把临清管理好,交给山东巡抚,然后再给朝廷派来接手的人。

没等多久,山东巡抚就到了,看他憔悴的样子就知道他这些天怕不也是提心吊胆的,估摸着他自己也知道他的仕途已经断绝了,说不好还会被下狱。

何秋也不可怜他,治下有叛乱,不管怎么说,治理地方不力的责任是跑不了的。

草草的把临清的事务交给山东巡抚,朱棣也没心情和他多说什么,直接就回北平了。

往后的一路上,朱棣都显得有些沉默,看来是切实的意识到了,世家大族的危害。

何秋一行人总算到了北平,进了燕王府,见过王妃徐氏,就领着徒弟下去洗漱了,然后何秋好好地睡了一觉,赶了一个多月的路,还夹杂着平乱,他确实有些累了。

却说朱棣的折子到了朱元璋手里,朱元璋很快就弄明白这种玩法的妙处。不动声色的给孔家又加了一笔,勾结白莲教叛乱,吩咐手下的锦衣卫,务必把这事办成铁案,再多收集些孔家的黑材料。

再等上半个月,朱元璋就打算对孔家动手了。

朱元璋也是早就看孔家不顺眼了,老子是皇帝,天然掌握着大明的皇统,结果当初宋朝搞了一个道统论,这道统到现在还是在孔家那里。

朱元璋作为一个掌控欲极强的人,哪能受得了这个,就算没有这档子事,他也要收拾孔家,不过那时候收拾起来,恐怕不像这般容易。

……

第二天起来,何秋找上徐氏,兴致勃勃的讲起自己的办学计划,既然朱棣都支持他在北平搞一个了,那身为王妃的徐氏也该出出力吧。

何秋搞出来的香水、香皂等物挣得钱大头可都是给了徐氏。

何秋准备掏一笔钱先修书院和藏书楼,然后再拿一笔当做助学金,在北平附近寻访想要上学,却上不起的孩子们,承诺第一年免费读,第二年凭借考试成绩,进行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

王妃徐氏也可以掏钱设置她的奖学金项目,若是学实学,比如数算、化学等方面的人才,可以优先到她的香水工坊工作。

这样一来,既方便招收大量学生,又免去了学生入学的难关,还能解决工坊确认的问题,一举多得啊。

而且北平一带,算不上特别富裕,但也绝对不是什么贫困之地,稍微有点条件的,大概都看不上这么点入学的补助,宁愿多花钱把孩子送到更好更专业的科举学院。

所以,何秋也不担心自己的助学金会花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再不济,就算有人真的为了蹭课,想要免费读上一年书,何秋又有何惧呢?

不管怎么说,这课都是被大明的子民学到了,让这些孩子读上一年书,也不至于是个文盲,被乡间的税吏欺压。

徐氏极其佩服眼前的何秋,她自从做香水生意,手里有了钱以后,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听着何秋要开书院,打算惠及原来的真正贫苦的子弟们的读书事业,徐氏觉得自己找到了挣钱的动力。

若真像何秋说的那样,以后的学院一年帮一百多个孩子读书脱盲,十年就是一千个孩子,甚至孩子相互影响,会更多。

而一个孩子又能带动一个家庭的变化,那可就真的是千家万户都要念她徐氏的好了。

徐氏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承诺等到何秋的学院开始招收学生过后,会设立专门的奖学金,而当何秋的学院落成的时候,她也想去捧个场。

何秋也是一口答应了。

然后何秋就开始物色一般的儒学老师了,他不是很懂儒学,那就只好从外面请。

借着良乡候的名头,和朱棣燕王的威势,这几天何秋连着拜访了十几位夫子,一个一个的谈条件,快没把何秋给累死。

何秋现在躺在王府庭院的躺椅上,仰着头欣赏着后世看不到的星河。

朱棣在一旁,拿着他写的夫子们的名单,啧啧称奇,何秋算是把北京周边有名的童子试老师都给挖走了。

朱棣想到这,就想到自家的几个孩子,何秋虽然收了朱高炽做土地,但是教朱高炽的时候,可没有教陈四维的时候认真。

再看看何秋对这个还没建好的学院所投入的期待,朱棣决定了,要把自己的孩子都放到书院去,匿名就行了。

一来,能让自己的孩子和一般百姓的孩子一起玩,多了解些民间疾苦。

二来就是希望,何秋的这身本领能被他儿子学全乎了。

这些天里,何秋除了跑着挖老师,还抽中了一件好东西,也是现在能用得上的,一台蜡纸印刷机,和蜡纸印刷的各种技术描写。

这种蜡纸印刷机,何秋在后世上中学的时候见的就已经很少了,毕竟不够方便,每次想印刷卷子,都还要老师用刻刀在蜡纸上阴刻,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一个不小心,错一个字,那就要把错字部分烤了重新刻,虽然比起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已经进不来很多,但相比于后世的电脑打印机,效率已经相差太多了 。

何秋就用这个蜡纸印刷机,把他编写的教材,和陈四维的部分笔记编纂起来,当成新书院的部分教材。

可省了他一多半的功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