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306章 楼兰到底得罪了多少诗人?

306.第306章 楼兰到底得罪了多少诗人?

楼兰到底得罪了多少诗人?才让他们每次写诗之时,都立志要消灭这个国家。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孟郊: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李白: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杜甫:卢组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文天祥: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

各个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提问,他们并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可是从这些事实当中,他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这些诗人对楼兰的恼恨之心。

当他们想到楼兰所处的位置,他们也慢慢的能明白为什么这些诗人有这样的感想。

楼兰在他们这个时候,并不只是一个西域国家,更代表着整个西域。

而那西域一直侵犯着中原大地,就算一次又一次被打服,可他们好像没有记住教训,又一次又一次的再次侵犯边疆,又怎么能够让他们这些热血男儿不想去征服!

只是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朝廷的士兵,也只能够在心中幻想一番。

各个朝代的读书人可能天幕上的评论,看着天幕上一句又一句绝世的好诗,他们激动了起来。

手中拿着笔,不断的在纸张上书写着天幕上的诗句。

同时他们想到西域不断的侵犯,心中更是升起了豪心壮志。

这样的西域小国,不断的在西域和他中原大地之间摇摆,实在是该消灭。

只是可疑的他们只是文人,并不能真正的去领兵攻打这个国家。

不过他们还是提起了自己手中的宝剑,向西域的方向进发,期望着自己能够在那里建功立业!

各个朝代的将领看到天幕上的诗句,作为大老粗的他们,一时间被整的热血沸腾。

他们很是希望当今陛下能给他们下旨,让他们带领着兵队去消灭这个西方小国,也省的他在不断的蹦哒。

他们更是联系到其他的武将和文官,共同上输给当今陛下,让他允许自己的军队去攻打楼兰。

秦朝。

秦始皇看了天幕上的提问,他并不能够理解。

只是看到那一首又一首的诗句,他心里也豪气万丈。

他觉得做出这样的诗句的读书人,他正是他大秦所需要的。

然而以前那些教扶苏的儒家,只怕自己的路都走歪了。

幸好有天幕上《抡语》的矫正,才上那如家知道,这天下不只需要教化,对待敌人更需要拳头。

百家学院的儒家子弟,他们看到这些诗人豪情壮志的诗词,他们陷入了沉默。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路走偏了。

同时他们也明白,为什么秦始皇会那样对待他们。

以前他们还不理解,天幕上为什么会出现《抡语》这样歪解圣人的书籍,那么他们现在明白了。

一个国家不应该只有仁义之道,对外部势力更应该有霸王之道。

不然那些周边的势力,只会当你是弱小随时可欺。

于是这个时候很多大儒,他们让人找来了被他们成为邪门歪道的《抡语》,并仔细的研究了起来。

他们想吸取里面的精华,重新为《论语》注释。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的诗句,他抽出了自己身上的配剑。

很想一剑刺下去,就把这楼兰消灭。

在汉武帝刘彻看来,大汉就是需要这样的雄心壮志,去消灭那匈奴,也需要这样雄心壮志,把那墙头草一样的楼兰消灭。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知道了那楼兰的德行,汉武帝刘彻就对楼兰很是不爽。

只是大汉想要攻打西域,就只能以怀柔的政策安抚楼兰。

而那西域匈奴想攻打大汉,也只能以怀柔的政策安抚楼兰。

这让楼兰彻底成为了一个墙头草,不断的在大汉与匈奴之间摇摆。

当时汉武帝刘彻就暗暗的发誓,等待收拾完匈奴之后,肯定让楼兰国破家亡。

三国时期。

曹操、刘备、孙权看到天幕上的诗句,他们深深的记在了自己的心中。

随着大汉丝绸之路的崛起,楼兰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也因此逐渐繁华了起来,城周绿树环绕,水流清澈,水土肥美,城内寺院林立,商业发达,并且吞并了周围的小国,成为了西域七雄之一的存在。

只是这个国家所作所为,一直被史书所记载,也一直被华夏民族生记在心中。

虽然现在大汉已分成三国,可也从来没有忘记消灭这国家的雄心壮志。

只是可惜的是,他们现在并没有这个实力,也无法对这国家实施战争。

隋朝。

杨广看的天幕上的提问,他觉得他又发现了一个展现国家实力的机会。

自从秦朝建国以来,就有匈奴不断的侵犯边境。

只是后来随着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在北方修建了长城,才让华夏民族减少了被侵扰的机会。

汉朝开国之后,为了换取和平更是实行了和亲。

直到汉武帝刘彻觉得这是耻辱,并派霍去病和卫青攻打匈奴,才结束了这一切。

后来随着华夏不断的强大,西域的很多领土更是成为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这楼兰国始终是左右逢源,在中原王朝和那西域势力之间不断的当着墙头草。

等到三国时期,其势力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吞并了周围的小国,成为了西域七雄之一。

而现在大隋的实力早已经比肩大汉,又怎能不去出兵征打这样的国家,让那西域彻底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也好让周围的势力知道大隋的实力,让天下百姓知道他这位君主的雄才大略!

只是想到北方高句丽实力也在膨胀,他也只能不得不把消灭楼兰的愿望放在心中。

等待的消灭高句丽之后,在派将领和士兵们去攻打楼兰。

只是没过多久,他被一个消息惊呆了。

他下定决心要消灭的楼兰,竟然被场风暴消灭。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一个又一个诗人的名字,他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天幕上的诗句,除了少数是宋朝的诗人所作之外,剩下的都是大唐诗人所作。

作为一代雄主,北方各个势力的天可汉,他非常的支持这些诗人的雄心壮志,只是可惜的是,那楼兰早已经覆灭在黄沙之下。如若不然的话,他早已经派将领士兵去攻打下这不域小国。

杜甫看着天幕上的诗句,他非常的高兴。

他没有想到,这一次天幕上竟然出现他的诗句,更出现他的偶像的诗句。

这让他心里非常的自豪,也非常想和人分享这些诗句。

只是让他可惜的是,他这个时候并没有人分享。

李白看了天空上的诗句,打哈哈大笑了起来!

诗这种东西,不过有手就行,可是能够被后人铭记,还是非常让他高兴!

宋朝。

赵祯看着天幕的诗句,也再次唤起了他心中的热血。

虽然大宋自建国以来重文轻武,可并不代表着文人没有热血。

这是国情如此,才导致大宋实力的不断减弱。

而现在大宋军队正在改革,让那些没能够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进入军队充当基石。

并且按照他的计划,以后士兵也要学文识字。

相信等待那个时候,整个军队的实力会大涨。

如果那些能够认字的士兵听到这些诗句,相信心中也会像他一样充满热血!

然而让赵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无数的读书人在天幕上看到这些诗句后,就对于进入军队踊跃报名,让本来有些艰难的军事改革变的顺利无比。

明朝。

无数读书人在看到天幕的诗句后,他们聚集在皇宫门口,请求国家对北方势力进行剿灭。

他们始终没有办法忘记华夏的苦难,也没办法安然的面对边疆被侵略的百姓。

朱元璋看到他们的请求后,他心里无比舒畅。

这些读书人可算做了一件对事,不在像胡惟庸一样,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看不起他这个乞丐出生的皇帝。

这虽然让朱元璋心里非常恼火,可是胡惟庸毕竟是跟随他的老人,如果不是他有反叛之心,只怕他也不会动杀心。

蓝玉得到皇宫门口读书人聚集的消息之后,他赶紧来到皇宫门口。

在听到这些读书人的请求后,他有着不敢相信。

在他看来,战场一直来都是他们这些武将的领域,那些读书人也只会在旁边观看。

然而这一次读书人的表现,把他弄得不会了。

不过这毕竟是好事,那元朝残余的势力也需要消灭,要不然在北方始终是祸害。

他赶紧进宫求见朱元璋,请求自己领兵去攻打元朝残余的势力。

朱元璋得到了请求之后,他心里更是高兴。

在朱元璋看来,只有这些武力充沛的人,才能让大明以后不在受侵犯。

而且蓝玉是老大朱标的人,也是应该好好培养,为让老大朱标继承他皇位之后有人可用。

于是朱元璋同意了蓝玉了请求,并给户部的大臣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准备物资,等待明年开春之后,让蓝玉去攻打元朝残余势力。

另一个时空的朱棣看着天幕上的诗句,他心里更是热血沸腾。

他找来了太子朱高炽,询问关于他下一次北征漠北物资的准备情况。

朱高炽看着热血沸腾的朱棣,他叹了叹气,有个这样的老爹,也真是他的苦难。

自从天幕出现之后,大明虽然发生了变化,可是国家的实力并不是短时间能提升。

特别是攻打北方势力的物质,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去聚集,不然只怕这一场战争不只是不能消灭敌人,还会让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不过朱棣比较是皇帝,而他只是太子,也只能尽快的准备物质,完成他的心愿。

做完这一切之后,朱高炽叫来一直跟随他的太监,让把赶紧把宫立那些看着热血沸腾的诗词隐藏。

朱高炽可是怕他的父皇经常热血沸腾,那些只会让他陷入‘苦难’。

朱厚照看着天幕上的视频,他正在自己的豹房一边喝着美酒,一边细细的品味着天幕上的诗词。

楼兰早已覆灭,北方虽然有鞑靼和瓦剌,可是早已经对大明构不成威胁。

就算天幕上说以后对大明有威胁的建奴,以及对后世华夏有危害的倭奴,现在也被他消灭。

他觉得现在大明更应该安稳吸收新的疆土,也顺便把那些蛀虫一样的藩王迁藩到海外。

等这些都完成之后,就是大明再一次扩张之时。

而且等到那个时候,整个大明的实力肯定更加强大,就算多方作战也能够完成。

明末。

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提问,他按捺着心中沸腾的热血。

他也想令他的军队攻打建奴,消灭这个以后窃取华夏江山的势力。

可是大明正是天灾不断的时候,并不能筹集到足够的物质,供那些士兵们去作战。

而且国家的军队早已经腐朽,也只期望袁崇焕能够训练出新兵,能够抵御北方的建奴。

为此他在国库紧张的情况下,还不断的往辽东拨付银两。

就是期望袁崇焕能够建立一个作战能力强大的军队,解决北方建奴不断的侵犯,让大厦将倾的大明更加的稳定。

袁崇焕看了天幕上的诗句,他默默的在心里念了起来。

这些诗句所说,又何尝不是他心里所想!

只是现在的大明,毕竟不是以前实力强大的大明。

国家的百姓正遭受着天灾,并没有足够的物资供他这些辽东战士们。

幸好随着天幕的出现,整个大明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在天幕上知道那些高层的农作物,简直是改变了大明的命运。

袁崇焕相信,等待明年那些高产农作物开发结果,大明的实力肯定会大大的增加,他所带领的士兵也才有和建奴作战的机会。

随后,袁崇焕回到了营帐,让其他的将领多加训练士兵,等待攻打建奴。

那将领的到袁崇焕的命令之后,他们心中大喜。

自从他们在天幕上看到大明的结局之后,他们心里一直窝着火。

可是国家实力的柔弱,让他们并不能够和建奴作战。

他们在等待大明实力的恢复,等待朝廷的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