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287章 穿越必备制造土化肥(八)

287.第287章 穿越必备制造土化肥(八)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陷入了沉思。

安南都护府从秦汉到到大唐,虽然时常有分离,可却是华夏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块领土。

只是他距离华夏的政治中心太过遥远,以至于只是罪臣的流放之地,没有经过朝廷的教化。

而且他可是知道,虽然那边冬天气候也比较温和,可是却是山岭地带,再加上瘴气横生,并没有多少官员真的愿意去那里。

而现在天幕爆出那个地方竟然能够一年三熟,这让李世民不得不重视了起来。

毕竟对于整个大唐来说,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也只有有了粮食,百姓才能吃饱饭,也才能够让整个大唐更加的繁华!

不过让他忧愁的是那地方毕竟距离大唐的政治中心太远,并不好管辖。

如果随意派一个官员去那里,只怕也没有能力掌握那里的局面。

他思考了良久,才决定派程咬金和杜如晦去哪里管理。

这倒不是程咬金这个大老粗有多么好的政治水平,而是他可以武力震慑那些蛮夷之辈。

自己其他朝廷的官员,他决定向那才打下的高句丽一样,派出才科考中举的读书人。

他们这个群体,不管是才华和冲劲,相比他那些老臣来说都要强些。

而且他们如果有什么做错的,也可以让程咬金去摆平。

并且有房玄龄这个老谋深算的人,肯定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而且对于那个地方,李世民决定和高句丽的处置方法一样,往那里迁移大量的百姓,去同化那里的蛮夷之人。

李世民这样的措施得到了群臣的赞同,毕竟那安都督护府大唐的政治中心太远,如果不进行教化,只怕会和天幕上后世一样脱离华夏。

而李世民现在的这些措施,不只是可以让安南都护府进行汉化融合,也可以让大唐的实力再上一层。

宋朝。

赵匡胤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觉得自己有些小瞧了南方的蛮夷之地。

他一直觉得,那南方是瘴气横生的,并不算好地方。

而现在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觉得这样的地方大宋也需要拥有。

如果北方的燕云16州是大宋的门户,是抵御北方辽国的屏障。

如果收复安南都护府,南方一年三熟生产出来的大量粮食,就会流通于大宋,让大宋实力更加的强大。

赵匡胤暗的给自己下定了一个目标,这一生一定要收复燕云16州和安南都护府。

另一个时空的宋朝,赵真看的天幕上的视频,对于从南方引进的占城稻能够那么高产恍然大悟。

占城就是属于华夏南方的地方,有着这样的气候,难怪种子那么优秀!

只是让赵祯可惜的是,自从唐汉末年安南都护府独立以后,就没能再一次融入华夏。

现在的大宋虽然攻打下了西夏,并解决了压在身上的三个负担,可是还没有实力收护。燕云16州。

至于那南方的故土,更是没有精力去管辖。

对于整个宋朝来说,最主要的是守护燕云16州,让大宋的北大门有屏障,不至于让辽国的军队能够长枪直入。

明朝。朱元璋看的天幕上的评论,他心里暗自想着把自己哪个儿子封藩到这里。

自从在天幕上看到,自己的后世子孙成为了大明的负担开始,他就一直计划着把自己的孩子封藩到海外。

后来他的四子朱棣攻打下倭奴岛,他就下令,令朱棣迁藩到了倭奴岛。

也把自己其他的儿子,封藩到了大琉球岛以及琼州府。

至于他几个儿子密谋的新大陆,他现在并没有封藩的想法。

这倒不是他不想去做,而那里实在是太遥远,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并不适合。

而现在天幕上所说南方能够一年三熟,瞬间让朱元璋想起来了唐朝时期的安南都护府。

本来这个地方的势力已经被他列为了不争之国,可现在他却不再想遵守自己这条命令。

这倒并不是说他多么稀奇这个地方,而是他需要把自己的子孙封藩到这个地方。

到那个时候,这里就会成为大明的粮仓,让大明的百姓在天灾之时,也可以有地方可去。

大明的藩王们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心里很是妒忌,妒忌的他们面目全非。

自从老爷子开始把他们这些藩王从国内迁到国外各个地方开始,他们决定自己以后肯定就不得不面临着这苦的条件。

不管是那大琉球,还是那琼州府,那个不是以前流放犯人的地方。

可是他们现在在天幕上看到,有些地方竟然能够一年三熟之时,他们觉得这些地方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管是那大琉球,还是那琼州府,都是气温比较适宜的地方,都能够要庄稼一年三熟。

他现在也更期望着大明能够早点收复安南都护府,这样他们也可以被封藩到这地方,省的被封藩到更远的新大陆。

而被封藩到大琉球和琼州府的两位藩王,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们虽然被封藩到了这些地方,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里可以一年三熟。

现在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才知道自己捡到了宝。

只是让他们可惜的是,这两个地方并没有多少汉人,有的也只是罪臣的后代以及蛮族。

而想发展这两个地方,却不止要罪臣的后代以及蛮主,更需要那些普通的百姓。

而他们能做的只有从原来封藩的地盘,大量迁移人口到这里。

对于藩王的要求,朱元璋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在朱元璋看来,不管是太子朱标也好,还是封藩到海外的其他藩网也好,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

而作为他们的父亲,更想为他们铺路搭桥,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而且大明现在的人口也极为不均衡,人口多的地方非常的多,人口少的地方非常的少。

如果把他们迁移到这两个地方,也就不会出现人多的县城,在天灾来临之际吃不上饭。

这样不仅是大大的增加了大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也能让那些人口密集的县城,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