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 第221章 一分钟了解辛弃疾(三)

221.第221章 一分钟了解辛弃疾(三)

《下雪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赢得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怜白发生”这是多大的遗憾啊。》

《爱的天空:我最爱的诗人之一,每次读他的诗都不禁热血沸腾。》

《繁星里: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

各朝代无数的读书人,看到天幕上的四句,他们不停的吟唱着。

他们越念越激动,越念越热血沸腾,可是想到宋朝的情形,他们只能哀声一叹。

这样的人才,在那宋朝竟得不到重用,实在是让人叹息。

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够出生在那宋朝,以自己的能力改变宋朝的情形。

然而那宋朝毕竟不是他们的朝代,他们也只能为辛弃疾感到可惜。

他们觉得天幕上说的很对,那宋朝的皇帝并非汉武帝,又怎么会像那霍去病一样得到重用。

李白看的天幕上的诗句,他仰天长笑。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后辈,竟然也如他一样有如此的才情。

只是让他可惜的是辛弃疾没遇到明主,满堂的热血等到凉的时候,也没有施展出自己的抱负。

陆游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叹了叹气。

这南宋的朝廷,他已经无话可说。

他只希望自己一首又一首的诗词,能够反省朝廷对金国的战斗之心。

也希望朝廷的王师,能够早日收复那故土。

他更希望自己这位小友,能够受到朝廷的重用。

毕竟他可是知道,自己这位小友的才华。

只是让人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并没办法施展自己的拳脚,一辈子被困在仕途当中,只能作词作诗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然而,看到天幕上的诗词,陆游能够感受到,也许他这一生都没有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之时。

秦朝。

秦始皇让人把天幕上的文章抄写了下来,他细细的品味了一番,最后让人把这篇文章送到了百家学院。

他要让他大秦的学子们,能够熟读这篇文章,也希望他们能够有这样的爱国之心。

而他秦朝也不是那大宋,他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才,需要他们去为大秦治理国家和开疆国土。

秦始皇相信,等待他们成才之后,肯定能够带领大秦更加的富强。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的评论,他心里满是激动。

他仿佛自己身置在战场,也仿佛看到战场上的厮杀。

可是转眼自己醒来,却发现自己早已白发,而这些却是自己做的梦。

他有些理解辛弃疾的郁郁不得志,他对那宋朝又更加的愤怒。

如果这样的人才放在他大汉,只怕成就不低于他的霍去病。

让人可惜的是那宋朝的皇帝并不是自己,也没有信任这个北方归来的人才,更不要说重用。

三国时期。

曹操看的天幕上的视频,他突然理解为什么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武第一辛弃疾。 也只有真正的带领过士兵们打仗的将军,才能做出如此的诗句。

然而让曹操更加可惜的是那宋朝有如此的人才,竟然没有得到重用。

在曹操看来,这样的朝代不灭国,哪样的朝代才会被灭国?

隋朝。

杨广看到天幕上评论中的诗句,他心里热血沸腾。

他没有想到一个带过兵打仗的文人,竟然会做出如此热血沸腾的诗词。

如果不是攻打高句丽正在筹集物资,只怕现在的他已经领兵去攻打那高句丽。

同时对于辛弃疾的爱国精神,杨广心里也非常的赞赏。

如果他大隋的臣子们都这样忠心爱国,只怕也不会出现天幕上所说的他大隋会亡国。

虽然他并不惧怕隋朝亡国,也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畏惧未来的挑战。

可是他还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有这样的忠心爱国。

于是他让人抄写了下来,让所有的臣子学习,特别是那唐国公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

杨广想这次攻打高句丽之后,消耗完李渊的实力之后,再去铲除国内的不安因素。

他相信他自己,也相信他大锤能够传承万代。

毕竟他所做的一切,是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做到的。

唐朝。

李世民看了天幕上的评论,他也不断的重复的吟唱着天幕中的诗词。

他仿佛看到了辛弃疾的一生,也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辛弃疾。

一生的抱负,却在那白发生的时候还没有得以实现。

随后李世民又把目光转向了战场,如果那辛弃疾是一生未得到自己的抱负,那么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早已经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抱负。

只是随着天幕的出现,他增加了很多的见识,也有了新的目标,而战胜高句丽就是他新的目标的开始。

宋朝。

赵匡胤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心里越发的歉疚。

他没有想到他制定的国策,竟然在他大宋的后世出现这种情况。

让一个又一个深有抱负的年轻人,却终年郁郁不得志。

同时,他又研究起收复燕云16州的策略,他想从这些策略中找出问题点,毕竟大辽是他一生的死敌,如果不小心的话,收复燕云16州只会越发的艰难!

赵祯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中的四句,他手拿桌上的毛笔,刷刷的写在了桌子上的纸张上。

随后他让人装裱了起来,挂在了自己处理政务的地方。

每当他庆历新政实行不下去之时,他就会在这纸张面前细细品味一番。

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庆历新政得以实施,国家的“三冗”得到了缓解。

那西夏也因为朝廷不断的用兵,完全压制了下来,并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攻打西夏,慢慢的守护那河西走廊。

灭亡西夏,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只是做到这些之后,赵祯并没有掉以轻心,赵祯心里明白,宋朝的最大的威胁是辽国,也只有收复燕云16州之后,他大宋才能够安然自保,要不然就要时刻防备着被辽国攻打进东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