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448章 两件大事

寒门帝师 第448章 两件大事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448章 两件大事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448章两件大事当徐鹤再次见到秦烈和刀子等人时,果然,秦烈因为高烧已退,又请府城名医调理,情况正在好转。

刀子见到他,开口就问:“喂,你到底什么人,为什么把我们软禁在这里,不能随意走动?”

徐鹤笑道:“你不是知道了嘛?我姓徐,是南直隶的新科解元!”

“解元是什么东西?”刀子上下打量徐鹤。

徐鹤笑道:“解元不是东西……,额,解元就是举人中的第一名!”

“什么?你是举人?”刀子和另一个大汉大吃一惊!

“翁正春也不过就是落第的秀才,没想到你年纪这么小,竟然是个举人?你是不是耍我们?”刀子怒道。

徐鹤笑了:“之前你们三哥抓住我时,不也称我为解元郎?”

刀子一想,好像秦烈还真这么叫过徐鹤,但他转而道:“那为什么我们被软禁了?”

徐鹤没有回答,而是看着秦烈道:“秦壮士身体若是好了,你们准备去哪?”

刀子用理所当然的语气道:“肯定是回湖上咯!”

可是他话刚说完,脸就阴沉了下来。

跟翁正春闹翻了,他们中有些人的家小就在寨中,可他们能回得去吗?

这时,徐鹤又放出一个惊天消息:“现在太湖两岸被浙江都司和苏松巡抚的兵马围了个水泄不通,甚至湖里也有水师进剿倭寇,你们回不去的!”

“啊!”刀子和那大汉大惊失色,两人“噌”地拔出刀来抵在徐鹤的脖子上道:“我拿住你,他们就会放我们走!”

徐鹤看了看刀,轻笑道:“走没问题,我问的是,你们能走到哪?”

刀子和那大汉互相看了看,全都沉默了。

是啊,如今天大地大,他们还能去哪?

上岸就是官府捉拿,下湖就是翁正春的地盘。

他们竟然没有一处可去的地方。

这时,刀子才恍然大悟道:“你叫我们上岸给三哥治伤,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徐鹤没有回答,没错,这就是阳谋,说出来一钱不值,他只不过因势利导而已,众人不想接受他的方案也没办法。

只要上了岸,那形势便可瞬间逆转,他也从被动化为主动。

刀子恨声道:“果然,你跟那个翁正春一样,读书人就每一个好东西。”

说到这,刚刚还一副云淡风轻模样的徐鹤正色道:“我跟他不一样,我徐鹤生于天地间,食百姓粮米,立志将来做官为民请命。”

“他翁正春、梁乔何许人也,不过是勾结倭寇,害我华夏子民的畜生而已!你竟然将我跟他做比?真是荒唐。”

他这番话说得声色俱厉,一下子将刀子二人震住了。

自打他们认识这个年轻的举人后,还从未见过徐鹤如此认真、严肃地说话。

一时间,两人神色复杂地看着徐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徐鹤冷哼一声道:“倒是秦烈,虽然也是你们太湖水匪,但我敬他是条有血有肉的汉子。为了家丑,可以血刃仇人,明知回寨不敌,但还是九死未悔!”

“所以,刚刚我寻了湖州知府,请他给你们一条生路!”

“只要你们带着官军寻找倭寇和翁正春等人,并且将他们拿获,那你们的过往一笔勾销!”

“不可能!”刀子怒道:“我不做那种出卖兄弟的事情。”

“倭寇也是你的兄弟?”

“水寨里又不是只有倭寇和翁正春。”

“那你更不能让你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倭寇一起为非作歹,这叫助纣为虐,懂吗?”

……

就在两人争吵之际,突然一个虚弱的声音响起:“刀子,听他的话,去找十三……”

刚刚还跟徐鹤争得面红耳赤的刀子听到声音,顿时惊喜道:“三哥,你醒了?”

秦烈虚弱地动了动嘴唇。

徐鹤冷声道:“喂他点水!”

喝了刀子喂的水后,秦烈果然好了一些,但整个人还是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歇了半天方才说道:“找十三,去大灯岛,他,他们肯定不会留在水寨……”

说完,秦烈又晕了过去。

徐鹤皱眉道:“大灯岛是哪里?”

刀子犹豫片刻道:“是水寨西面的一个小岛,那里不在航道上,平日里经过的船很少,而且岛很大,里面能藏人,就算有人去搜,也不太好发现!”

徐鹤点了点头道:“你三哥都已经说了,去吧!”

刀子咬了咬牙,终于对那大汉嘀嘀咕咕了一阵,那大汉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徐鹤叫人放了他后重新回到屋内。

“你放心,我徐鹤一言九鼎,只要你们带官军找到倭寇,你们以后,就是大魏的良民!官府绝不会再找你们麻烦!”

刀子似乎很是讨厌官府,听完后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

接下来的几天,徐鹤一直在府衙等候消息。

先是从太湖里有消息传来,说是官军攻破太湖水匪的水寨,但上面不少妇孺老幼被杀,壮丁们也死了不少。

至于翁正春等人在十三的辨认下,并未在寨中发现。

十三等人已经带着官府的水师一个岛一个岛搜了过去。

其中重点就是大灯岛,但此岛甚大,就算有熟悉本地情况的十三等人带路,也需要点功夫。

其次就是唐顺之收到朝廷最新的邸报。

徐鹤看到其中一条信息后,有些吃惊。

原来邸报上讲,内个大学士徐嵩上本请开海禁。

之前徐嵩写信给徐鹤,就提过这件事情。

有道是堵不如疏,倭寇横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海上走私利益太大,他们抢掠地方是为了走私,但其中较大的几个头目,其实都是跟东南沿海的大户合作,他们或收这些大户船只的通航保护费,或者干脆就当这些大户的包销中转商。

徐嵩的意思就是,与其这样,不如放开海禁,让这些大户不再偷偷摸摸走私,光明正大做生意即可。

倭寇没了大户们这块的收入来源,自然跟风为寇者因无利可图星散矣。

但他也不是盲目提议,要求全面放开海禁,而是选择松江设立市舶司,像纲运法一样,造册遴选海商。

想入册,就要交保证金和税金。

这样,开通海禁的阻力就会小上很多。

这是一件国家大事,但徐鹤却从中想到了南浔那四家被灭门的丝商!

他拿着邸报转头对唐顺之道:“先生,上次说的四家被灭门之事,我想我知道是谁干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