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363章 岁考,是很严肃的

寒门帝师 第363章 岁考,是很严肃的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363章 岁考,是很严肃的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363章岁考,是很严肃的“岁考和科试试咱们府、州、县学在学生员的一道坎,他决定着咱们生员的荣辱和前程,千万不能大意!”谢良才神色严肃道。

一众刚进府学的附学生员,闻言果然正襟危坐,神色严峻起来。

原来,岁考和科试也是提学道提督学政时最重要的一项人物。

提学在任三年,两次依次按临各府,对各府和府辖州县在学生员进行岁考和科试,以检验其学业优劣,决定其能否升级或者应不应该加以处罚。

说到这,大家用同情的目光看向正在酣睡的吴德操。

这位仁兄就是在科试上,被上一任大宗师杨寅秋直接降为五等,如今只能跟着刚入学的这帮附生们厮混。

这还不是最紧要的。

之所以让在读生员们如此紧张的关键是,科试和岁考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参加乡试。

你可以将这考试当成乡试的资格赛。

若是这两场考试成绩不佳,那没说的,你一个生员,压根没资格参加乡试。

按规定,提学道到任第一年就要岁考,岁考的场地就在府治的考棚内举行。

没错,就是上次徐鹤参加府试和道试的考棚。

考棚的规制跟道试时一样,岁考钱现有各府、州、县学的学官造册,令所有在学生员亲自填写,要写明年貌、籍贯、三代、入学、补廪的年月和所受处分、改正情况等等。

提学道岁考行文一到,这个册子就要送去提学道衙门报备。

除了这本册子,学官还要造便览册一本,将上次考试生员等次、品行评定,以及上次岁考时已经出过的题目全都开列于上,方便在提学道下马之日送交揽阅。

“岁考是分县定期,悬牌布告,寅正点名,即日交卷,不许继烛,这个跟道试规矩也差不多!”谢良才道。

马洛这时又问道:“谢学兄,我看月考和季考,似乎不用全都参考,要是我们不参加岁考行不行?”

谢良才嘿嘿一笑道:“季考和所部御史入境时,都是取生员十分之一来考校,你说的是这个吧?”

马洛点了点头。

谢良才笑道:“这叫观风,因为不关系生员等级升降和奖罚,当然可以不必参加。”

“但是!”谢良才收敛笑容正色道:“岁考是必须掺假的,除非患病或者丁忧之外,一律都要参加,哪怕是远在外地也要赶回来参考,否则欠考的都要不考,欠考三次直接黜革!”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中,果然有两三个面色难看起来。

徐鹤这时问道:“德夫兄,都说岁考六等,这六等有什么不同吗?”

谢良才点了点头道:“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

“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增降一等,你们附生则降为青衣,六等黜革!”

众人闻言顿时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四等要挞责啊,这可如何是好,咱们现在都是有功名的人了,若是当着同窗的面被鞭子抽打,实在丢人!”

“嗨!丢人算个啥,五等就要降等,我们附生降无可降,要穿青衣了就!”

所谓青衣,就是生员原本是穿蓝色生员澜衫,但你学习成绩不好,直接就罚你穿青衣。

你想想啊,全校都是穿着校服上学,就你们几个歪瓜裂枣穿着别的服色,这不是妥妥的社死吗?

不过六等黜革对于刚刚入学的附生来说,他们丝毫不怵,倒不是自信,而是学校也是很人性化的,刚录取的附生,是不会直接黜革的,再差也就是五等伺候了。

“可惜啊!”谢良才拧着一只鸡腿,一边打量一边像是喃喃自语。

高国光好奇道:“谢学兄可惜什么?”

“可惜考完了也不能回家!”谢良才无奈道。

“什么?”

“这都多长时间了,我家就距离府学不远,娘子都几次写信催我回去了,怎得考完岁考还是不放我等回家?”

“是啊!这是什么道理,这哪里是进学,这比蹲大狱还苦啊!”

“真的羡慕斋长,亮声,你是不知道这段时间我等是如何熬过来的……”

徐鹤闻言顿时也暗叹自己真是好命,奉师命带娃虽苦,但好歹人自由,时不时还能逗逗顾姐姐。

再看这帮同窗,娘子在家都成望夫石了,惨啊……

知晓了大概,成绩好的,更加努力,成绩一般的干脆直接摆烂,出门去斋堂拿两馒头晚上用来垫饥,反正国家免费提供的,不拿白不拿。

谢良才叫上徐鹤出门消食,路上徐鹤道:“此次本是伯父最有希望入阁,没想到最后却是大伯后来居上,德夫兄,你心里没什么想法吧?”

谢良才听徐鹤这番话,语带戏谑,于是笑骂道:“好你个徐家,得了便宜还卖乖!”

不过,他负手道:“要不是太子出事,夏阳秋绝不可能这么快倒台,这样原本一直拉拢小石公入阁的秦首辅也很是措手不及。”

徐鹤点了点头,将桂诏弹劾徐嵩的事情,说给了谢良才听。

谢良才到底人在府学,消息不是很灵通,他也是才知道此间内情。

听完后谢良才摇头叹息道:“小石公入阁看来也是朝廷的权宜之计,别的不说,内阁里光是扬州府的阁臣就有两员,这与制不合,还有,秦砚也不会坐观你大伯跟吴兴邦都在内阁的!”

徐鹤听完后深以为然,其实这个他也想到了,阁臣同省的都很少见,跟别说还是同府的老乡了。

这样的组合,只能说是夏阳秋突然离任后的无奈之举。

原本入阁呼声最大的谢道之和徐嵩,加上如今的次辅吴兴邦,竟然全都出自扬州府。

如果徐鹤用秦砚的思维来考虑这件事,增补阁臣势在必行,临时拉人凑数已经来不及了,毕竟阁臣最好是单数配置,故而又不得不增补。

那久在北京,担任大九卿的谢道之,和致仕多年,朝廷几乎没有人脉的徐嵩。

两者选其一,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感谢兄弟们的打赏!

写文是为什么?不矫情的说,肯定是为了赚钱养家。

对于打赏,真的很感激!

但咱还是量力而行!

翻开这本书,咱们就是朋友!

有的给点,没有免费的也行!

合掌感激!

很感谢从老书《拒绝米其林评级的三星小店》追过来的兄弟们!

都是老粉了!

你们也知道,我这人写东西不会太夸张,也比较讲究考据,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也没事,换换口味也挺好!

能力一般,水平有限!

感恩!尽量认真写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